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OM-D E-M5 評測


最近一段時間,各個品牌的 EVIL 新品井噴讓人頗有些目不暇接,Nex-7,X-Pro 1,K-01(這個更像一台採用了 LiveView 的 K-5)。Olympus 在剛剛經歷了財務醜聞困境後沒多久,便推出了全新的 OM-D 系列中型號為 E-M5 的旗艦產品。在 E-M5 上,Olympus 首次在自家微單中採用了內建的 EVF,並終於換掉了那塊在E-P1,E-P2,E-P3 上用了三代的 1200 萬畫素 LMOS,使用了一塊全新的 1600 萬畫素感光元件。E-M5 能否給我們帶來驚喜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地把玩下。

外觀手感



E-M5 的復古外觀沿襲了經典底片機機身 OM 系列的經典設計。正面第一眼看上去,復古機身很有金屬質感,整體外觀線條沒有採用過多的圓邊修飾,反而非常硬朗,給人一種很 Man 的感覺。把它掛在胸口,如果遮住正面那個 OM-D 的 LOGO,相信很多路人會把它誤認成底片機吧。


關於機身體積,或許從圖片上看你會覺得蠻大,而直到將它握在手裡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台機器比想像中要小很多,甚至小到必須要依靠手把才能做到整個手掌的貼合。Olympus 相機的做工一直都很不錯,這台也不例外,即便用力握住也不會有任何松松垮垮的感覺。



把 E-M5 與 GX1 放在一起,會發現如果不看那個高聳的軍艦部,實際上兩者體積區別並不大。在沒有手把加持的時候,僅僅依靠手柄與背部的防滑條紋,實際握感還算不錯,但畢竟機身偏小,會有一到兩根手指懸空的情況存在,比起單眼相機的握感還是有差距的。重量方面 E-M5 卻很輕巧,基本上是那種放在背包裡能夠感覺到,但不會成為負擔的類型。輕巧便攜,也正是微單相機能夠迅速被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



E-M5 是 Olympus 首款採用了內置 EVF 的機型,這塊 EVF 規格與 Olympus 自家的外接觀景器 VF-2 完全一致,都是 144 萬畫素和 1.15 放大倍率。VF-2 之前在市場上有著非常不錯的評價,顯示效果細膩真實,在拍攝動態影像時幾乎不會覺察到拖影,已經具備媲美 OVF 光學取景器的實力。


在 EVF 上面可以看到熱靴和擴展接口,還有左右兩個立體聲麥克,使得 E-M5 的軍艦部位置很高,凸出去很大一部分,這反而讓它很有幾分 DSLR 的樣子。如果是喜歡底片機的玩家,應該會很喜歡它韻味兒十足的頂部線條。另外,如果有夠無聊,你甚至可以在 E-M5 自帶的 EVF 上面再接上一個 VF-2 取景器,從而變成雙 EVF 取景...



下面的這塊 LCD 採用了與之前 E-P3 上面相同的 61 萬畫素 OLED 觸摸螢幕,並且支持上下角度的翻轉取景,實際的翻轉角度比較有限,無法做到正對相機的自拍,只能在舉高或者放低角度觀察螢幕時方便一些。這塊 OLED 顏色有些偏艷麗,飽和度也偏高,給人感覺往往是在機身上看的時候滿心歡喜,到電腦上看時一聲嘆息。這也算是 OLED 屏的特性吧,所幸在顯示設置裡面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有一點要說的是,在 E-M5 上面,這塊 LCD 的尺寸似乎太大了些,與機身的整體比例不夠協調,同螢幕右側米粒大小的控制按鈕放在一起,看上去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說到按鈕,這裡先要介紹下 E-M5 的按鍵配置。在它的機身右肩部位有兩個撥盤,一個靠近機背,一個靠前環繞著快門按鈕,分別用右手拇指和食指進行撥動。內側撥盤手感不錯,清脆順暢,但快門部位的外側撥盤手感反而一般,不僅檔位感不清晰,很肉,在撥動的時候也要費很大的力氣。


在不同模式下,這兩個撥盤也對應著不同的功能(也可以自己設置),例如常用的 A 模式下,它們預設分別控制光圈大小和曝光補償,按一下肩部的 FN 功能鍵,啟動機身曝光曲線調整功能後,這兩個撥盤就會分別對應亮部和暗部的曲線調節。



