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650D 評測:體驗新一代 STM 鏡頭的滑順對焦性能


Canon 在入門級單眼的市場策略上,似乎一直保持著類似 Apple 對於 iPhone 的推出策略,都用隔代大升級做為產品後繼機的升級腳步。但這次該公司在 EOS 650D 上所端出的升級幅度,相較於以往 500D 升上 550D 感覺上有著相當令人驚艷的規格升級。這部 600D 的後繼機種加上了為無反光鏡可交換式鏡頭相機準備好的觸控螢幕,以及新一代 Hybrid CMOS AF Sensor,其結合感光元件中央部分提供的相位對焦功能與原本對比對焦的系統,加上可能成為新一代的 KIT 鏡標準的 STM 步進式馬達,積極地將無反相機上錄影所需的寧靜對焦還有高速的影片 / Live View 對焦帶給消費者搶先體驗。

Canon 這次端出的好料還不止如此 -- 這也是讓大家普遍感覺到有點驚訝之處(怎麼這麼有誠意),竟然對這個入門級產品加上了 60D 的 9 點十字對焦點(是否完全相同則是未知),還有新一代的快門設計,帶來 5fps 的連拍速度和更悅耳的快門聲浪。光從以上這些規格其實已經可以看出,Canon 的確是在入門單眼市場還有各家無反相機對手的挑戰之下,準備開始認真應戰了呢。小編有機會跟這部他們這部最新 DSLR 產品相處幾天的時間,還借測到了超薄的餅乾鏡 40mm f/2.8 測試看看 STM 鏡頭的能耐。點擊繼續閱讀讓我們一起觀看我們的評測報告了解一下 Canon EOS 650D 的實戰表現吧。


外觀



剛拿到 650D 時,看到的就是跟前幾代機種依然相同的外盒,盒裝內容大致上與前幾代都相同(唯現在已經不附上 AV 線組這點)。如同之前百位數機身的慣例,相差 50 號的版本間其實外觀都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所以這次的 650D 也與 600D 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要說最大的改變也許是在電源開關的部分吧 -- 變成三段式,推到最底的那段是啓動錄影預覽,搭配觀景窗右側的錄影 / 即時預覽啟動鈕即可開始錄製影片。 ISO 鈕多了個小凸點,DISP 鈕則是被整合到 INFO 按鈕中了,在 CFn 自定選單也可以將 SET 鈕改為螢幕的開關鈕,這對於不一定想把螢幕給別人看的朋友應該很有幫助。雖說,基本上在 600D / 650D 上你將翻轉螢幕反轉闔上,也可以達成相同的效果啦。其餘按鍵部分則是與 600D 沒有太多差異(但形狀都有點小改就是了)。

看到這,應該很多前代的使用者都蹦出一個疑問「那轉盤最尾巴的模式功能改成了啥?」,嘿!這次 650D 則是將原本轉盤最最尾端(另一端是 M 模式)的錄影,和似乎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是幹嘛的 A-Dep 模式拿掉,改為最新的手持夜景還有 Canon 從 EOS 5D Mark III 上首見的 HDR 合成模式 -- 兩個模式都會於後段進行更詳細地介紹。104 萬點的 3 吋螢幕,雖然加入了觸控,不過其實並沒有太多外觀上的改變,反而是為了避免使用者在接近螢幕時用臉誤觸螢幕,而再度加入了接近感應器的設計,但這次則是「高升」到了觀景窗的上方呢!


圖、位於觀景窗上方的接近感應器


650D 的熱靴前方則是多了個雙聲道立體收音麥克風,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位於機身頂部的內閃在功能上,這次 Canon 也加入了無線控閃的功能,相信這對很多想學習控燈的朋友,這樣的功能應該可以帶領你慢慢「入門」無限無線多閃的領域。機身側面的連接埠方面,則是帶來了可支援 USH-I 高速記憶卡規格的 SD 插槽,另一側則是也保持著與 600D 的相似配置,帶來 USB、AV OUT、3.5mm 麥克風輸入還有電子快門線的插孔。底部除了腳架孔之外,也能找到裝載與 600D 相通電池型號為 LP-E8 的電池倉位置,而電池蓋的轉軸則依然維持近幾代產品的卡筍式拆卸設計,所以需要安裝垂直把的朋友就只需橋好角度便可直接拆卸了(以前是彈簧式固定拉桿的說)。

