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MX 四核評測


終於,魅族 MX 在發表時承諾過的四核心處理器版本,在雙核版推出後半年總算也推出了。型號起得非常簡單,就這樣叫 MX 四核,外觀上也沒有和雙核心版本得別作出區分。這對於一部(算是)升級版的手機來說,是頗為大膽的做法,因為不能讓使用者很容易辨認的話,可能會發生混淆(還是該說,這是原定就要有的型號所以不算是升級版?)。內在方面 MX 四核與時並進,使用 MX5Q 1.4GHz 四核心處理器和更大的 1,700mAh 電池,而系統就升至以 Android 4.0 為基礎的 Flyme 1.0,至於表現如何,還是那句,跳轉看評測吧。

外表與造工



外觀設計(廣東話)


對於 MX 四核的外觀,其實也沒有很多可以提的地方,因為設計和 MX 一樣沒有分別嘛 XD;不過也在這邊補充一下,MX 四核的邊框為金屬材質,在冷氣較強的地方放一會,再拿在手上可以明顯感覺到一圈冷冷的,很有趣;而隨著 MX 四核推出,此機也提供了粉紅、粉紫、青和白四色背蓋選擇。造工上有分別的地方,也就是這個背蓋了 -- 最明顯是電源和音量鍵,凸出的感覺明顯多了,沒有那麼難按,不過同時我們手上的紫色版本,音量鍵就有點過緊,導致有時按下去後無法回彈。


外觀設計(國語)


另外一個分別,就是背蓋上魅族 MX 的字樣,由雙核心版本的雙層底蓋上層改至下層,雖然這樣沒有了立體感,但卻可以防止因刮損而脫落的問題。而機面的主頁鍵,突出的設計當然有利於手感,不過同時也衍生了一個問題:當我們有時要在褲子內袋兩部手機時,就要注意不要讓機面面向另一部手機,否則主頁鍵就會常常碰到,導致螢幕長時間處於開啟的狀態,最後弄至過熱收場。



這邊也來提提主頁鍵旁兩個可轉向的按鍵,在主介面時,左邊按鍵按住關閉螢幕的功能還在,而且經過改進,按住的時間有縮短了一點;而右按鍵按住就會打開迷你音樂播放器和正在運行的程式,不過當遇到兩鍵都沒有用(也就是以一點的形式出現)時,MX 四核還是和雙核版本一樣,分別用上五顆小 LED 陣列中不同的位置來顯示,讓整體感覺有些奇怪。

操作介面



主介面(廣東話)


MX 四核和雙核版本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前者運行基於 Android 4.0 的 Flyme 1.0。和一般廠商的客制化介面不同,Flyme 在不少地方都可以明顯看到和原生 Android 的分別。就拿主介面來說,最不同的當然是和之前的魅族手機一樣,採用了無程式列表的設計,將所有圖示都放到主介面。好處是在開啟 apps 時所需的步驟減少一個,但壞處就是不習慣的話,很容易誤刪除一些本來只是想「從桌面移除」的 apps(圖示)。



主介面(國語)


主介面的頁數最多可以有十版,如果是會下載很多 apps 的朋友,就要好好利用資料夾了,畢竟除了 apps 外還要放小工具嘛;不過其主介面在這方面的彈性就有點不足了:因為在不能提供多點縮放的總覽功能外,預設主介面也限定在第二版,後者只是有點怪,但前者就真的有點不方便了,想想要由最後一版回到第五版,真是按主頁鍵再移也不是,直接滑數下也不是呢。至於底部工具列,就可以放四個圖示或資料夾,比較可惜是中間用來開啟瀏覽器的 M 鍵不能更換,對於會使用第三方瀏覽器的朋友來說有點礙事吧。



頂部的通知列也是亮點 -- 這並不只是因為 MX 四核(或者該說是 Flyme)將我們常用的時鐘小工具和通知列上那個小得可憐的時鐘合併,在加大通知列時鐘之餘也省下了一點寶貴的主介面空間,還有就是在把通知列拉下來(和 MX 一樣是以通知數量決定大小)後,可以進行的快捷開關除了一般的 Wi-Fi 和藍牙等之外,還可以按右上的小箭頭來選擇使用 2G 或 3G 等網絡模式,這對於省電的幫助很大呢。



