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薑雜談:慶 IBM 百年大壽!

一間公司要如何才能屹立不搖達百年之久?你可以死抱著一隻永遠賺錢的金雞母(可口可樂?),或是審時度勢,與日並進,在每一個階段都看準未來,一方面將已經快走到盡頭的夕陽產品放棄,另一方面則未雨綢繆,不等別人來告訴你下一步在哪裡,而是自已開創自已的未來。如果說後者以誰為翹楚,那自然是非 IBM 莫屬了。一家傳統的製造業公司要能存活百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何況是處在科技業開路先鋒的 IBM?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過去百年來 IBM 為我們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新奇的玩意兒吧!

打卡鐘、自動計算金額的磅秤和製表機

這三樣東西在現代看來都是早該和恐龍做伴去的古物,但對 IBM 來說卻有著格外特殊的意義,因為 IBM 的起源,就是由 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Computing Scale Co. 和 Tabulating Machine Co. 三間主要生產打卡鐘、自動計算金額的磅秤(輸入產品單價,就能自動秤重並自動計算總價的機器)和製表機(打孔機設備)產品的公司合併而成,並且最早的名字 CTR,正是 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三個字的縮寫。IBM 在 1958 年將打卡鐘部門賣給了 Simplex Time Recorder,自動計算金額的磅秤在大蕭條時代收受到嚴重衝擊,1934 年賣給了 Hobard Manufacturing Co.,制表機則是最終被電腦所取代。

CTR 因為業務範圍日益擴大,於是在 1924 年更名為守備範圍更廣的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國際商業機器),簡稱 IBM。第一台大型計算機


「裡面夾了一隻蟲!」


IBM 在二戰期間為美國生產了各式各樣的武器機械,甚至包括轟炸瞄準器和卡賓槍,但仍然還是在大型計算機器方面的幫助最大。除了前線用的無線電打字機、後勤和彈道計算用的製表機和曼哈頓計畫用的打孔機設備之外,IBM 還和哈佛大學合作,開發了第一台可以穩定使用的大型計算機 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自動循序控制計算機,ACSS),又稱為 Harvard Mark I。這台機器雖然還不是台完整的電腦,但因為從輸入到輸出間都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因此被認為是現代電腦的開端。只是這台電腦的速度實在是有點緩慢,可 以在一秒內完成加法,六秒內完成乘法,十二秒內完成除法,比後代華生是笨多了 :p。


硬碟



「可以放一首 MP3」


二戰後,IBM 靠著在戰爭期間累積的經驗,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電腦,從 1946 年第一台採用真空管的商用計算機 IBM 603,到 1952 年的第一台商用電腦 IBM 701,再到以磁鼓做記憶裝置的第一台量產的腦 IBM 650。隨著電腦的能力愈來愈強,資料量也就愈來愈大,因此 IBM 在 1956 年推出了 IBM 305 RAMAC 硬碟做為附加在真空管電腦之上的額外資料儲存裝置。RAMAC 的每個碟片直徑達 61 公分,一共有 50 片,但即使如此,也只能存放五百萬個八位元符號。從那之後,硬碟一直做為 IBM 事業重要的一環存在著,直到 2003 年以 20.5 億美元賣給了日立(當然,現在日立又賣給了 WD...)。

人工智慧


深藍:「其實只會暴力下棋的我,算人工智慧嗎?」華生:「...你這不是在和我講話嗎?」


雖然大家都只對深藍比較熟,但實際上 IBM 早在 1956 年就做過人工智慧的嘗試。當時 IBM 在紐約 Poughkeepsie 實驗室的研究員 Arthur Samuel 就已經在 IBM 704 電腦上開發了可以自我學習的跳棋(Checkers)程式,據信是世界上第一個有自我學習能力的程式。IBM 和西洋棋的關係起源甚早,在 1989 年時就和卡內基合作開發了一台名為 Deep Thought 的電腦,但當時輕易地就慘敗給Garry Kasparov。不過隨著 AI 西洋棋的技術和電腦運算能力的精進,Deep Thought 的子孫 Deep Blue(深藍)在 1996 年首度贏了當時已是世界棋王的 Garry Kasparov,只是在六戰制中最後以一勝三敗兩和輸了比賽。第二年 IBM 大幅升級了深藍的硬體能力(綽號更深的藍),在五月十一日以兩勝一敗三和的戰績終於擊敗了 Garry Kasparov。Garry Kasparov 事後抗議 IBM 作弊,認為 IBM 有派人在背後操作深藍,但 IBM 一方面否認,一方面迅速地將深藍解體,讓這件事成了無頭公案。不論如何,深藍都是史上最強的西洋棋專用電腦,內建有多個專門為下西洋棋設計的晶片,在比賽當時甚至是世界第 259 強的超級電腦。深藍之後的人工智慧研究都傾向於軟體方面,像深藍這樣以硬體暴力取勝的電腦不再復見。

