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Tablet P 產品經理後藤剛先生介紹 Tablet P 的開發過程

3C 產品的開發過程其實是非常耗日費時的 -- 我們常常說這台機器抄那台機器,但除了外觀之外,其實內部零件的開發並不能一蹴可及,而像 Sony 今天發表的 Tablet P 這種完全不一樣設計的產品,更是如此。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 Tablet P 設計背後的想法與誕生的過程,我們今天有機會與負責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VAIO 及 Mobile 事業本部,企畫戰略部門企畫二部商品企畫課(好長!)的後藤剛先生一起坐下來,聽聽 Tablet P 背後的故事。

其實 Tablet P 的歷史相當地淵遠流長,最早是在 PDA 時代結束後,Sony 考量如何能提供消費者一個方便隨身上網的工具。這個工具必須要在擁有可以看網頁的大畫面的同時,又能收進口袋裡,因此從一開始就有了折疊式螢幕的想法。為此 Sony 做了各式各樣的 Mockup(也花了不少銀兩),但最後是上圖這個 300 日幣買的皮夾改裝的樣品成了 Tablet P 最早期的始祖。


當然,在開發的過程中,Sony 第一個考慮的是 Form Factor,而不是特定的軟硬體,因此在最早進行概念開發的時候,就出現了像這樣的怪物 -- 兩台 Vaio UX 做核心的「雙螢幕上網裝置」。除了早期考慮過 X86 / Windows 架構外,Netbook 剛盛行的那段時間也考慮過 ARM / Linux,當然等到 Android 推出後,ARM / Android 的組合自然就成了上上之選。以這點來說,Tablet P 開發的時間還長於它的兄弟 Tablet S,只是後來出於行銷需要,兩者便被合併到了同一個系列之中。


當初開發的時候研究過許多可能的螢幕尺寸,上圖三台 mockup 都是模擬 1024x480 的解析度(和實際的 Tablet P 一樣)下看到的文字,只是螢幕大小不同,從左到右分別為 5 吋、6 吋和 7 吋。最後受到硬體的限制,Sony 選擇了 5.5 吋大小的螢幕,機器卻和 7 吋的差不多大了。


被問到開發 Tablet P 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後藤先生笑笑的說「全部」,畢竟 Tablet P 的開發不僅要面臨如何把和 Tablet S 一樣的內部硬體塞進小得多的機身中,同時還有散熱,以及如何連接兩半的電路版的問題。關於後者,Sony 的解答是上面可以看到的這兩條同軸電纜排線,一共有五十條之多,從兩邊的轉軸當中穿過去。光是看這張圖就不難了解為什麼 Sony 對此非常得意了。底側有處理器、microSD 卡插槽和電池,其中電池可以自由更換,Sony 也有準備單賣 Tablet P 的電池,這在現代平板電腦中是相當罕見的設計。

另一側主要被 3G 網卡佔據,因為 3G 網卡和 CPU 是機器發熱量最大的兩個元件,所以不得不將它們放在不同的兩半中。從照片上也可以隱約看到鎂合金的框架露出一點亮光來。

軟體的部份,Tablet P 的主動認知是這是一片 1024x960 解析度的螢幕,如何將它當作兩個獨立的 1024x480 解析度螢幕來用,就仰賴 Sony 專門為 Tablet P 準備的 SDK。雙螢幕有著很多的潛力,但事實是在很多人有 Tablet P(或類似產品)之前,開發者很難投入大量心力為它寫合適的軟體,而缺少能將它的能力發揮出來的軟體,則很難吸引顧客買 Tablet P。Sony 目前剛辦了一場開發競賽,產生了 130 多個各式的 Tablet P 用程式,但不知道足不足以吸引消費者呢?當然,就算是不支援的程式也都能跑,只是 1024x960 是一個比較罕見的解析度而已。上圖是一個轉成側向,就可以顯示兩個不同的 tab 的瀏覽器 App,是這次舉的例子。

Tablet P 內建 2GB 記憶體,再送一張 2GB microSD 卡(也就是出貨時有 4GB)並搭載黑白雙色外殼,售價 NT$18,800,2/7~3/14 間購買,再送 16GB MicroSD 卡一張;同時上市的還有它的兄弟 Tablet S 的 3G 版,內建 16GB 記憶體,再送 16GB 記憶體一張、平板保護套和 USB 轉接線,售價也是 NT$1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