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甘就像現泡? Dell XPS 15z 動手玩

[撰文:書嫚特]


過去幾年來,Dell 不斷推出超輕薄、幾近紙片人等級的筆電,但可惜的是市場的反應不外乎:太貴、太沒力、或甚至電池續航力太短。而Dell這次送此款新筆電給主站評測時特別強調將有所不同,我們收到的將是款有口皆碑的筆電。但大家應該有聽說這間總部座落在德州 Round Rock 市的公司,前陣子剛把最頂級筆電產品線中的 AdamoXPS 14 的上市計畫給砍了。自此道上謠言四起... 宣稱取而代之的將是款由「特殊材質」所打造、史上最薄的 15.6 吋面板筆電,北美地區零售價格更號稱不到 1,000 美元!。Dell甚至誇下海口表示這款筆電將會具備某種「別出心裁的外觀設計」...

不過這間真心來的德州企業似乎忘了交代,這款筆電其實看起來很難不像 MacBook Pro

沒錯,她就是 Dell XPS 15z,但很抱歉的她並不是超輕薄等級的機構,若和 15 吋的 MacBook Pro 相比, Dell XPS 15z 反而還多了幾根頭髮的厚度,而重量上(5.54磅 or 2.5 Kg)其實也十分接近。但由鋁鎂金屬打造、搭載相當運算力的晶片,且最基本款真的只從美金 999 起跳,和 Apple 頂級的款式相比真的有便宜到!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Dell此款新作是否堪稱立下標竿?轉跳後讓我們一看究竟。

工業設計


明確的裁切,滑順的曲線,以及大量在金屬表面處理的華麗紋路,冰涼的觸感,這些都是 MacBook Pro 多年來之所以可以擄獲大批水果粉絲芳心的原因,無疑的也是 Dell 之所以 起而傚尤 大量參考的動機。不論是鋁合金機構、喇叭位置、 DVD 光碟機、甚至連擴充埠的破孔位置以及背光鍵盤方向鍵上的三角形、還有機身底部的橡膠腳墊,幾乎都是從 Apple 的產品上「學習」來的。


說實話,還真難在整台 XPS 15z 上找到任何屬於原創的設計,好吧,至少喇叭和底部散熱孔的破孔是採用與 Inspiron Duo 系列一致的圖形。而自從去年起發表的XPS系列筆電就採用這種特殊的、位置內縮的螢幕軸承設計,有別於貝殼般開合的機構,XPS 15z 的螢幕好像懸浮於機身上。另外你也會發現不管是機身側邊或那超大size的觸控板周圍,都加入了仿鉻金屬的飾條點綴。


還是讓我們就事論事吧,雖然 XPS 15z 大量採用和 MacBook Pro 視覺或材質上相似的設計,但如果深入試用,就會發現兩者其實截然不同。首先, 並非像 MacBook Pro 採用整塊鋁合金車床加工而成的一體式(UniBody)主機身,相對的 XPS 15z 整體結構像是由多層鋁鎂合金組合而成的三明治。當這類材質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輕薄的要求下,使用時稍微施加壓力就會感到整個機構略顯彈性,甚至太軟。就拿打字時在鍵盤上施加的下壓力來說好了,你會發現這力道連帶也會擠壓到整個機構框體,雖然不至於造成金屬疲乏等級的永久性形變,但也足以導致空冷的氣流通道被限縮。而在這台還算試產機的XPS 15z 上,我們發現到前述的仿鉻飾條竟然會割傷我們的手腕;另外,Dell連Apple把所有連接埠全部擠在機身同側的壞習慣的也一起模仿,這種為了美觀而犧牲功能/方便性的作法,我們還真不敢恭維。



螢幕/喇叭/鍵盤/觸控板


儘管前面提到很多缺點,但 XPS 15z 仍不啻是款很吸睛的筆電。特別是當你掀開上蓋,更會發現那 1920 x 1080、300nit 的面版更是引人注目。相對而言,同樣 15 吋等級的 Apple MacBook Pro 就暫時只能享用 1680 x 1050 的面板了。多花150美金能換來XPS 15z 1080p 等級的螢幕,可完整呈現高解析度視訊、遊戲或更足夠的桌面空間供多工作業使用。這塊面板的亮度和畫質都不錯,但對比度稍弱了點,不過 Dell 內附的工具軟體可協助調整螢幕背光以提供最佳的對比。然而這個採用亮面處理的面板在可視角度方面卻令人失望,稍微偏移一點角度就會發現畫質逐漸變差。

有點令人冒冷汗的是,XPS 15z 的喇叭好像是被設計用來給多人一起唱卡拉OK用的,雖然我們不確定那特殊圖形網罩下面採用的是什麼單體,但它們的確夠大聲,音域也相當寬廣足以勝任多數的電影播放與遊戲音效,不過明顯缺乏足夠的低音輸出。當音量切到最大時會感到聲音太過於尖銳,但總體而言它們依然算是我們試過的筆電喇叭中算還不錯的。