背面的控制面板上,可以看到 E-M5 採用了撥桿式的開關,這跟 Olympus 自家 E 系列單眼相機上的開關很像。不過讓我們非常不滿意的就是它的按鈕大小和太長的鍵程。不知是否跟防水設計有關,E-M5 上面的按鍵手感都比較差(當然,快門按鈕不算),缺少段落感,很多時候我們在把這個綿軟的按鍵按下去以後,無法像使用其他相機那樣子做到僅通過手感來確定操作是否有效。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常用的回放按鈕,可以看到它的位置,相信大家都會用拇指去按它,但由於按鈕太小且位置偏高,又加上鍵程很長,讓我們每次按它時,都會覺得很費力,這一點在日常使用時候能夠非常明顯的感覺到。除了兩個 FN 按鍵以外,對於控制面板的十字按鍵和其他部分按鈕,E-M5 支持自定義備選功能,這進一步提升了操控靈活性。不考慮手感問題,整體按鍵布局還是比較合理的,配合自定義功能後甚至要比一些 DSLR 機身都要方便,只要熟悉以後完全可以在數秒內完成光圈,ISO,曝光補償等一系列操作。



與 E-M5 同時發布的還有一副 HLD-6 手把和一支具備防塵防水濺能力的 M.ZUIKO DIGITAL ED 12-50mm F3.5-6.3 EZ 的鏡頭。這支手把我們暫時沒有拿到,但可以講的是,它由兩部分組成,全部裝配上以後,手把同時還具備一組垂直拍攝用按鍵,包括與機身同樣功能的快門,撥盤,兩個 FN 自定義功能按鍵等,以及一塊附加電池,機身設置中也可以選擇電池使用的優先順序。


與 E-M5 配套銷售的這支 12-50mm F3.5-6.3 的鏡頭非常值得一講。它的等效焦距是 24mm-100mm ,覆蓋常用焦段,完全可以當做旅游時的掛機鏡頭來用。在我們剛剛拿到這支鏡頭的時候,對它偏小的光圈還是心存幾分怨念的,但在後來幾天的使用過程中,這支鏡頭不但沒有讓我們失望,反而帶來了些許的驚喜。



首先從外觀上來看,12-50mm 鏡頭與 M4/3 系統其他鏡頭相比長度並不短,不過看在內變焦設計的面子上,這樣的體積倒也可以接受。另外很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功能切換了,它鏡身上面帶有兩個按鈕,一個是可以用來設置自定義功能的 L-FN 按鈕,另一個是負責微距功能的 Macro 鍵,同時變焦環可以分三個檔位,前後推動,這也是這個鏡頭最大的亮點所在。這三個檔位分別對應著:手動變焦,平滑變焦,微距模式。手動變焦時的焦距變化實際上依然是通過相機電動完成的,但幾乎感覺不到遲滯感,如果不說你甚至不會留意到;平滑變焦功能類似於 DV 和卡片 DC上面的撥杆式變焦,它可以讓變焦過程實現非常平滑進行過渡,此時變焦環會鎖定,只能往左右方向做一定幅度的扭動,不可以旋轉,同時擰動的力度還可以帶來不同的變焦速度,手感相當不錯,經常拍視頻的朋友一定會喜歡這個功能的;微距功能需要按住鏡頭下方的 MACRO 按鈕同時將變焦環往前推才會啟動,這時鏡頭焦距會鎖定在 43mm F6 上,成為一支放大倍率為 0.72 的微距鏡頭,對焦距離為 20~50cm。



由於採用了 MSC(靜音馬達)和 SHG (超高級防塵放水濺)技術,它在對焦靜音和防護性方面的表現相當令人滿意。前者能夠在拍攝視頻時做到安靜快速的對焦,後者讓它可以做到全天候的使用,實際上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發現普通的雨滴對它完全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這支鏡頭用料挺足,採用了 ED 鏡片,雖說光圈偏小,但在全開時就有著很不錯的光學品質,並且所有焦段幾乎都覺察不到色散,此次評測中所有的樣片均使用這支鏡頭拍攝,具體成像表現後面我們會進行分析。目前這支鏡頭的價格在 2,000 元人民幣(约合 2,500 港幣,9,400 新台幣)左右,考慮到它各方面綜合性能,從掛機頭角度講還是值得購買的。