使用介面與操作手感


整體外觀而言,其實乍看之下都與 600D 並沒有做出太多的差別,不過操作部分則因為這次帶來的觸控螢幕而有著很大的區別。在發表會當時,小編就對於觸控螢幕可能在未來 Canon DSLR 產品,所將帶來的新一代操控邏輯抱持著很大的好奇。但實際上目前為止所看到的反應,似乎普遍使用者都對此功能並不抱太多的期待,甚至根本有人覺得因為容易誤觸所以完全將觸控關閉。關於這點,小編剛開始使用 650D 時的確是有點不太能適應,跟很多人想的一樣,覺得既然都已經有了這些獨立的操作按鈕,似乎觸控功能感覺就有點雞肋了。

但實際上此功能在錄影上的確是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忙,讓靜音的操控帶入這部機身之上(5DIII 則是用觸控式的轉盤),不過實際使用 650D 一段時間後也發現,其實這個觸控功能也可以在靜態拍攝幫上很大的忙。像是夜景拍攝的時候,在忘記帶快門線而想用倒數快門來擋一擋的時候,此時只要將觸發快門的方式改為觸控快門,並且預先手動對焦好,便可在最小震動的狀況之下觸動快門開始拍攝。而依然相當硬朗的前轉盤,也可以在需要極精細的操作時改用觸控的方式來減少機身的移動可能。


儘管小編還算滿讚許這樣功能的,不過總還是認為 Canon 應該可以在觸控功能上提出更進階的操作方式,例如:可以在使用 OVF 時切換為觸控板,讓使用者可以將此螢幕做為中階機身才擁有的後轉盤,來進行數值甚至是更進階的調整功能。而針對可能會造成誤觸的問題,其實也可以考慮縮小觸控範圍,像是僅開放螢幕的某一個邊緣,提供類似筆電觸控板的滾動頁面功能,這樣四個螢幕邊緣就分別可以提供非常多樣化的自定選項,當然,這也只是小編的小小妄想罷了。


讓我們回到實體按鈕的操控上,其實在 600D 之後 Canon 針對入門機身所加上的新的蒙皮材質,還有也與中高階機型一樣在機身連接埠那側加上了更好握持的設計。這方面在這次使用 40mm STM 鏡頭時真的是幫上了很大的忙。畢竟操作這類鏡頭時,其實並不方便直接握持著鏡身來保持拍攝穩定,所以此時機身兩側的握持手感就變得非常重要,而 650D 也的確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握持手感 -- 至少,不會像前幾代機身一樣令人對垂直把有特別需要的懸念了。雖說按鈕方面依然跟前代沒有什麼改進,但其實個人從 600D 時就對機背功能按鍵的手感有些微詞了,總覺得按鍵鍵程的手感有點越做越倒退的狀況,是不要求按鈕要像放大 / 縮小鈕這麼有 Q 度,但操作習慣了按鈕較「緊實」的 500D 後再來使用 600D / 650D 還是會覺得有些不適應。

另外要提到的是快門鈕,雖說在入門機這樣的配置真的是非常習以為常了,但既然這次都已經把快門的反應改的這麼「進階」了,這種段數太明確的快門手感,還是會讓人在聽到後續傳來的快門聲浪後有種強烈的違和感(感覺快門聲是中高階機,但這快門鈕...)。另外,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的一點是,個人總覺得這個方便拍攝的翻轉式螢幕,在平行完全開啓再旋轉時其實很容易因為垂下的相機背帶而卡卡的,使用起來有些不順暢,不過還好的是,其實只要在平行翻轉角度到垂直於機身時先轉好就不會發生了,所以也算是個使用上要稍微注意的地方。

對焦性能


不得不說 Canon 在對焦性能上的確是下了殺手鐧,分別為 OVF 光學觀景窗的相位對焦與 Live View 即時預覽下的對比對焦都進行了強化工作。雖然與前代相同保持 9 點的對焦點總數,但實際上內在已經都換為中階機上全十字對焦點 -- 甚至中央點還躍升為具備雙十字的強大對焦能力;Live View 下的對焦也因應 EOS M 無反相機推出,而研發出了新版的 Hybrid 混合式對焦系統,並將具備寧靜對焦的 STM 鏡群推出檯面(儘管,目前三顆裡有兩顆是 EF-M 的),提升 KIT 鏡群的對焦與錄影相關的性能 -- 我們也相信未來 STM 步進式馬達的鏡頭應該會逐漸取代現有 EF-s 系統下的 KIT 鏡群。

