Nikon D600 台灣動手玩:D7000 的身形塞進 D800 的靈魂


就在蘋果最新手機發表會的隔日(技術上來講是同一天),Nikon 也端出了他們的重量級新產品,嗯... 技術上來講應該是「輕量級」才對。僅重 760g 的 FF 中高階數位單眼 Nikon D600,原本正打算宣稱為全球最輕的全幅單眼,但卻在前一天被 Sony A99 給奪下。不過這倒是無損 D600 在全幅單眼市場中的地位,比起 A99 兩者單機身的官方定價差距近兩萬,帶來單機身 NT$64,900 / HK$18,800 的建議售價,正式將自家全幅機身的最低定價往下修正,成為該公司在價位上最平實的 FF DSLR。

雖然說 Nikon D600 的登場,在「價位」上並沒有真的符合眾消費者對於低價的期盼 -- 至少,不如謠傳中的只要 US$1,500,但它所擁有的規格其實都不會輸給定價來到 US$3,000 的自家老大哥 D800。承襲了許多高階機型的規格,Nikon D600 帶來鎂合金且防塵防滴的強悍機身、支援到 f/8 最大光圈的對焦系統,也能透過 WU-1b 得到無線拍攝支援。儘管畫素上並不如 D800 那樣驚人,不過這部 Nikon 的輕量級全片幅單眼比起 D700 則是帶來了兩倍的 2,430 萬畫素影像解析度,也可以記錄 14-bit 的 RAW 格式(採無損的壓縮方式),並且號稱可以達到 ISO 6400 可用感度的驚人表現 -- 這點雖然是廠方宣稱的,但就主站編輯的搶先測試而言,似乎還真有這麼一回事呢!

儘管這次在台灣的發表會中,因為無法插記憶卡的關係我們無法做更多的實拍測試,不過在現場我們也比較了 Nikon 幾款機型的差異,並且實際動手試了試 Nikon D600 的各種操作與手感的回饋感受,所以,對這部輕量級全幅單眼還想了解更多資訊的朋友,就請點擊繼續閱讀進來看看小編的動手玩心得吧。

外觀與操作手感


D600 的身形與 APS-C 的中階數位單眼相當接近,比起自家的 D800 與 D4 看起來更是小巧很多,不過實際上小編直接拿來對比手邊的 D7000,發現 D600 其實在外觀上有更多的地方其實根本是取材自 D800 的新一代機身設計理念。這點光從機身的流線型曲線就可以看得出來(當初個人覺得 D800 根本造型就像個流線胖小子 XD),軍艦部因應全幅的五菱鏡尺寸變大些絕對是必然的結果 -- D600 的機身線條其實相當圓滑,右肩上的紅外線接受器也隨著機身的曲線做出形狀的改變,與快門釋放鈕旁邊的機身線條一樣都變得與 D800 外觀一致。正面的對焦輔助燈則是比起 D7000 要來的小顆一些(看起來跟 D800 差不多大),其餘的 FN 鈕則是都與 D7000 的設計非常接近。


手把粗細程度直接對照 D7000 與 D800 的比較下則是剛好介於兩者中間,粗細感覺比較接近 D800 的手把厚度,握起來手感其實相當不錯,但廠方所宣稱有把手把的高度增高這方面倒是不太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差異。蒙皮的質感並沒有跟上 D800,採用與 D7000 / D90 等機型相似的蒙皮質感,雖說在防滑度上沒有高階機身要好,但也不至於會影響一般拍攝的用途就是了。提到了防滑,Nikon 也改進了 D600 底部的防滑材質,帶來相當大片的止滑性能,讓使用者可以「比較」放心地放置自己的相機。


左右側的連接埠部分依舊提供了很豐富的外接選擇,包括外接麥克風的收音孔、mini USB、HDMI(無壓縮)與新增的監聽耳機孔 -- 這個 D7000 就沒有了(哭哭)。外蓋則是從 D7000 的兩片式轉軸外蓋(D800 為單片),改為三片式的設計將 GPS 獨立連接埠特別獨立出來,想必對於一些會長時間插上 GPS 的朋友會便利許多才是。另一側記憶卡插槽打開,便可以看到與 D7000 相同的雙記憶卡設計 -- 可支援 UHS-I 的 SD 記憶卡。


機背左側的按鈕則是與 D800 看齊有顆 Picture Control 的專用鈕,即時預覽的操控方式與 3.2 寸的螢幕也是都是跟 D800 相似。比較令筆者小不習慣的是,這次 D600 的功能方向鈕比起前述幾款機型變得比較小顆一些,這對於一般的功能操作與對焦點切換都有不小的影響。機背的蒙皮範圍比起 D7000 大了非常多,甚至還比 D800 要大了一點點的感覺,這點在現場動手玩的直接對照比較下可以感到相當明顯的改進。