與 12-50mm 鏡頭一樣,E-M5 機身也具備很強的全天候使用能力。可以看到在各處卡槽的邊緣部分都有一圈防護墊,雖說 Olympus 官方表示 E-M5 的防護性能還達不到像 E-3,E-5 這類高階 DSLR 機身近乎變態的水准,但看到廠家負責人在產品發布會時直接將一瓶水淋在機身上,拿起來把水甩掉後正常使用的驚悚場面,相信它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至少,這裡我們能夠確認的是,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在大雨中連續使用超過三十分鐘時間,可憐的編輯當時已經渾身濕透堅持不下去了,E-M5 表現依然穩定。

另外在續航方面,由於沒有拿到手柄,根據幾天以來的經驗來看,單純就機身內一塊電池來看,保守估計 350 張以上的拍攝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機身功能特色


五軸防抖



E-M5 這次主力宣傳的一個新特性,就是它裡面這個全新的五軸防抖系統。可能五軸這個概念不太好理解,簡單說,就是包涵了拍攝時可能遇到的所有抖動情況。這個系統讓感光元件可以瞬間左右上下多角度擺動,甚至包括旋轉,來抵消機身外部抖動。我們在使用中發現這個全新防抖系統的作用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達到三檔效果,在借助一些外部輔助措施,例如把身體靠在牆上,甚至可以做到四檔。這在弱光靜態拍攝時,可以有效降低對鏡頭光圈和機身高 ISO 性能的依賴。同時經常拍視頻的朋友應該知道,視頻中的頻繁畫面抖動會給觀眾帶來眩暈等不適感,而 E-M5 的五軸防抖在視頻拍攝時也同樣具備很好的效果,例如廣角拍攝時甚至可以做到不使用 Stabilizer,僅手持狀態就可以邊走動邊拍攝。還有就是視頻中經常遇到的"果凍"現像,與之前 E-P3 相比,E-M5 在方面也有很大改善,視頻中幾乎看不到抖動波紋。


E-M5 防抖性能測試


在上面這段視頻中能夠發現,即便用比較誇張的動作來晃動相機,E-M5 所拍攝的視頻畫面也能夠保持在基本不影響觀感的範圍內。在拍攝靜態照片的時候,實際的防抖效果還要更加明顯一些。


對焦性能



實際上,上一代 Olympus E-P3 上所具備的 FAST AF 對焦系統已經很不錯了,這次的 E-M5 上的升級,Olympus "再次" 宣稱它具備了所有相機中最快的對焦速度。為什麼要說 "再次" 呢?因為它之前經常這麼說,包括 E-5 發布時它也有講過,老規矩了。坦率的講,第一或第二並不重要,0.01 秒的區別在使用體驗方面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重要的是,對焦准確性如何,是否所有場景中都能實現穩定的高速對焦。我們先來看下實際使用對焦操作的視頻。



對焦性能展示


能夠看到,E-M5 的對焦性能確實是非常優秀的,單次對焦速度方面甚至達到並超越了一些 DSLR 的相位對焦,在使用時完全可以直接把快門一下子按到底,來一步直接完成對焦與拍攝,上面這張鴿子的照片就是這樣子拍到的。同時考慮到,E-M5 的反差對焦在對焦點選擇上要比相位對焦靈活的多,用觸控螢幕點擊拍攝的時候,整個取景器範圍內都可以當做對焦點。另外我們很驚奇的發現,在全黑沒有光線的室內,E-M5 依靠對焦輔助燈居然也可以做到快速準確的對焦。對於 M4/3 接鏡環下的非 MSC 鏡頭,如 Lumix 20mm F1.7 ,在 E-M5 上的對焦速度也有一定提升,對焦過程穩定堅決了很多,很少出現拉風箱的情況。