雖說這次很可惜並沒有借到 STM 版本的 18-135mm 來進行比較測試,但還好大家比較期待的 40mm 餅乾鏡仍然是有在這次的測試範圍之中。所以自家鏡頭對焦測試的短兵相間自然也是不會少的,我們分別測試了 40mm STM、18-55mm KIT 與 Canon 的 APS-C 鏡皇 17-55mm f/2.8 IS 在 Live View 下的表現(還外卡了一顆自己偏好使用的副廠鏡)。事實上在下面影片的對照之下,這次 Canon 的混合式對焦加上 STM 鏡頭的表現的確是有不錯的進步,但個人還是比較偏向在寧靜滑順這點給予贊許,至於對焦速度,目前雖然看起來的確是有在努力中,但感覺應該還有不少進步空間囉。

Canon EF 40mm f/2.8 STM 餅乾鏡


來談談這顆看起來十分可口的 Canon 餅乾鏡吧。具備 40mm 焦段的這顆鏡頭,厚度僅有 22.8mm 而已,鏡頭質感方面其實很接近高階鏡頭的感覺,重量則只有 130g,實在是非常輕巧。這樣的身型其實不論是裝在 650D 或甚至是 5D 等較大的機身上,看起來都格外地有意思,總覺得這顆鏡頭根本就快要隱沒在機頂軍艦部以內的感覺。其 30cm 的最近對焦距離,雖說不上是最好(跟廣受大家愛用的 35mm f/2 相比,放大率還是略遜一籌)但其實拍拍食物或景物的近拍特寫也還算是夠用了。

坦白講這顆鏡頭的焦段裝在隨之推出的 650D 上並不算特別泛用,不過好在它鏡身上的紅點也意味著其可沿用在 Full-Frame 全片幅機身之上,而無需進行焦段換算,可以用 40mm 這個介於標準與小廣角的焦段進行拍攝,而很多人其實早已經看中這點所以早已將此鏡配在自己的 FF 機身上開心使用中了。

這顆餅乾鏡是屬於電子式對焦設計的鏡頭,轉動對焦環會驅動馬達來對焦,而不是直接連結對焦機構,所以只有在相機電源開啓的時候,轉動對焦環鏡組才會有對焦的動作。而隨著對焦行程伸縮的外對焦設計,也使它其實在對焦時會有厚度上的變化 -- 在此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顆鏡頭並不像 Panasonic 一些鏡頭在關閉電源時有自動縮至最短的設計,所以若是習慣將鏡頭縮到最小再收進包包的人,可能就得要先記得在「開著電源的狀況下」切到 MF 轉動才能讓鏡組正常歸位了(是說,以這鏡頭的薄度來講,即使是鏡頭伸到最長也還是很薄啦...XD)。

圖、Canon 40mm STM 的電子式對焦環


究竟 650D 新增的 Hybrid CMOS AF Sensor 感光元件,所帶來主打的全新形態對焦系統的性能表現如何?這也非常值得我們探討。但在此之外,在 650D 上也擁有中階機所具備的相位對焦這點,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忽略。事實上,在 DSLR 上小編最常使用的還是相位對焦的功能 -- 這點我想大家應該都還是這樣吧?

在評測期間,小編也發現了在暗處的表現上,650D 的確是有著相當不賴的表現 -- 尤其是中央的對焦點。雖說跟高階機種比較仍然有段差距,但實際上在反應與速度都還算是跟得上它這次所帶來的快門反應速度。至於 Live View 下的表現如何,就讓我們透過下面以不同鏡頭所做的測試來直接展現給各位吧。


