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2011 年中版)主站評測


不少朋友因為工作需要,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都會優先選擇高效能的型號,而這些型號通常都是一些比較厚重,或者沒有很特色的設計和外觀。購買後又會因為嫌手上的高效能型號太大而再購買一部 Netbook,變成會同時擁有使用兩部電腦。不過如果有效能不錯、設計美觀而又不會太重的筆記本的話,相信只要價格不太高都會有不少朋友選擇吧。這方面 MacBook Air 一直都是最佳選擇之一,不過之前的型號也實在有點慢,令部分對高效能需求較高的朋友難以入手。

不過最近終於出現這麼一部筆記本了 -- 剛推出不久的 MacBook Air 在更新後,終於有足夠的效能去處理大家工作上的需要,而且在高效能的型號以外,也有用以取代小白 MacBook 的低階型號存在。一個型號可以在保持高便攜性的同時,分別滿足到高低效能需求者,注定了本代 MacBook Air 的不平凡。

硬體



一言以蔽之,這台機器在外觀上幾乎和上一代的 MacBook Air 沒有分別:同樣的楔形造型,同樣的一左一右兩個 USB,同樣的 MagSafe 和 3.5mm 耳機插孔。不過像所有新的 Mac 產品一樣,這次在右側還多了一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 -- 這個由 Intel 開發,傳輸速度達到 10Gb/s 的連接標準其實到目前為止支援的裝置並不多,看看 Air 和 Mac Mini 的採用會不會加速這個過程囉。13 吋的機種比 11 吋在右側還另外多了一個 SD 卡插槽,但整體來說蘋果以簡潔之名省去了相當多的 I/O 選擇。常裝置各種東西的朋友,或許還要隨身再多準備一個 USB hub 了。


犧牲連接埠換來的,就是像上一代一樣薄到不行的機身,說它能拿來切東西是一點也不誇張。即使機身最厚處,也才 17mm 而已 -- 許多號稱輕薄的筆電,最薄處也不過如此而已吧!



所以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顯然地觸控板的部份被蘋果修改過,在按下去時的聲音變得稍微比較安靜、比較沉穩些,不再像上一代那樣,略有空洞的回音。另一個有所改變之處,是鍵盤的觸感 -- 按鍵比上一代感覺要更硬、更有彈性些,不再軟趴趴的。當然,不能忘記的是加回來了的鍵盤背光,再也不用摸黑找音量鍵囉!配合背光 Air 也內建了環境光源感測器,不用擔心燈光昏暗時鍵盤會亮得刺眼。


規格 / 顯示



這代 MacBook Air 最大的更新,當然就是改用了最新一代的 Core i5 / i7 處理器和之前提過的鍵盤背光燈。Thunderbolt 當然也是重點,但相對來說讓新舊使用者考慮入手的最大關鍵,還是新的高效能處理器吧。記憶體方面,除了 11 吋最低階版本是 2GB 之外,其他版本都統一使用 4GB 記憶體,此外各版本和上代一樣都是使用 SSD 作儲存,由 11 吋最低階版本的 64GB 至 13 吋最高階版本的 256GB 不等,處理器預設使用 Core i5 1.6(低階版)/ 1.7GHz(高階版),但在網路 Apple Store 購買的話高階版本也可以自行選配 Core i7 1.8GHz。

這代的螢幕規格大致上和上代一樣,都是 11 吋的 1366 x 768 和 13 吋的 1440 x 900 像素,鏡面的 LED 背光螢幕,而且畫質和上代一樣,不論是光亮度、對比度和可視角等方面都非常不錯,至少在兩人並排的狀況下,不會出現需要移動電腦讓旁邊的人看的情況 -- 雖然要移動 MacBook Air 也並非甚麼難事。另外,很遺憾的是我們還是不能選擇使用霧面的螢幕,真的有這個需要的話,大概還是得借助螢幕保護貼了。在使用上,MacBook Air 的螢幕解析度足夠日常使用,不過如果要用來作相片處理之類工作的話,還是會感到有一點點的不足。