在導入孤島式鍵盤設計來說,Dell 的動作算慢的了,幾乎是等到其他廠商都改用了才開始引進。XPS 15z 的鍵盤還真的好打,不過這順手的感覺到底是來自孤島式的鍵腳設計或獨立孔槽的輔助,我們也說不出個準。對於Mac的愛用者來說,XPS 15z 的鍵盤配置是再親切熟析不過了;字母和功能鍵圓滑、略向內凹、觸感舒適,而長條形的按鍵則滑順且按起來略帶橡膠的回饋力。上下左右4個方向鍵則有明顯的引導觸感。不過鍵盤配置上卻不見專屬數字鍵,對於空間相對足夠的15吋筆電來說有點令人失望,也許這是為了整體對稱美以及足夠的喇叭音量輸出所做出的犧牲。

說到對稱的美感,會發現XPS 15z 的觸控板也是剛好被安置在機身前方的正中央以保持視覺上的平衡。這款採用 Cypress 控制器的大尺寸觸控板實際上用起來也很精準、流暢,下方兩個夠大且觸感分明的滑鼠左右鍵亦然。雖然觸控板還同時支援2/3/4根手指的多點觸控,但反應似乎沒單指操作來的稱心。

某些操作意外的流暢(如果用4根手指側向滑過可啟動 Windows 系統的應用程式切換畫面,按住拖曳就可轉跳至不同的應用程式。)另外,像是試圖用2根手指捲動畫面時,觸控板則常誤判以為我們要透過多點觸控的圖片做縮放。雖然我們可以在 Cypress的設定頁面裡自訂各種手勢的關連,但我們意外發現編輯好的設定並沒辦法永久儲存。每當重新開機過後,設定值又回歸預設。

我們似乎還沒特別強調整個 C 面的手腕放置區都是用鎂合金打造的,包含喇叭破孔的區域也是。這種材質兼具滑順、耐用、抗污漬等特性。唯一能讓我們沾染上指紋的應該只有那亮面的螢幕吧。不過得提醒大家,這類金屬材質的表面嚴格說來也是雙面刃,評測的過程我們漸漸感覺到手指尖端有被烤熟的傾向,好像機身發出的熱氣直接襲向皮膚。特別是用狂彈風暴(Bulletstorm)這套遊戲來測效能的過程中,更發現 WASD 這四個按鍵下方的金屬區域真的是燙到幾乎摸不得了。推測 Dell 應該是在該區域下方安置了相當關鍵的晶片/處理器,所以要玩此類網路遊戲時,可能要考慮外接鍵盤了。


效能與電池續航力

XPS 15z 本身並稱不上高階的遊戲專用筆電,是的,你沒聽錯。但以美金999元的配備而言還是夠玩上某些遊戲的。即使是最入門的款式依然搭載 2.3GHz 的Intel Core i5-2410M 處理器、可切換的 NVIDIA GeForce GT525M 繪圖晶片與 1GB 繪圖記憶體、6GB DDR3 系統記憶體、7,200rpm 硬碟、以及各式的連線/連網功能。機身後方可找到一個 gigabit 乙太網路接頭,旁邊是電源輸入、機身左側有2個 USB3.0 連接埠,eSATA/USB2.0 combo (eSATAp),1個 mini DisplayPortHDMI 1.4 的接頭。機身右側則有 3.5mm 耳麥插孔;另外筆電內建的是支援 IEEE802.11 a/g/n 的Intel無線網卡。

這些規格可提供何種等級的效能呢?說真的我們並沒十足的把握,因為主站收到的樣機搭載的是內建 2.7GHz Intel Core i7-2620M 處理器、 2GB 的顯示記憶體、 8GB 系統記憶體的版本,要價 1,534 美金。這更高檔的配備當然會比前述的基本款提供更佳的表現。

舉例來說,我們用 Chrome 瀏覽器開了一堆 Engadget 的網頁(主站),背景同時播放著DVD格式的全民情聖(Hitch)電影、還同時以720p解析度執行蝙蝠俠:小丑大逃亡(Batman:Arkham Asylum)這套遊戲,並另外開啟 1080p 解析度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還是蝙蝠俠)的預告片。直到開啟最後的1080p預告片後,才感到系統的反應被拖慢下來。換句話說,多工作業的能耐是相當夠的。如果你想知道,此時Windows顯示的系統資源-處理器的使用程度約只達80%。

XPS 15z 在某些遊戲上的表現也不俗,例如以1080p 解析度、除了 AA(反鋸齒)之外特效全開的狀況下,執行同樣的蝙蝠俠:小丑大逃亡(Batman: Arkham Asylum)約可拿到 30FPS 的成績。以同樣的條件來執行決勝時刻: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則可在開啟4倍反鋸齒與全部特效的狀況下拿到40FPS。