對焦性能比較影片


續航力


坦白講由於筆者拿到的測試機器只有一顆電池的關係,所以基本上在評測期間幾乎都是每天充電再使用,不過還是有一天有測試到了電池的極限,基本上這顆電池官方所提出的續航力大約在 400 張上下。而在續航力測時期間小編總共拍了約 500 張的照片,期間 Live View 預覽功能也還算常用,重點是還錄了約十幾段短暫的影片內容,所以針對續航力,其實感覺還算相當不錯。總之,其實這顆電池的續航力要應付一整天的拍攝應該還算是可以撐得住,當然,雖然它在「紅血」的狀態下還滿能撐的,不過若是有更極端續航力需求的朋友,還是建議再多買個一兩顆電池比較保險些才是。

畫質表現


畫質方面雖感覺並不是本次 Canon 的主打,但是這次帶來的多張合成的 NR 去雜訊功能,還有 Digic 5 影像處理器帶來的全新表現,還是讓我們為其畫質與感光度表現有了些期待。本段我們將帶來各場合下的幾張實拍的裁切比較照片,分別比較縮圖後的表現(圖集中則可看到更大些的樣照)。而既然我們這次有機會一次借到兩顆鏡頭,就讓我們先看看這兩顆鏡頭在日常生活的分別表現吧!在更後段還有 650D 各感光度分別在不同場合下的 100% 裁切比較照片喔!

Canon 18-55mm IS II


ISO 100、f/5.6、1/160 @ 55mm


作為一個用來讓人慢慢探索入門這個 DSLR 世界的 KIT 鏡,這顆便宜的鏡頭其實表現已經相當稱職了。即使是 f/5.6 的小光圈在 55mm 的望遠端時,就算拍攝比較遠的景物也還是可以製造出一點背景虛化的感覺,另外,這裡也看得出來這個相機與 KIT 鏡組合,其在高反差下的表現其實也算相當平穩了(自動亮度優化:標準)-- 是說,要是暗部真的沒細節,可能還是得借助 650D 機身上的 HDR 合成功能幫忙了。其實這顆 KIT 鏡應該很多人都早就經手使用過了,所以在此不太需要贅述,直接看看筆者這次用此鏡搭配 650D 所拍出的圖集吧。



Canon EF 40mm f/2.8 STM


ISO 160、f/2.8、1/60 @ 40mm


看看這可口的冰... 啊~我是說餅乾鏡啦!雖說這棵鏡頭搭配上裁切率為 1.6x 的 APS-C 相機上,感覺泛用性沒這麼高。但實際上在記錄生活的小隨拍上都還算不錯用。尤其是拍拍美食時,掏出這個超薄餅乾鏡也不至於會有一種很突兀的感覺,最近 30cm 的對焦距離也在等效約 60mm 的裁切率下提供了還不賴的放大率表現呢。


其實,這張照片對於 650D 本身也有不小的挑戰呢:這是一張感光度已經達到 ISO2500 微光下的照片。實際看來,感覺這畢竟是顆定焦鏡頭,其在景物上的描寫力真的還不錯,在下面我們直接放大檢視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出 40mm STM 即使是在開放光圈下的表現,也可以直接看到這部全新單眼產品在較高感度上的性能展現,雖然感覺並不算是頂尖,但畢竟這是 100% 裁切下的高感度照片呢。圖集中也可以看到這棵鏡頭的其他實拍照片。


ISO2500、f/2.8、1/80、NR 標準、100% 裁切



色彩表現


650D 在筆者手上的這段期間中,其實色彩的表現上感覺似乎在自動白平衡時都還是有點偏冷色調,這點可能是由於手上的鏡頭在顏色表現上,都並不是表現特別突出的關係。不過考量到大部分入門數位單眼的朋友應該都還是會先由這樣價位的鏡頭開始拍起,所以筆者也建議想要入手或已經入手此機的朋友,若是覺得色調不甚滿意,其實是可以用機身上的白平衡偏移功能來調整色調,讓顏色變得更為討喜。至於使用 RAW 原始檔拍攝或者是善於針對場景直接調整對應白平衡的朋友,應該就比較不用擔心自動白平衡偏移的問題才是。