同時要考慮的還有連續對焦和追焦性能。傳統 DSLR 所採用的相位對焦在追焦方面優勢很大,這是先天決定的,因為相位對焦可以通過連續相位差運算,對目標運動方向的預測。而大部分 EVIL 上面所使用的反差對焦,是通過採用提高刷新率的解決方案,通過在短時間內多次對目標進行識別來實現。E-M5 宣稱升級了 3D 追焦功能,可以實現對目標面向相機的前後運動實現追焦。我們發現這個功能並沒有宣傳的那樣強大,首先,它對追焦目標與周圍環境的反差要求很高,其次一般目標運動速度稍快,追焦的綠色方框便會丟失目標,還有就是它追焦成功率並不算高,約在 50% 左右,而且開啟 C-AF+TR(連續對焦+目標追蹤)功能時的連拍速度上限為 4fps 。這一點上 E-M5 與專業級別的 DSLR 產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讓身為微單 E-M5 去做 1Dx 的工作,似乎有點太勉強它了。


上面談到了連拍,不得不說,單從連拍速度上看,E-M5 相對之前 Olympus 自家的機器已經有了很大的升級。它最快連拍速度為 9fps(不可以追焦),最多 17 張 Raw,jpg 圖像無限制;低速連拍為 4fps(可以追焦)。這裡要提到的一點就是快門聲變化,E-M5 的快門聲比之前機器厚實了很多,但音量上卻輕了不少,連拍的時候非常好聽,很悅耳很有力度感,不確定奧林巴斯是否對它進行過刻意的快門調音。我們承認為了聽它消耗了不少的快門...囧。

機內曝光調整

E-M5 在曝光控制方面新增了兩個很好用功能:機內曲線調整和 Live 曝光。下面的這段視頻就是機內曲線調整的實際使用過程。



機內曲線調整


機內曲線調整可以在取景時,對亮部與暗部曲線分別進行調整,在面對光線情況復雜的場景時,能夠更好的對畫面亮度細節進行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圖像後制的工作量。

而 Live 曝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它在夜景長曝光拍攝時很有用,啟動後按下快門,LCD 會以一定頻率刷新圖像(具體頻率可以設置),讓你看到畫面從全黑逐步變亮的整個過程,當曝光達到令你滿意的程度時,只需再按一下快門讓曝光結束。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因為很多時候夜景的長曝光時間並不容易把握,雖然在數碼時代已經沒有了膠片的倒易率失衡問題,但很多情況下仍然需要進行多次拍攝,通過對曝光參數不斷調整才能獲得一張滿意的照片,而 Live 曝光就很輕松解決了這個問題。

高畫質錄影功能


高畫質錄影方面,E-M5 的一個重要的改進就是它這次終於採用了全高畫質的 mov 格式,對於使用 Mac 的用戶來說要方便很多。連續拍攝碼率為 20Mbps 的全高清視頻,最長時間為 29 分鐘,還算夠用。影片拍攝過程中支持半按快門對焦,而且對焦速度與拍攝照片時同樣靈敏。


殘影特效


另外影片拍攝介面下還會發現多出了一個殘影效果選項,它的特點是讓在畫面中的運動物體出現明顯的拖影,在拍攝時點擊十字撥盤對應按鍵就能啟動或停止特效。上面就是是用這個功能拍攝的一段短片。


畫質表現



回想一下,Olympus 之前那塊 1200 萬畫素的 LMOS 真的已經用了好多年了,加上尺寸也要小一些,期間雖然進行了很多次的優化,在高感,動態範圍上仍然不可避免的與其他品牌產品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差距。奧林巴斯自己是不具備感光元件研發能力的,於是它從另一個角度入手,在 E-5 上面通過減少低通濾鏡的厚度,獲得了大幅解析力提升,即便如此也仍然掩蓋不了這塊老舊的 LMOS 在高 ISO 下的不足。而 E-M5 上面不但首次採用的全新 1600 萬畫素感光元件,還配合了超薄低通濾鏡技術,在成像素質上確實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驚喜。

