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專欄:iCloud深入研究:Apple真的抄很大?

[撰文:Bobby]


沒有任何硬體發表,僅靠作業系統與雲端服務撐全場的 WWDC 2011 ,確實讓等候 iPhone 4 後續機種、新 MacBook Air 等等的 Apple 產品使用者失望了。而新的 iOS 5iCloud ,也被不少人認為沒有新意,甚至抄襲了其他平台、甚至自家開發者 Apps 的功能。然而真的是如此嘛?筆者在試用 iOS 5 與 iCloud 服務後,有著不大一樣的見解。

首先,讓我們從iCloud說起。如果你看過 WWDC Keynote 的影片,就能明白 iCloud 由九種服務所組成,知道有哪九種服務,至少我們可以不用來個 Google vs. Apple 雲端大論戰,了解兩者的雲端服務是不一樣的東西,討論時能夠不會陷入牛頭馬嘴對不上的問題。這九種服務中,有三分之一是舊服務免費、三分之一是線上商店改 良,僅有三分之一是真正的新功能。

別再雲端來雲端去了,iCloud是由以上九項服務所組成。


iCloud之一:33%來自MobileMe的舊酒,但免費。

Apple 在2000年時,就推出了線上服務 iTools ,之後轉變成收費的 .Mac 服務,到了2008年時,才成為現在大家認識的 MobileMe 。 MobileMe 有著眾多服務,但是大多數是舊服務的延伸,對於同時擁有 Mac / PC 、 iPhone 、 iPad 使用者最重要的功能,莫過於支援推播的 me.com 信箱,以及隨時同步的聯絡人與行事曆服務。但由於一年美金$99元的高價,所以使用者始終不多。這次iCloud中,就將郵件、行事曆、聯絡人這三項抽出來作為基礎服務。

這三項服務最主要的目標,可以說是針對 Android 整合 Gmail 、 Gmail 通訊錄與 Google 日曆而來。過往 iPad 與 iPhone 若想存取 Google 的這些服務,通訊錄得透過 Exchange 設定,將伺服器設定為 "m.google.com" 才行;而行事曆也只會顯示一項,其餘得透過訂閱、無法雙向同步。現在Apple在iCloud中加入這些功能,就只是追上進度而已。

iCloud同時也砍掉了MobileMe的多項功能,對舊使用者來說可是件麻煩事。


但是對於 MobileMe 的使用者來說, iCloud 提供的功能可是大縮水。要是你的 MobileMe 還沒過期, Apple 會將他延長到明年六月底,但六月底後,會消失的服務有:

  • 線上相簿:這個服務就像是 Google 的 Picasa 一樣,讓你透過 iPhoto 或網頁介面上傳照片。唯一的特色是 Apple 打造的瀏覽介面相當好看。

  • iDisk: iDisk 是從 iTools 以來的服務,就像是 DropBox 一樣,給你雲端儲存空間,並且能透過郵件共享檔案給別人抓取,對方也能利用網頁介面上傳檔案。由於這個服務將會消失,所以 iCloud 對 DropBox 來說是利多、不是利空。

  • 網頁服務:從 .Mac 開始, Apple 就提供讓 iLife 中 iWeb 製作出的網站架站的功能。雖然僅是靜態網頁,但你還是會看到許多以 mac.com 、 web.me.com 建立的網站。當然, DropBox 也能辦得到。


要是這些服務消失了,對於 Apple 來說是砍去過去的包袱,但對過去付費的使用者來說,卻會有種被捨棄的感覺。不過我們至少能夠確認: DropBox 並沒有被 Apple 婊到(編按:別想叫mAn畫婊科技)。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 iCloud 讓你能免費獲得一個支援推播的 me.com 信箱、讓你的行事曆、聯絡人能夠雲端同步,求個方便。

iCloud之二:33%強化線上商店功能,台灣只有11%

就算你能看到過去下載的Apps,你會想全部載回電腦上嗎?

另外三項功能:音樂、書籍與 Apps ,也不是什麼新的功能。買過 Apps 的人都知道,在 App Store 中購買過的 Apps 可以免費重複下載,同樣的道理, iBook store 中的書也是。唯一不同的是音樂,可能因為版權因素,在 iTunes Store 購買的音樂僅能下載一次,之後得燒錄存放,再次下載得要付錢。不過台灣 iTunes Store 既沒賣書、也沒賣音樂,所以能使用到僅剩 Apps 一項,後面就僅討論 Apps 。

這三項功能有著兩方面的強化,並且現在就能使用。第一是從 iOS 設備與 iTunes 上,都能看到購買、下載的 Apps 清單,讓你能夠重複下載,不用從 App Store 中尋找。另一個優點是再次下載能夠突破 3G 網路限定20MB以下才能載的限制,多大都能拉回來。

第二是多設備同步推送,當你在 iTunes 的 App Store 下載一款 App , iCloud 會讓你設定相同帳號的 iPad 、 iPhone 與 iPod touch 同時自動下載這款 App ,當然也會判斷機種,不會把 iPad App 送到 iPhone 上,也不會把沒有 iPad 介面的 App 送到 iPad 上。

這個功能讓你不用接線,也能把 iOS 設備上下載的 App 送到電腦備份;讓 iPad 、 iPhone 通用的 Universal App ,能兩方同時下載。不過要是你想換帳號,這個功能會被停用90天,有多國帳號的人可得小心。

如果說這功能抄襲了誰,頂多只能說與網頁版 Android Market 類似。但 Android Market 卻不會下載到電腦上就是了。

iCloud之三:33%新功能,5GB真的夠用嗎?