感光度比較

這次 EOS 650D 的感光度最高可達 ISO25600(開啓擴充感光度選項時,而錄影則會少一格),實際上應該一堆人很好奇究竟這次合成四張照片的「多重拍攝去雜訊」其降除噪功能到底有多大能耐。這次我們也將三者拿來比較看看。在三個不同的場景中,我們分別取了相同的部位,差別則是在於 NR 除噪選項上:分別採 NR 關閉、NR 標準以及多張 NR 合成的模式以相同的拍攝系數進行拍攝。另外針對轉盤上新增不給控制曝光值的「手持夜景」功能,我們則是用相同或接近此自動功能的感光度,放在一起作比較 -- 在此我們也發現其實所謂的手持夜景功能其實會對畫面作若干的裁切,但卻會對最終圖片擴張為同樣的圖片大小。以下,就請各位透過點擊圖片下方的感光度來做比較參考吧。

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手持夜景


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手持夜景


Part I :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手持夜景
Part II: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手持夜景


在實際的比較後,筆者其實對「多重拍攝去雜訊」多張合成的降噪功能的可用性感到相當的驚訝,坦白講在各級的比較下,這個拍攝四張照片後都需耗費約十秒左右進行合成的功能,雖然在便利性上被打了很多折扣,但其實對於雜訊抑制的效果是可以輕易看出的(尤其是在 100% 檢視之下),某種程度而言也成為 650D 的升級誘因。但麻煩之處也是他必須耗費連拍的拍攝時間加上合成的時間,所以是個相當耗時的功能,看來這功能還是在拍攝比較靜態主題時較為實用。




可用 ISO 的部分,其實與前代機身的表現相比並沒有太多改進,或可以說真的是差不了多少,約莫在 ISO 1600~3200 間還算是十分好用 -- 雖說 ISO3200 時已經可以開始見到些微色偏還有細節流失,但還算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之中(NR 標準時)。至於縮圖可用的話用 NR 降噪時 ISO6400 還算可以過得去,而如能用「多重拍攝去雜訊」的話也許還能用 ISO12800 偶一為之,不過... 真的就是堪用這樣了。細節保留的部分其實 ISO3200 與 ISO6400 不知為何感覺似乎在伯仲之間沒太多變化,不過在另一組比較偏色塊表現的比較中,看起來則還是 ISO1600~3200 比較 OK;不過,坦白講對畫面細節有要求的朋友,也許還是需要將 ISO 自動壓在 ISO800 以下為佳;日常使用則可以放在 ISO3200 / ISO6400 應該都能拍得相當得心應手才是。對 650D 高感光度表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圖集觀看其實際表現。


動態錄影


說到錄影功能,其預設的「連續自動對焦」功能剛開始其實有點讓小編摸不著頭緒,這功能與一般連續 AF 系統的不同之處,是它會自動在錄影 / Live View 拍攝之前不斷進行對焦 -- 沒錯,是在你還沒半按快門的時候 -- 雖然之後還是給我找到選單關掉這個功能了,但我還是忘不了那種相機放在旁邊就給我自己慢慢伸長鏡頭的奇異感受。另一點比較困擾之處,是在半按快門完成合焦時,竟然不能直接按下錄影鈕開始錄影,這對於想先固定好焦點再拍攝的人而言實在是有點困擾,雖說在關閉連續自動對焦之後,已經可以在合焦後放開快門時保持焦點固定,但其實個人是有點無法理解這樣的限制是為了什麼而來,也因為如此,在使用過程中的時候也錯失過不少精彩片段(以為已經開始錄了...囧)。

Canon EOS 650D 帶來了數個短片記錄的畫質選項,包括 1080/30p 以及在 720p 之下可達 60fps 的記錄能力,並且仍然具備手動曝光的功能,而搭配觸控螢幕之下,也讓 650D 在錄影時的操控更寧靜不少,但要注意的是,其實用螢幕觸控時,手持反而會有太穩定的感覺,所以一個穩定的錄影腳架也許在 650D 上會比拍攝平面照片還要更有幫助才是。


Canon EOS 650D 影片實測

特色功能

HDR


圖、因需要連拍來合成,所以面對變動較多的景物則可能會造成殘影


前段的各 ISO 比較中已經可以看到轉盤上新增的其中一個功能「手持夜景」的表現,現在就讓我們提一下這個連拍三張照片合成,為了高反差場合而生的「HDR」功能。以防有人還不清楚這樣的功能的用處,這個英文為 High Dymanic Range 的拍攝技巧,中文名稱為「高動態範圍」。顧名思義,其實它是一種透過各種方式來增大相機在動態範圍上的不足。簡而言之,就是正常曝光的相片中,高光部分流失的死白細節還有因為太暗記錄不到的暗部,我們便用另外幾張更明或更暗的照片來作為補足細節用的照片,後續再經由電腦即可完成合成的作業。