IBM 在這方面的新寵兒自然是剛上完電視節目的華生,開發代號 DeepQA。這台超級電腦主攻的方向是了解自然語言(和突破盲點?),並且以自然語言回答問題,在未來說不一定打電話去客服中心,就是華生在回答你的問題呢!

電動打字機


那顆 TAB 鍵是怎麼回事 @@


IBM 本身不是電動打字機的發明者(相關專利是 1933 年從買下一間名為 Electromatic Typewriter Co. 的公司取得的),但是卻為世面帶來最為常見的一種電動打字機「Selectric」。和常見的一排扇形的小棒子,在按鍵按下時舉起來敲擊墨帶的設計不同,1961 年推出的 Selectric 是將所有的字母安裝在一顆「球」上,按鍵按下時打字機會快速地旋轉這顆球,讓指定的字母面向墨帶並敲下。這個設計除了很難卡住外,也有只要替換「球」就可以 選用不同的字體、大小、甚至語言的優點,因此 Selectric 打字機和其後代機種皆極為成功。IBM 最終將打字機部門在 1991 年分離出來,成立了 Lexmark。

PC


多少年沒見過 PC 和花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了 XD


終於講到 PC 了 :D。嚴格來說現代的「個人電腦」應該是蘋果的發明,但 IBM 設立的 PC 標準,卻是終究佔下了市場的大頭,成為今天每個人生活中無可或缺的部份,這麼多「終端機」的存在,也為網路時代的來臨奠定了基礎。對 IBM 來說,PC 是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失誤 -- 在這之前 IBM 一向所有的元件都是自已開發的獨有產物,但在 PC 上為了壓低成本,決定將處理器、作業系統等部份外包,這個決定造就了 Intel、微軟等今日的超大型企業,但同時也意味著 IBM 完全失去了接下來的 PC 大爆炸時代的領導權。就某些程度上來說,這和現在的平板電腦市場有著很好的類比 -- IBM 原本是像蘋果一樣,自已設計硬體、自已開發軟體,但後來在 PC 上決定走 Android 的路線,將一切開放出去。在沒有網路和廣告支撐的情況下,IBM 之慘就可想而知了。

PC 時代標誌著傳統 IBM 霸權的結束,到了 1992 年時問題重重的 IBM 竟然在一個會計年度內虧損 81 億美元,是美國企業史上最為慘重的單年度虧損。不過稍稍令人欣慰的是,IBM 同樣在這一年為世面帶來了第一台 Thinkpad -- 某些程度上點出了即使經過八零年代的風風雨雨,IBM 的科技實力仍然強得一榻糊塗啊...

在這之後,IBM 逐漸轉型為軟體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並漸漸淡出了硬體市場,最終在 2005 年將整個 PC 部門 (包括 Thinkpad)賣給了聯想。不過這並不是說 IBM 不再做電腦了 -- 雖然不在低利潤的 PC 市場廝殺,但在傳統強項的大型主機市場 IBM 仍然維持著 90% 左右的市佔率,這些高單價的產品在 2009 年為 IBM 帶來了高達 110 億美元的營業額呢!

其他歸功於 IBM 的發明


IBM 的研究實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去年取得的總美國專利數 5896 件是歷史新高,同時也是 IBM 連續第 18 年穩坐世界專利取得最多的公司。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之外,下面幾個技術/產品的存在也要歸功於 IBM 科學家/工程師們的努力:

軟碟機
DRAM
磁條(信用卡後面的那種)
UPC 條碼
美國的整個太空計畫
關連式資料庫(和 SQL 語言)
RISC 架構
鐳射矯正手術(!)
Token Ring 網路架構
電子顯微鏡(諾貝爾獎)
高溫超導體(諾貝爾獎)

所以雖然在 3C 界比較少能聽到 IBM 的消息,但 IBM 仍然是科技界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推手。設想以這個速度下去,再過 100 年慶 200 年大壽的時候,這篇文章又要再增長到什麼地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