機頂的操作曝光模式旋鈕帶來了鎖定按鈕的設計,以避免不小心碰觸到轉盤所造成的拍攝失誤。不過實際上認真地使用一下這個轉盤,總覺得也許是因應更小的機身設計,它的鎖定按鈕好像跟機背的旋鈕一樣小顆了些,並不是特別好進行切換。過片模式轉盤也與 D7000 設計相同。機頂右側則是因應機背改為 D800 的 LV 操作切換鈕,所以機頂也跟著高階機身新增了顆專用的錄影按鈕,這方面來講,已經習慣了 D7000 操作的朋友就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了。

對焦性能


Nikon D600 帶來了 D800 所下放的 f/8 的十字對焦點規格(其中有九點可以支援到 f/5.6 - f/8 最大光圈),雖然對焦點方面並沒有 D800 的 51 點這麼多,但也有與 D7000 一致的 39 個對焦點數字。實際動手完感覺對焦的反應真的不錯,但對焦點範圍明顯還是弱於 APS-C 機種的,關於這點倒是不怎麼意外囉(就連它廠 A99 的 102 點也是分佈得很集中中央)。


在現場筆者試用了 50 f/1.4 G 與 24-85mm Kit 鏡搭配 D600 的表現,基本上在剛剛拿起 D600 的時候,會有一種手上拿著 APS-C 機身,但眼睛卻看到「正」50mm 視野的違和感,不過稍微久一點點也就習慣了(然後再換回手上的 D7000 就...)。配上 50 f/1.4 G 的 D600 對焦表現依然安靜順暢,雖不能插卡,但在現場同好直接拍攝 Model 在髮絲細節上直接比較他的愛機 D800 的表現看來,是覺得 D600 的 24MP 搭配定焦鏡的高解析度表現下,細節其實都相當不錯,尤其是在暗部的細節上,比較不會有抹除的感覺(備註:使用感光度為 ISO200),是說,這位同好其實頗不滿意 D800 的細節表現的。

改裝上這顆新款的 24-85mm 鏡頭,基本上它就是一個相當稱職的 Kit 鏡,手感很接近以往 D70 的 18-70 的感覺,VR 的效果個人覺得並不是特別突出,但也算是相當平實好用,對焦速度方面並沒有特別強悍的感覺,不過在寧靜度的表現上來講應該還算適合錄影使用才是。

錄影方面


透過前述的介紹,應該大家都已經了解了 D600 採用與 D800 相同錄影操作邏輯的部分了 -- 你必須先按壓 LV 鈕啓動即時預覽調整各項係數後,再按壓機頂的錄影進行錄影。規格上它帶來了最大 1080/30p 以及 720/60p 的錄影畫質選擇,針對更專業需求的朋友,還帶來了無壓縮的 HDMI 輸出規格。音訊方面,基本的外接麥克風收音孔自然是不會少,現場我們還看到了原廠的選購配備 ME-1 立體聲收音器,原廠宣稱在外接上這個外接設備後可提供左右聲道各 20 檔的靈敏度調整範圍。D600 還擁有監聽用的耳機孔,則可帶來 30 檔的耳機音量階段調整規格。相信對於專業製片的工作方面可以提供不錯的幫助。總覺得,因為錄影規格在單眼的盛行,對一些預算吃緊的錄影團隊而言真的是有很大的幫助呢!

結論


雖然 D600 的官方說法是介於 D800 與 D300s 間的機型,但它在各方面的規格定位真的是非常的微妙(這點可以參照我們的超級比一比)。總之,它就是接替了 D700 在該廠低價全幅單眼產品的最新機型,但其實這對 Nikon 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 根據 Nikon 第一開發本部部長森吉造先生在香港接受訪問時的說法,Nikon 這次對 D600 生產量目標是每個月 60,000 部的數字,也表示他們對於此機型真的有極大的期許。不過也算難怪,仔細想想,雖然真的有工作需求的朋友應該會毫不猶豫地加價購買 D800 這類高階高畫素機型,但對於對 D700 缺乏綠影性能感到不滿足,卻因為已經上了或想試試全幅這條不歸路而無法自拔的朋友,Nikon D600 的確是相當適合的購買標的。

在規格上 D600 雖沒有 D800 般的超高畫素,不過其 24MP 的畫素其實即使是在 DX 裁切模式下也能提供千萬畫素(3,936 x 2,624)的規格表現,相信對於一般的使用而言也都非常夠用了才是,加上錄影與各種下放的對焦性能還有最重點的「更平易近人的價位」,的確是非常具有成為新一代熱銷機型的機會 -- 不過這點還是要看看消費者是否可以接受以這樣的價位「入門」全幅機了。

至少,在這次的動手玩的短暫試用中,光就機身手感、操作、對焦性能與輕量化這點,Nikon 都做得還算到位。不過,這樣價位的產品,不論是要做為興趣,亦或是工作用途,想必大多數人都還是得要再看看之後的深入評測才能更加確定購買意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