而這樣的功能在最近的相機產品中從提供使用者方便的「包圍曝光」功能,直到相機的影像處理器也能應付這樣的後製需求時,便開始衍生出直接在相機上也能直接拍攝和成 HDR 照片的功能。在 Canon 的單眼相機中首見此功能的則是 5DIII,所以 650D 也算某種程度得到了全幅機身的下放功能。 至於實際上用起來如何?其實總覺得這功能還是比較偏向 High key 的亮色調路線 -- 看起來有點像是直接調高 EV,所以個人並不是非常喜愛,雖然在評測期間試玩了很多次,但感覺應該算是個可以偶一為之的功能。

創意濾鏡


650D 還可以透過「創意濾鏡」的功能,在機身上直接將拍攝完成的照片進行後製的工作,裡面提供了很多現在流行的濾鏡功能,像是魚眼、移軸鏡還有類似 LOMO 色調的效果。雖說不能在拍攝時便直接產生這類效果 -- 想直出的話可以參考使用「相片風格(Picture Style)」功能 -- 不過此功能用起來倒還算是有一定程度的客製選項供調整,可以讓使用者更改效果的強弱、色調等,而移軸效果更是可以直接透過觸控改變模糊位置(垂直跟平行方向皆可) ,算是相當有意思的功能。圖集中可以看到各功能的示意與實際效果。


結論


感覺從影像怪獸 EOS 7D 開始,Canon 便已經漸漸揮別之前給人的那種高高在上緩慢下放的印象,進而將「升級誠意」烙印在消費者的心中。這點也許是近年來逐漸在高畫素上失去優勢後,所以才改變的市場策略。而選擇不在畫素上與對手正面對決,用其餘規格的升級誠意打動消費者,感覺已經成為 Canon 近年來在 DSLR 產品線上的發展方針 -- 這點從該公司新一代的「入門」全幅單眼 5D Mark III 上,應該可以完全體認到才是。Canon 全面性地將 DSLR 產品線後繼機種的性能予以全面提升,並巧妙避開對手於高畫素上的挑戰,轉而用維持現有畫素卻應用技術將高感度純淨度向上提升來迎戰。

這次在他們所推出的入門機種上,也依舊依循傳統讓後繼機型保持著以下犯上的傳統,但似乎這次進步的幅度說真的有點超乎個人預期的高。在對焦性能方面,似乎直接將中階機型 60D 上的九點十字對焦系統,整套帶到 650D 之上 -- 雖說,即便真的是整套移植,這個對焦點數目其實還是並非這麼搶眼就是了;而針對快門的機構所作出調整,則讓連拍速度扶搖直上到的 5 fps 的規格,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快門的反應速度(時滯)方面,在評測期間個人最享受的應該就是這點的增進,除了相當爽快(但帶一點點空箱子的感覺?!)的快門聲外,它的反應的確對於拍攝的節奏有很大的改善,加上適時跟上的對焦性能,個人覺得 650D 在拍攝更偏運動的題材時將比前幾代機種都將更得心應手不少。另外,在畫質方面則是默默地加入「多重拍攝去雜訊」等功能來改善現有的畫質瓶頸。

總的來說,若是有入門單眼需求的朋友,這次 Canon 所帶來的 EOS 650D 的確在各方面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提升,雖說畫素並沒有對手 D3200 這樣的亮眼,但實際上 1,800 萬畫素對於入門者應該也已經相當夠用了才是。更大的重點在於輕巧的機身,卻還是擁有不錯的蒙皮質感帶來更可接受的握感(當然,手大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垂直手把),所以基本上這部原本就已經在市場很熱銷的系列機種新作,在這些功能的增進之後,看來應該還是能在入門市場中站穩腳步。不過身為 500D 的使用者而言,這次 Canon 的升級倒沒想像中的有吸引力就是了,或許對前幾代的使用者而言,也許會更期待 Canon 在這部誠意之作後,可能會更大改的新一代入門機型吧?不過這部以下犯上很多的 650D,應該會令很多想要升級 60D 甚至是 7D 的朋友感到更苦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