首先來解讀下 Olympus 的這個技術。摩爾紋是現如今主流 Bayer 陣列分布的數字感光元件下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在拍攝具有規律性紋理的圖像時很容易出現,可以舉個形像的例子,把窗戶上的紗網兩層疊加在一起,離遠些看,那一圈圈的花紋就是摩爾紋了。目前一般廠家的解決方案是在感光原件前方使用低通濾鏡,降低部分解析力,使規律性紋理之間不會相互影響,從而避免了摩爾紋的出現。因此,大部分數碼相機上都有低通濾鏡,有些品牌的相機甚至採用了三層。當然之前也有特殊一些的如 Leica M9,中畫幅數位機背等,為了獲取更多的畫面細節,並沒有採用低通濾鏡,這所帶來的摩爾紋問題肯定是有的,不過對這些機身的使用族群而言,解析力顯然更加重要些,而通過一些軟體處理去減少摩爾紋的影響也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從今年的井噴般的相機新品來看,很多廠家都開始在低通濾鏡上面做文章,例如 Nikon D800E,以及富士在 X-Pro 1 上面採用的那塊號稱可以媲美全幅相機的 X-Tran CMOS 就是無低通濾鏡的。

Olympus 早在的 E-5 上面採用的盡可能薄的低通濾鏡,既能降低摩爾紋,又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解析力。從用戶反響上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而 OM-D 系列的 E-M5 就完全繼承了這個技術。



全尺寸放大後:



可以看到,E-M5 的解析力確實值得誇一下,尤其是配合這塊全新的 1600 萬畫素感光元件,能夠很明顯的看出細節還原能力的提升,這張微距特寫為了保證快門速度採用 ISO 400 拍攝,全尺寸放大後,純淨度和解析力都很搶眼,蜜蜂透明翅膀上的紋理,甚至背部的纖毛都清晰可見。

高 ISO 控噪能力

E-M5 上面這塊 1600 萬畫素的感光元件雖然像素密度比以前高了很多,但令人欣慰的是它高 ISO 的表現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有了極大的提升。下面是我們在室內明亮環境下的 ISO 測試結果,採用預設降噪設置,最高畫素最大 JPG 輸出。



ISO 800
可以看到畫面純淨度保持的很好,細節豐富


ISO 1600
有輕微噪點出現,如果不是放大仔細看,幾乎覺察不到畫面整體純淨度的變化


ISO 3200
有一定彩色噪點,色彩飽和度維持不變,注意觀察右側灰色區域邊緣已經出現明顯塗抹


ISO 6400
這個 ISO 檔位下開始出現明顯噪點,右側的 ® 已經很難辨別,在縮小圖片尺寸後尚有一定的可用性


至於剩下的 ISO 12800 和 25600 ,如果不是狗仔隊的話,還是盡量不要用這個檔位了...


總體來看,E-M5 在高 ISO 方面的表現與之前的機型相比,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完全做到了 1600 放心用,3200 可用。這個性能已經足以媲美 APS-C 尺寸感光元件,我們非常驚喜的看到 M4/3 系統在電子性能上的進步。依靠超薄低通濾鏡技術帶來的解析力提升,E-M5 即便在高 ISO 下也仍然具備豐富的畫面細節。相信這方面的性能提升對很多 M4/3 的老用戶而言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動態範圍



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我們發現,受限於偏小的感光元件尺寸,在動態範圍方面,E-M5 雖然較之前機型有一定改善,不太容易出現高光嚴重溢出的情況,但在應對光線明暗對比強烈的場景時,與大一號的 APS-C 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這仍然需要用戶通過一定拍攝技巧來彌補。


白平衡


E-M5 的自動白平衡性能令人滿意,絕大多數場景都可以很準確的對色彩進行還原,我們甚至經常忘掉使用手動白平衡這個功能。日常拍攝中你完全可以放心的將白平衡交給機身來處理。


實拍樣片分析



這張用 12mm 的廣角端拍攝,這支套頭的廣角端對色散的控制非常到位,中央解析力在全開光圈時表現屬於中上水准,邊緣解析力下降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這張採用微距模式拍攝,此時的光圈最大只有 F6 ,微距攝影對穩定性要求較高,E-M5 的五軸防手震效果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而觸控對焦也能夠對微距拍攝構圖時機的把握提供很大幫助。



E-M5 這次在新增加了一個很人性化的功能,就是藝術濾鏡包圍拍攝。對有選擇恐懼症的朋友來說,這個功能可以讓你面對一堆眼花繚亂的藝術濾鏡,只要按一次快門,就能獲得所有效果。