狂彈風暴(Bulletstorm)則對硬體要求更嚴苛,我們甚至得將螢幕解析度降至 1366 x 768才可能順利執行遊戲。如果你渴望知道常用的 benchmark 值,在 3DMark11 上可拿到E1511/P894/X282的分數,PCMark Vantage 中拿到8,023 PCMarks,3DMark06 則有 7,317 分的表現。不過,開機的速度卻不怎突出,但也還不算太差,約需40秒可看到 Windows 登入畫面,或約1分鐘可進入 Windows 桌面並載入/執行完所有開機程序。

PCMarkVantage

3DMark06

Battery Life

Dell XPS M15z (Core i7-2620M, GeForce GT525M 2GB)

8,023

7,317

3:41 / 4:26

MacBook Pro (Core i7-2720QM, Radeon 6750M)

8,041

10,262

7:27

Lenovo ThinkPad X1 (Core i5-2410M)

7,787

3,726

3:31 / 6:57

Samsung Series 9 (Core i5-2537M)

7,582

2,240

4:20

Lenovo ThinkPad X220 (Core i5-2520M)

7,635

3,517

7:19

ASUS U36Jc (Core i5 / NVIDIA GeForce 310M)

5,981

2,048 / 3,524

5:30

ASUS U33Jc-A1 (Core i3-370M, GeForce 310M)

5,574

1,860 / 3,403

5:10

Toshiba Portege R705 (Core i3-350M)

5,024

1,739 / 3,686

4:25

Notes: the higher the score the better. For 3DMark06, the first number reflects score with GPU off, the second with it on.


前面我們提過,根據以往經驗Dell在高階機種不論是價格、電池續航力就是效能方面的表現不盡理想。結至目前為止來看...XPS 15z 在這3項中至少有2項的表現還算可接受。儘管測試過程中我們停用NVIDIA Optimus GPU的技術,讓內建的Intel HD 3000繪圖功能來處理畫面顯示,但並無法讓 XPS 15z 撐過3.5個小時。

若改用我們慣用的標準化電池續航力測試情境(以65%螢幕背光亮度循環播放標準解析度的視訊,測試過程開啟無線網路連線),在這個 8-cell、2.6Ah 的電池模組上,得到的結果也是相近的3小時又41分。這讓我們意識到也許 NVIDIA Optimus 技術並沒有真的在最適當的時候切斷獨立顯示晶片的作業。果不其然,如果完全把獨立顯示晶片手動關閉,則可榨出4小時26分的電池續航力。雖然這樣的數字不算墊底等級的差,但比起Dell廣告宣稱的8小時電池電力,顯然還不夠資格拿起 MacBook Pro 狠狠地咬一口 並大喊:我最討厭賈伯斯惹~! 看來Dell還有相當努力的空間。

軟體與Stage UI

XPS 15z 同樣預裝了一堆常見的隨機軟體,包含試用版的Norton Antivirus、Microsoft Office Starter與Roxio光碟燒錄軟體等。看來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有套Dell的 Stage UI還蠻有意思的。沒錯,這套工具程式的介面源自像是Inspiron Duo或Streak等觸控螢幕的產品上,並將它轉變成新筆電上的快速啟動工具程式,Stage UI 顯示於Windows 7工作列上方的位置。至於功能性方面,Stage UI就是整合了各種多媒體的捷徑於一身,如相簿、音樂、視訊、Podcast播放器等,憑良心而言半透明、營造出漂浮的視覺看起來很炫。如果你嫌它累贅,也很可輕鬆的就移除掉,皆大歡喜。


總結


這兩台筆記型電腦其實不能相提並論,也不必拿來另一台價差達數百美金的 MacBook Pro 來對抗。Dell推出的這款 Windows 筆電確實兼具效能與吸睛的外表,非常適合那些仰慕 Apple 工業設計但用慣了 Windows 作業系統的人。推測這正是 Dell 的產品策略,但當我們讚許 XPS 15z 的金屬機構與用料時,她和 MacBook Pro 的差異還是存在的。

XPS 15z 比起 MacBook Pro 並沒有特別的輕、薄或甚至更堅固,且當 Dell 想偷學時,連 MacBook Pro 的「缺陷」也一起照抄進去。不只前面提過的:把成排的USB連接埠設計在同側的謬誤,就連同硬體規格升級的彈性也一樣弱。雖然預載的雙核 Core i7 處理器、GeFroce GT525M 繪圖晶片、8-cell 鋰電池模組與 DVD 光碟機這些配備還算差強人意,但你能選的最強規格也只有這樣了,就連Dell稍微大台一點的 XPS 15 都有4核處理器、更強的繪圖晶片與 Blu-ray 光碟機來撐起1080p螢幕筆電應該有的效能。

當Dell用毫無妥協之類的行銷用語來包裝 XPS 15z 時,我們不得不戳破事實並不如想像,雖然目前在此價格帶而言XPS 15z 算是不錯的選擇,但實際上 還是有偷吃步 我們預期Dell 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