性能 / 電池續航


外貌就不用多說了;相信大家最關注的是這台新 MacBook Air 的性能吧?原來,上一代的弱點變成了這一代的優勢。我們上一次評測的時候,配有 1.83GHz Core 2 Duo 處理器的 13 吋 Air 於 GeekBench 得到 2,717 的分數;我們現在這台筆電內置 1.7GHz Core i5 和 4GB DDR3 記憶體,竟然取得差不多兩倍的分數:5,373。速度方面雖然它還是比不上全能的 15 吋 MacBook Pro,但是能夠在九個月裡把性能雙倍化是可喜的成績,也守住 Apple 的「2x」承諾。根據其他評測,11 吋 Air 也取得 2.5x 的升級呢。


OS X 基準測試

Geekbench

Xbench OpenGL

續航時間

MacBook Air (2011 中) (1.7GHz Core i5-2557M, Intel HD Graphics 3000)

5373

unavailable

5:32

MacBook Pro (2011 初) (2.2GHz Core i7-2720QM, Radeon HD 6750M / Intel Graphics 3000)

9647

340.1 (Radeon) / 157.78 (Intel)

7:27

MacBook Pro (2010 初) (2.66GHz Core i7-620M, GeForce GT 330M)

5395

228.22

5:18

iMac (2010 中) (3.06GHz Core i3-540, Radeon HD 4670)

5789

未知

未知

iMac (2009 尾) (2.8GHz Core i7-860, Radeon HD 4850)

8312

191.08

未知

MacBook Air (2010 尾) (1.83GHz Core 2 Duo, GeForce 320M)

2717

117.38

4:34


然後我們用 Boot Camp 輕易地裝上 Windows 7 來進行更多的測試。PCMark Vantage 的分數達 9,484,竟然比 15 吋 MacBook Pro 的 8,041 更高,但是 Air 的 3DMark 06 分數就是另一回事,皆因它的圖像處理能力有限,只有 4,223。所以,玩遊戲它不行,反而辦公它就絕對是最佳拍檔。


當然,通常基準分數不代表一切,不過我們所體驗的真實性能其實跟這些數據吻合呢。從開機到進入 Lion 只需要 15 秒,程式快速啟動,批量的圖片修改更快;總括來說,等的時間少了,辦的事情就多了。不過,跟以往一樣,當使用率偏高的時候風扇就會挺吵的。

Windows 基準測試

PCMarkVantage

3DMark06

續航時間

MacBook Air (2011 中) (1.7GHz Core i5-2557M, Intel HD Graphics 3000, Under Windows 7)

9484

4223

4:12

MacBook Pro (2011 初) (2.2GHz Core i7-2720QM, Radeon HD 6750M, under Windows 7)

8041

10,262

未知

HP Envy 14 (Core i5-450M, Radeon HD 5650)

6038

1928 / 6899

3:51

Toshiba Portege R705 (Core i3-350M)

5024

1739 / 3686

4:25

Sony VAIO Z (Core i5-450M, NVIDIA 330M)

9949

6,193

未知

Samsung Series 9 (Core i5-2537M)

7582

2240

4:20

Dell XPS 14 (Core i5-460M, NVIDIA 420M)

5796

1955 / 6827

2:58

註: 有雙重分數的 3DMark06 測試,第一個分數代表獨顯被關閉(可以的話)的性能, 而第二個是啟用的時候。


雖然如此,但是電池續航方面完全沒有問題。在我們用的標準消耗測試裡(重覆播放一段影片,直到筆電掛了為止),新的 Air 一口氣跑足五個半小時。這個比 Lenovo X1 多很多,也比去年的 Air 多了大約一個小時左右。轉過去 Windows 那邊,這台 Air 則達到四小時大二分鐘的成績,跟三星的 Series 9 看齊。

以標準的使用量來說,例如上網、打字、上 Facebook 等,續航力應該會更加理想。我們的 Air 經常在續航力方面超越我們的預期和它自己的預算呢,所以不太瘋狂的用家應該會輕易達到 Apple 為 13 吋 Air 標榜的七個小時的續航量 (11 吋為五個小時)。這個當然是好事喔 -- 別忘了這台筆電的電池是不能隨意更換的呢。


結論



這一次的改版,幾乎一口氣解決了大部份使用者對前代產品的不滿。我們不能忽略它的幾個明顯的缺點,例如它缺乏連接埠、11 吋的版本沒有 SD 卡讀卡機、而且價格高昂。但是和前輩們相比,這是一台快速、有效率、並且真的可以拿來工作的機器;當祕書、當家庭主婦、當超級名模樣樣都 OK。如果當它是第一台的 Ultrabook 的話,那不得不說,它為這個類別設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