設定



設定(廣東話)


設定可說是最能夠體現 Flyme 特點的地方了 -- 因為作為 Android 4.0 衍生的系統,Flyme 並沒有像原生版般將設定分類,而是像 Android 2.3 或以前般用一個列表來排列。另外,我們在列表中找了又找,還是沒有找到應用程式管理的設定,原來是廠方將之隱藏了,需透過輸入特定的代碼開啟;不過另一個我們很喜歡 MX 的功能 -- 遙遠控制,就真的是怎找也找不到了。

大家在看主介面部份時,可能會隱隱覺得我們漏掉了甚麼東西 -- 沒錯,因為自定主介面的部份已經跑到設定這邊,要換背景或是加入小工具等都要在這裡進行。奇怪的是,廠方將動態桌布、系統桌布和圖片庫桌布放在同一頁面而非以彈出的方法顯示,不過也算不上是問題啦。這部份我們還可以選擇主題,預設只有一個,但可以到系統內建的應用商店下載。


設定(國語)


顯示設定方面,雖然 MX 四核有提供字體大小的設定,但只提供適中和大兩個大小之餘,也只有電話和短訊功能適用,而非像大部份 Android 4.0 手機般在大部份介面通用。另外和 MX 一樣,四核版本也可以在這邊設定按鍵燈的亮度。聲音設定也有點特色,就是不論日曆、來電還是電郵短訊,所有提示音和鈴聲都可以集中在這邊設定,這樣效率就會高一點;另外要注意不使用的話不要長開同軸輸出,因為這設定啟動時 3.5mm 接口和藍牙是會失效的呢。

當我們一打開帳戶設定,首先看到的並不是平常會有的列表,而是很大的一個 Flyme 帳戶登入頁,下面才到其他的;使用者只要登入(或登記),就可以將包括設定和短訊等作雲端備份,也可以使用手機尋找器。但相對來說,我們在安全性設定中只找到密碼鎖而沒有臉部解鎖,連 Android 招牌的圖形解鎖都沒有(不過Flyme 的密碼鎖也支持滑動手勢解鎖),這未免把 Android 的靈活性削弱了吧?



語言和輸入法設定中,我們發現 Flyme 可以將語言和地區分開設定,也就是說,使用者在選好要用正體中文後,還可以另外選擇使用香港或台灣地區的格式,這樣分開的做法可以讓個別列表看上去比較簡潔;輸入法方面系統也使用了較方便兩指打字的方案,但做法和同樣便利的 Sony Xperia S 有所不同,Flyme 的方案是只要出現兩指先後按鍵的狀況,就會即時確認先按的鍵,再轉到後按的那個,同樣方便但感覺較後者快捷。

在較接近底部的協助工具選項,我們可以找到 MX 也有的效能調整,同樣有省電、平衡和效能模式可選,而透過代碼顯示的應用程式管理也是位於此處;至於開發者選項,Flyme 並不如其他 Android 4.0 手機般有包括動畫速度等大量設定,只有 USB 除錯和模擬位置等可選。



多媒體



當我們打開 MX 四核的音樂播放器,並沒有發現介面上和雙核心版本有很大分別,最主要就是將歌曲列表簡化了,然後把底部工具列改成一個迷你播放器;而在播放頁面,我們就發現新版本將目錄鍵改到進度條的右邊,而本來在這裡分開的封面、歌詞搜尋和 ID Tag 編輯功能被整合至同一選項內,而原有的自動停止和等化器功能則不變。



測試影片


在動手玩中,我們已經提到過 MX 四核開啟相機的速度非常快,這點在評測中再一次得到體現。多得四核心處理器的加持,相機開啟的時間被壓到一秒以下,而且取景時殘影的問題也減低了;設定的目錄很簡潔,但常用的如白平衡和 ISO 設定等都有。拍攝模式中可以看到其支援一掃全景功能,不過拍攝出來的效果比較一般,只要相機的平衡差了就會看到明顯的接駁位。另外,在其他設定中,可以找到有寬動態選項(不過效果並不明顯),而手勢拍照就頗為好用,因為此功能是利用前鏡頭來作感應,使用者就可以在按螢幕對焦後,將手(指)放到前鏡頭位置釋放快門。相片素質方面我們認為其室內拍攝效果很好,亮度充足雜訊也不多;不過晴天拍攝的話,其動態範圍就有點不足了。




