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J 動手玩,規格和日本版完全一樣呢(影片)


相對過去數年,HTC 今年發表的手機明顯少了 -- 至少,舉辦發表會的次數是這樣 -- 而這次在難得的發表會上,我們就看到上圖的 HTC J。這部原本只在日本以 ISW13HT 型號發售的手機,可以說是以接近完全移植的方式登陸香港了(台灣方面也會在稍後推出)。想知道這部以 HK$4,498(約 NT$17,400)在 9 月中推出發售的美型手機,讓我們有甚麼感想,就要看跳轉後的動手玩了。

動手玩影片(廣東話)


單以規格而論,HTC J 可以說是日本版的 One S,不論是正面的 4.3 吋 qHD 540 x 960 Super AMOLED 螢幕、Snapdragon S4 1.5GHz 雙核心處理器(雖然港台的 One S 不是)、1GB RAM、800 萬像素背照式相機模組等都一一在列,而我們說的「接近完全移植」,則是因為連香港沒有支援,而日本版擁有的 WiMAX 及 CDMA2000 網絡支援,在我們玩到的手機上都有配備呢。而缺少的部份,就只有真的僅可在日本當地使用的電視天線和 Felica 晶片了 -- 而我們手上的機器,是沒有 NFC 支援的。

拿起手機,我們第一個感覺是,因為機背採用了弧面的設計,所以手機非常貼合手形,可是除了全黑色的版本使用防滑物料外,紅黑和全白兩款都使用了亮面設計,所以不免就成為「指紋磁石」了。從風格看,不難發現 HTC J 和以前的手機完全不同,對於這點廠方人員的回應是,此機的整個開發過程都是由日本的團隊完成,總公司方面沒有插手。機面的螢幕面板稍帶點弧形,但程度沒有機背強;圍繞機邊的 micro-USB 埠和 3.5mm 耳機孔都有很緊的蓋子保護,讓人不禁推測這是否一部防水手機呢。

實際上,我們經過網絡可以找到,日本版的 HTC J 雖沒有說明是防水,但背蓋下是有防水膠邊的。我們玩到的手機上,雖沒有同樣的配置,但非常用力地拔下背蓋(背蓋除四週的外,正中間相機模組下也有一個卡口)後,可以看到背蓋上副麥克風的位置,以及揚聲器週圍都有吸水棉,由此可見其實 HTC J 應該不是完全不能沾水的。背蓋下的 microSD 不用拔電更換,可是要拔卡還是得把 micro-USB 的蓋子先打開,因為不打開的話就會把卡擋到了。電池因應機身厚度,擁有比 One X 高一點點的 1,810mAh,而且可以更換。


動手玩影片(國語)


來到軟體方面,我們玩到的 HTC J 就要比日本版優勝一點了:因為這邊我們玩到的手機都已經預載了 HTC Sense 4.1(我們手上的 One XL 都還沒升級呢)。在簡單的把玩下,我們發現其換頁動畫,在 3D 方面並沒有 Sense 4.0 般誇張,雖然還是有立體感,但拉到一半時可以看得出,在同時看到兩個主頁的時後,畫面有拉後了一點。這個改變非常小,影響不算大,但還是讓人感到一點新意。

相對來說,按鍵的功能在 Sense 4.1 上就加強了不少,只要到設定中看,在以往設定螢幕和手勢的地方,可以看到多了按鍵的設定,而這設定就是用來決定困擾不少朋友那顆多工作業鍵的功能。在 Sense 4.0 的機器(像 One X)上,如果手機要運行沒有支援 Action Bar 的 apps,手機就會在螢幕底部顯示一個虛擬目錄鍵。這無疑減低了螢幕的可視面積 -- 這設定可以將原本只有多工作業功能的按鍵,設定成為優先顯示多工作業列表或傳統目錄,而按住則執行相反的動作。

總括來說,我們對 HTC J 的印象很好,設計非常出色,看得出來日本團隊下了不少功夫;整體操作在 S4 處理器和 1GB RAM 的協助下很流暢,在動手玩期間沒有出現遲緩。唯一讓我們有點失望的,應該就只有不配備 NFC 和背蓋下沒有防水膠邊這兩點而已。作為一部以女性和年輕人為主要市場的美型手機,HTC J 的售價可能是稍貴,但換來一部螢幕小一點和不配備 LTE 的 One XL,其實還是頗為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