結果說穿了,iCloud也僅提供三項新功能而已,這三項是:照片串流、雲端備份與文件同步。

照片串流



照片串流是 iCloud 中比較佛心的一項服務,你以 iPhone 、 iPad2 拍攝的照片(以及由相機連結套件輸入 iPad 2 的照片),都會透過 Wi-Fi 送到 iCloud 上頭,讓你能在其他 iOS 設備上看到這些照片,也會自動存到 iPhoto 及 Windows 指定的資料夾裡。好處是照片不佔用 iCloud 的空間,超過1000張、或者超過30天的照片就會被自動刪除。

有些人認為這個服務影響到 Flickr 等線上相簿。不過這些照片不但不能以網頁介面開啟,而且每一張都會上傳,頂多當作iPhone / iPod touch 、 iPad 與 Mac / PC間共通的照片存放空間,實際上毫無影響。


雲端備份


一台64GB的iPad 2就用去了2.6GB的空間備份,5GB怎麼會夠用嘛!(翻桌)


雲端同步功能就是把iTunes備份iOS設備的機能雲端化。iCloud備份的資料有:

  • 購買的音樂、Apps與書籍:這部份會利用前面線上商店的機能重新下載,佔用的空間不大。不過自己灌的音樂、 iBooks 裡自己輸入的 PDF 、 EPUB 都會消失,得重新與iTunes同步。

  • 照片膠卷裡的相片:也就是你拍完、但沒有輸入電腦的照片,這部份應該利用了照片串流功能,佔用空間也不大。

  • 設備設定:例如你 iPhone 使用過的無線網路密碼、郵件帳號等等,包括畫面上 App 的配置、資料夾。

  • 鈴聲與簡訊:別再擔心 iPhone 重灌後簡訊都消失了,至少 iCloud 能為你救回來。

  • App的資料:這部份其實蠻誇張的,雖然能讓 你Angry Birds 的分數、進度回復原狀,但是不曉得每個 App 都包了些什麼資料,筆者的iPad備份完畢以後就耗去2.6GB的空間,這麼一來5GB根本不夠用。

iCloud 雲端備份的功能其實與 iTunes 幾乎相同,但非常耗 iCloud 空間,音樂、影片等也不會回復,等於是給沒有電腦、沒有 iTunes 的人,像家中長輩使用。要是你有用 iTunes 同步,就別用這項功能,誰知道購買更多空間要花多少錢?

另外一個慘事是, MobileMe 原本有提供 Mac 與 Mac 間同步的功能,到了 iCloud 中就完全不支援了。這一點可是讓從 .Mac 以來一路相挺的使用者相當不爽。 Apple 為了追上 Android 自動備份、 Windows Phone 的 My Phone 服務,一口氣把雲端備份推到極限。進步歸進步,但佔用這麼多空間又捨棄老 Mac 會用的同步功能,真正上線時,會不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呢?


文件同步


文件同步這項功能第一時間會令人認為是 DropBox 殺手,但仔細看過以後,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就 Apple 的 Demo 來看,這項功能僅支援相同 App 、在同一個 Apple ID 下的檔案同步。例如 iOS 上的 Pages 、 Number 與 Keynote ,能夠透過 iCloud 存取相同的文件,由於支援 Mac 與 PC ,未來 iWork'11 也會加入支援行列(或許這麼一來 iWork'11 會有 Windows 版也不一定)。也就是讓你在電腦上、 iPad 、 iPhone 上透過同一款 App 能夠同步存取相同的文件。這一點就是衝著 Google Docs 而來,不過就目前看來,似乎不具備分享功能,是封閉的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 Things 這款 GTD 軟體(Get Things Done),文件同步功能可以讓你透過 iCloud 讓 Mac 、 iPad 與 iPhone 上的待辦事項完全同步;要是你的 Mac 與 iPad 都有裝 Sketchbook Pro 這款繪圖軟體,可以讓你的畫作兩方同步。

文件的確是儲存在雲端,但是要開啟它,還是得靠 App 。

Google的雲端是Web,Apple的雲端是App

如果你對Google的雲端有所理解,也看得懂Apple iCloud這九種服務,就能分辨出兩家公司對於雲端的差異:

  • Google 著重雲端運算,重點在於 WebApp ,強項是協同工作。

  • Apple 著重於雲端儲存,重點在於 Mac / iOS App ,強項是多設備同步。

  • Google 要你將一切移到雲端,感覺到雲的存在,讓手上的設備變得不重要。

  • Apple 要你繼續愛手上的 Mac 、 iOS 設備,感覺不到雲的存在,但資料全部同步。

  • iCloud 並沒有學習誰、打擊到誰,對使用者來說,就是更感方便,除了 One More Thing......


可以不要讓我在iOS設定中輸入八組帳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