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資訊月特輯:CPU 篇


這麼快,又過了一年了嗎 XD?今年是小薑第三年做 CPU 的比較表了,照往例,希望大家在 DM 海中游泳的時候,能稍微辨別一下方向。和去年的表相比,小薑今年把低電壓的 CPU 獨立成了一行(藍色),如此一來高到低的排列應該會整齊很多,同時感謝各大筆電商,今年出現在 DM 上的 CPU 比去年少很多,所以整理起來也容易些 :P。

今年基本上是第二代的 Core i 系列(開發代號 Sandy Bridge)佔據了大多數的位置,CPU 的效能由上而下排列,左到右則是照著系列分:Core i7 幾乎都是四核心/八執行緒的 CPU,TDP 45W(只有 i7-2640 一個例外);Core i5 則都是雙核心/四執行緒的 CPU,TDP 35W。Core i3 和 Core i5 一樣是雙核心/四執行緒,但失去了 Turbo Boost 的能力(頻率也比較低);而 CPU 型號以「7」結尾的則是 Ultrabook 用的低電壓 CPU,TDP 為 17W,通常時脈也比正常電壓的 CPU 低上一些。最後,Pentium B 系列和 Celeron B 系列(紫色)是雙核心雙執行緒的處理器,在速度上處於 Intel 家族的低端,但是視應用而定,大部份時候和低電壓的 Core i 系列在效能上是不相上下的。

和去年一樣,排高低順序的時候,難免會碰到不同狀況下,排名會有變化的問題。舉例來說,i7-2640M 和 i7-2630QM 是兩顆表現相當接近的處理器,但一顆是雙核心時脈高,一顆是四核心時脈低,因此在多工處理上 2630QM 會佔優勢,但需要大量馬力的單工處理時,會是 2640M 較有利。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 Core i3 和低電壓的 Core i 系列上面,一個沒有 Turbo Boost,而另一個則可以 Turbo Boost 到更高的時脈,但我想一般會買低電壓的 Core i(就是 Ultrabook 啦)應該較多是外型、輕便的考量,而不是馬力吧!

最後,AMD 的 CPU 要放在哪裡一直是個頭痛的問題,因為架構不同的關係,常常在評測中看到 AMD 某幾項贏 Intel,但在其他幾項又輸 Intel 的狀況,特別是這裡的 A8-3500M 和 A6-3400M 都是 Llano 的處理器,強調的是內建顯卡的表現,抓他們做單純的 CPU 比較似乎有些不公平了。可惜的是,資訊展幾乎都是 Intel 的天下,就算有消費者想要試試 AMD,機會都不多呢!

所以,該選擇什麼等級的 CPU 呢?事實上,近代處理器的發展雖然比之前更強調省電,但速度還是一直有在穩定增加,反觀軟體的方面除了少數應用(影片剪輯、遊戲),不然對運算能力的需求並沒有怎麼增加。所以撇開影片、繪圖、遊戲等極需運算的應用,以一般的日常用途來說,Ultrabook 等級(大約 i5-2467M)的電腦都差不多能勝任愉快,所以用特殊用途才需要往高價的考慮囉!

祝大家購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