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 波音 787 首航成功,香港歡迎您!一起動眼看吧!


波音迷等了多年,上月才交付予日本全日空(ANA)的 787 Dreamliner,今天進行國際首航,並成功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了!這班首航客機從日本東京出發,經過四小時左右的航程來到香港,並將於明天返回日本,完成其絶無僅有的香港之旅。(ANA 暫時沒有計劃在日常的香港來回東京航班上使用 787 客機)。我們有幸來到位於北衛星客運廊附近的 N144 號停機坪,近距離觀看 787,並訪問了兩位機長 -- 丸井祐一先生及塚本真己先生,和 ANA 的高層岡田啟介先生。想知道更多有關細節的話,快到繼續閱讀看看全文吧!

簡單介紹




現場所見的為 787-8,它的總長度為 56.7 米(相等於約 5 架 Volvo Super Olympian 巴士)、總闊度為 60.2 米(約 24 架上述巴士)、總高度為 16.5 米(約 4 架上述巴士)。以 ANA 的國內航線規格來說,它最多能乘載 300 人、貨倉的載重量則為 16 噸左右。其次,它的巡航速度為 0.85 馬赫(約每小時 1040 公里)、在最高負重量下最大航距約為 11,000 公里(日本成田國際機場飛到美國西岸的距離),最高飛行高度為 13,000 米(約 42,000 呎)。其實這個系列還有 787-9 的型號(如無意外將會由紐西蘭航空首航),想知道兩者分別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張來自 ANA 787 專頁的圖片。

另外,其實這架飛機跟日本是不無關係的。整架 787 有 35% 是由日本公司(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和 Toray 株式會社)參與製造和組裝,包括了前機身(Forward fuselage)、機翼和製造物料。另外的 35% 則由波音製造,而最後的 30% 則由其他製造商參與。




設計、外觀



就整體設計而言,787 的外觀其實也不外乎一架尋常的波音民航機,就連全日空的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兼 CIO 岡田啟介先生(Keisuke Okada)也在訪問中說出同樣的心聲。不過細心留意一下,它機鼻的設計有別於大部分的現代波音飛機,例如 737 和 777 的機鼻是向正中間尖,而 787 的機鼻則是向下尖,與它的前輩 757 有點相似,只是比較圓滑而已。而駕駛室的窗口也是經過重新設計,737、747、757 和 777 等飛機的駕駛室窗口一向由六塊玻璃組成,而 787 的則由四塊玻璃組成,形狀與其他前輩不同;而且它佔機鼻的比例更大,從駕駛室向外看的可視角度更大。另外,客艙的窗口也較其他機種大,岡田先生說,就算坐在客艙中央也能輕易地看到窗外的景色。


機翼



我們早前就見識過 787 的機翼有多耐彎了,而在現場所見,機翼在空中的彎度很大;即使在正常的狀態下,它向上彎的弧度依然是較其他機種高的,予人的印象就是:彎得很像一架滑翔機。或許這是因為它那對與主翼一體化的小翼(Winglet)特別尖和向後彎了吧(不過彎得來也不失美態)另外,機翼使用了複合物料來製造,也讓到它的展弦比(Aspect Ratio)比其他飛機更大,能有燃油效率地飛得更快,讓巡航速度達 0.85 馬赫(約每小時 1040 公里)。


引擎



它配備了 Rolls Royce 的 Trent 1000 引擎。或許大家都發現了引擎的尾部是呈鋸齒形,官方就它的功用的解釋就是用作減少震動波所造成的噪音,讓到客艙更寧靜,還聲稱比同級飛機的「噪音足印」少 60%。


駕駛室



雖然是次訪問沒有機會走進 787 的內部觀看一番,不過駕駛室有某些新技術倒是值得一提,例如機師面前的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這項新技術本身是為了軍用飛機來開發的(就是波音 F-18 等戰機用來瞄準敵機的前置顯示器),作用就是將本身會顯示在傳統儀表上的重要資訊,例如機身傾斜度、航速、高度和地平線等直接顯示在機師的面前,省卻向上向下看的麻煩,也讓到機師能更專心地操作(特別是起飛和降落)。而且,它還可以在低能見度的時候,用線條模擬跑道的輪廓,引導機師安全降落。兩位機師也在訪問中說他們很喜歡這個新增的顯示器,認為它很方便,有助飛行操作。另外,我們亦都打趣一問:「有了抬頭顯示器之後,您們有駕駛戰鬥機的感覺嗎?」兩位都笑了,回應說:「哈哈,不會啊!」



787 的駕駛室也像 777 一樣配備進化的飛行管理系統(Software Flight Management Control Display Unit),最大的特色就是將系統「軟體化」,整個介面變得更像現代的電腦操作系統,更可以通過觸控板去控制滑鼠的指標,非常方便。



另一個突破就是電子「Flight Bag」,它的功能就是將航空地圖、即時天氣資訊等「電子化」和「無紙化」。這不僅讓一切資訊都會在一個觸控螢幕上找到之外,要統一地為所有飛機更新資料也變得更省時省力,也很環保。


總結



波音 787 的國際性首航亦標誌著幾項重要的意義,包括「體積不代表一切」-- 787 不像空中巴士 A380 或自家較新型的巨無霸波音 747-8 那樣,以體積和載客量取勝;反而以相對低的載客量,和以「三高」 -- 高燃油效益、高度寧靜和高度電子化作為它的招徠,同樣能得到不同航空公司的青睞,以及對它多年來延遲交付的忍耐,足以證明它在市場上的價值。最後,雖然今天的天氣不似預期,能見度較低;也非常不幸地因為現場左面有一架英航的波音 747 停泊著,完全擋著了在場觀眾望向 07L 跑道的視線,以致我們不能目睹 787 機輪觸碰地面那一刻。不過我們至少能親眼目睹 ANA 787 穿過消防車水砲敬禮進場的風采;而且也有幸在事後觀看整個歡迎儀式和訪問是次活動的幾位重要人物,此行的目的總算達到了。



[Stone IP 也為此文章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