Olympus 的直出色彩屬於飽和度略高,同時稍有些偏暖的風格。大多數情況下人像的膚色還原還算準確,不過,從上圖可以發現 12-50mm 這支鏡頭的散景並不出眾,二線性較強,尤其在對高光點的虛化處理方面不夠順滑。在切換到微距模式後,散景會有一定的改善。



在實際的弱光條件下,使用 ISO 1600 拍攝,可以看到畫面細節保留依然很豐富,噪點分布均勻,而且很細膩,很少出現塊狀噪點, E-M5 的噪點整體更於傾向與高斯白噪聲,而非之前 EP 系列相機上面比較影響觀感的椒鹽噪聲。



在尖沙咀附近我們嘗試著使用手持相機,拍攝了這張夜景。E-M5 上面五軸防抖功能的穩定發揮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像。



這一張是 15 秒的長曝光,當然這種情況下腳架還是必需的。成像的噪點控制還算不錯,機內降噪算法會很聰明的在圖像的純色區域進行一定程度的塗抹來換取純淨度,在比較吸引注意力的邊緣算子區域會適當保留噪點,來表現更多細節。



從細節捕捉能力上看,Olympus 這次在 E-M5 上的高像素+超薄低通濾鏡方案取得不錯的成果,低感光度下的圖像完全可以用作大幅面印刷。


更多樣片


總結:


坦率的說,對於 E-M5 這款相機,雖說在一些小的細節上,如按鍵手感,連續追焦性能等方面,仍然有待改進,但我們很難在它身上找到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缺點。對大多數用戶而言,E-M5 是一台可以滿足單眼相機使用要求的 EVIL 相機,它的防水,暗部對焦性能甚至超越了一些主流單眼產品。考慮到微單相機本身取景方式所帶來的易用性,在曝光調整,景深控制等方面的直觀便利性,它可以讓玩家能夠在更短時間內上手和熟悉。 受 M4/3 畫幅大小所限,E-M5 並不不是目前所有微單相機中畫質最強的一台,它畫素比 NEX-7 低,高 ISO 和動態範圍表現也沒有 X-Pro 1 那樣搶眼,但從整體角度看,它是一台各方面性能非常均衡的相機。作為一款 M4/3 系統新一代的代表性產品,它具備防水防塵能力,機身耐用性已經不亞於一些專業級別的 DSLR,最高 9 fps 的無限制 JPG 連拍,能與主流 APS-C 機型持平的控噪能力,相對豐富的鏡頭群,令人滿意的對焦性能,靈活的操控按鈕布局,以及小巧精致的復古機身。


E-M5 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擺脫了之前微單產品只能作為 DSLR「備機」的二線定位,而升級到了可以滿足一定專業要求的主力攝影工具。如果你是一個影像發燒友或者專業攝影工作者,想給自己可憐的肩膀減輕點重量,同時又不想在性能做太多妥協,E-M5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豐富的附加功能,讓它在日常使用中也是一台蠻好玩的相機。E-M5 在香港市場的單機價格為 HKD$8,998(約合 7,300 元人民幣,34,200 新台幣),包含 12-50mm 鏡頭套機價格為 HKD$10,690(約合 8,670 元人民幣,40,620 新台幣)。這個價格有些偏高,但考慮到 VF-2 兩千元港幣以上的單獨售價,勉強還算在可接受範圍內。實際上這個有些偏高的價格似乎並未影響它的受歡迎程度,據我們了解,它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近期在百腦彙、豐澤等電子產品賣場,E-M5 都有頗高的人氣。


Olympus 是一個非常注重自我個性的公司,如果了解它的歷史,會發現它制造了很多極具特色的產品,正如已經離世的 Olympus 設計師米谷美久先生所說:"我只制造我需要,而世上還沒有的照相機。" 但最有個性的產品並不意味著最好的產品。在目前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極短的前提下,我們無法保證 E-M5 會像其它品牌的旗艦如 Nikon D3 那樣,憑借其強悍的性能可以在市場上堅持很長時間。但我們能夠肯定的是,E-M5 能夠像膠片時代的 OM 系列那樣,成為一款很多年以後仍會被用戶記住的經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