網絡



電話的撥號介面是我們有點失望的地方,因為即使已經過三代的演變,MX 四核的撥號畫面還是讓人感覺很有 iPhone 的影子。不過,在設定中還是可以找到原有的來電防火牆 -- 而且「只限聯絡人來電」的選項被獨立安置,頗為方便;此外,一直備受讚賞的內建通話錄音功能也可在這邊找到。在同一畫面中,我們也找到和 HTC 手機類近的接通時震動功能。



不能更換成其他圖示的瀏覽器雖然是有點不方便,但我們實際測試下,還是認為這個瀏覽器做得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沒有很大的必要安裝其他替代品。先不說不錯的載入速度,我們在開啟 Engadget 中文版主頁後,發現其捲動速度非常快,而且並不會像 iPhone 一樣,捲得太快會發現原來有地方還沒載入 -- 當然其他 Android 手機也是,只是捲動沒 MX 四核快而已。

和 Android 4.0 的原生版本不同,MX 四核將分頁畫面和按目錄鍵出現的底部工具列合併,而這工具列右方的按鍵,才是我們常用的目錄鍵;這邊在我們最喜歡的要求桌面版網站下,多出了一個「啟用新網頁排版功能」選項,選用後網頁中的純文字部份就會變大(需要重新載入網頁),同時圖片則不會變大,是個頗好用的功能,相對來說設定比較簡單,較深入如外掛程式和 Cookie 設定等都移到更多設定中了。



效能與電力



電力可以說是 MX 四核其中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因為即使我們將手機設定在平衡模式,手機在不通話,只分別使用 Facebook 約一小時,以及看新聞約四十五分鐘之下,都只能夠撐到約七個小時,甚至只斷續使用十五分鐘,其他時間只是待機,經過十二小時後就只剩下約 10% 電力。不過論到效能,其實不只是網頁瀏覽,而是絕大部份情況之下,包括玩大型遊戲如 GTA 3 的時候,MX 四核都表現得非常敏捷,即使是使用平衡模式已經幾乎沒有遲鈍的感覺,實在也只能說是高度客製化的功勞了。

省電優先

平衡模式

效能優先

Quadrant Standard

3,260

4,053

5,200

Vellamo

1,004

1,210

1,399

Nenamark 1

58.9 fps

59.0 fps

59.1 fps

Nenamark 2

53.1 fps

53.4 fps

53.6 fps

Neocore

58.9 fps

58.9 fps

59.0 fps

Linpack(single thread)

32.059 mflops

41.181 mflops

53.947 mflops

Linpack(multi thread)

94.491 mflops

128.264 mflops

165.522 mflops


雖然我們還是覺得追求跑分成績的意義不大,不過這次有一點例外,因為我們得靠跑分,才可以確實的讓讀者們看到 MX 四核在不同模式下的效能分別。由上表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在圖像處理效能上,三個模式的分別不大,由此也可得出在模式轉換時,圖像處理晶片的效能並沒有被調整;相反,我們由 Linpack 的得分可以看出,其不同模式的浮點運算效能有不小的差距,由此也可以證實,不同效能的分別就在於處理器的頻率了。



總結



雖然測試 MX 四核有不短的時間,我們對它的改進和效能等都很滿意,不過此機終究只是升級版,所以也不能期望它會帶來很大的驚喜。在 Flyme 中,其中一個很滿意的地方是通知列加大,和時鐘小工具合併,以及可以快速切換網絡模式的功能。硬體上雖然 MX 四核的設計已開始擺脫 iPhone 的影子,但一來造工還是有可改善的空間(像是我們手上這部的音量鍵問題),一些細部也還是有點不足(兩個觸控鍵閒置時的顯示方式)。此外還是回到設計的問題,我們早些時間都可以在市場上看到很多不同原創設計的山寨手機(就是那些車、煙盒之類的),這些可以證明,其實大陸手機要做出自己的設計並不難,所以既然有軟硬體的基礎,魅族(和其他廠商)不妨放膽去嘗試新設計,走出模仿的影子 -- 當然,不是要做山寨那種讓人啼笑皆非,是否認真而創新的設計,使用者是看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