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學出版》DRM-Free 投下的震撼彈

[撰文:Bobby]


對於有興趣踏上出版領域的人而言,「老貓學出版」大概是過去幾年間談論出版界現狀、編輯基本功最為扎實的部落格;而如果你是因為電子書話題熱門而開始在網路搜尋相關文章的朋友,也一定讀過改版後的「內容推進實驗室」。從傳統出版到數位出版,提供這些高品質內容分享的背後藏鏡人,就是貓頭鷹出版社社長老貓-陳穎青。最近他將2007年集結部落格文章出版的書《老貓學出版》的電子版本以DRM Free無保護的方式釋出,以這個實驗來看看會有怎麼樣的漣漪,並且也在新書發表會公佈了實驗結果,在台灣是第一位如此嘗試的作者╱出版社,如果你對電子書產業有興趣,那麼就一定得看這一篇的分析。


DRM是什麼?DRM-Free的意含是?


首先和各位說明一下DRM是什麼?DRM全名是Digital Right Management,中文是數位版權管理,以通俗一點的方式解釋,就是音樂、電子書、電影數位檔案中的防拷貝機制。過去光碟、紙本書與影帶、影碟等實體媒介想要複製成本相當高,但數位化以後,只要單鍵就能大量複製,並且能透過網路大量傳遞。正是因為如此,DRM機制就成了販賣數位內容時,內容持有者與平台商必須考慮的重點。

然而,在DRM機制運作下,購買的數位內容受到限制。例如在Hami書城購買的書,就僅能在HamiBook App上閱讀,想要複製到其他App或閱讀器中是不可能的。過去AppleiTunes Music Store販賣音樂,在FairPlay DRM機制保護下,僅能在5台電腦和與其同步的iPod上播放,就受到許多使用者的抗議,進而在2009年以iTunes Plus的方式販賣DRM-Free音樂,過去購買的音樂也能付費解除DRM。同時,iTMS的音樂購買量也未因此減少,反而穩定成長,就數位音樂而言,DRM-Free已經證明為可行的販賣方式。


>現在Cult of Mac這本書的DRM-Free還能在PirateBay上下載

過往於海外有著不少實驗,作者、樂團先將書籍、歌曲以DRM-Free的方式在網路上供人下載,隨後書籍出版、專輯上市時,依舊能夠締造佳績。2004年,有一本名為《Cult of Mac》的書籍上市,作者是美國科技雜誌《Wired》的編輯Leander Kahney。他在其主管Chris Anderson寫了《免費》這本書後,將自己書的PDF檔種子放到PirateBay上供人下載,也帶動了這本出版四、五年的書的再次銷售,無論庫存書或二手書,都又開始熱絡了起來。老貓將《老貓學出版》以DRM-Free的EPUB格式釋出,雖然是一樣的事,但在台灣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另外有些值得觀察的現象。





DRM-Free讓書籍有更佳的曝光率,但收益就......


從數據來看,一週之間《老貓學出版》DRM-Free EPUB版本光是透過Lovely Reader一站的下載量就有七千之多,如果加入Pubu書城、遠傳e書城等等的下載量,可能超過一萬之多。與Hami書城上每週免費書籍僅有一千本相較之下,的確有著較佳的曝光率。

就老貓的看法,Hami書城上每週免費的書籍都是暢銷書作家的作品,而《老貓學出版》這本書已經推出四年了,名氣也比不上他們,能有這樣的下載量已經相當不錯了。對於新人作家來說,採用DRM-Free方式推出作品,是能打出曝光率、累積讀者的好方法。

不過,書中加入透過Registrano平台。以100元支持老貓繼續寫作的捐款連結,卻僅有22人願意付錢,比例約是350:1,想要透過這方式獲利,可能還有一些困難。會場上也提出了許多另外的模式,像是:

  • 當讀者付款後,能夠下載沒有捐款連結的版本,閱讀不受干擾;

  • 與O'Reilly一樣,捐款後能夠下載更新的版本;

但這些需要額外的平台支援作為支持,就不是將自己作品釋放出來就能進行實驗的。Lovely Reader的經營者Jeremy也提及:「這些機制對於平台而言也都曾經想到過,但是在沒有內容的狀況下,做出來也沒辦法使用。」這就回到媒合的問題,內容商不具備IT能力提供服務,而服務商卻缺少內容。

另外,DRM-Free還有著一個重點。當各家書籍以DRM方式保護販賣,誰都不能保證書城平台能夠長久經營下去,要是哪天書城停止服務了,這些書籍除非透過破解,不然就沒辦法閱讀了。熱門作品就算以DRM保護,還是會被破解、複製,稱DRM為「想像的保護」,其實並不為過。



私有DRM與DRM-Free間還有哪些可能?


如果DRM-Free的想法太過於先進,那麼與各家私有DRM間還有哪些可能性?像是最近Google於美國推出ebookstore時,採用了Adobe Content Server這個過往Sony Reader與美國各圖書館都採用的DRM機制,能夠授權於6台App、閱讀器上開啟購買、租借的PDF與EPUB檔案,是較為開放的作法,為什麼台灣各平台與書城不考慮採用?

老貓表示城邦曾經考慮採用,就算架設伺服器供授權使用,一個月也僅要一萬多元,成本上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行銷部門來說,採用外部的授權機制,就沒有辦法獲得使用者的資料,對於行銷來說是相當大的損失。最後還是回到自有DRM系統上,但Adobe Content Server對於小出版社而言,卻是較佳的DRM處理方案。

當你註冊各家書城時,是否有注意到自己提供了資料供對方作為行銷用途?然而,中華電信有著5、60萬會員,卻也僅賣出有限量的書籍,或許開放才是打開電子書市場之道。



另外,這次《老貓學出版》透過Pubu書城以Social DRM-就是在EPUB書籍中加入你的會員帳號-釋出。目前海外iTunes上販賣的iTunes Plus DRM-Free音樂,與O'Reilly販賣的DRM-Free電子書都是以此方式處理,但是卻沒有任何帳號被停權、受到法律告訴的案例,到底Social DRM會是可行的避免大量散播手段嘛?

根據Pubu書城創辦人兼職行長蔡競賢先生與與會的朋友表示,如果在法律上需要提出告訴的話有其難度,就算P2P網站上找到有著對方帳號的電子書,也不能算是充分的證據,對方可能說電腦受到入侵、被朋友等人流傳出去,想要成立有點困難。但直到目前為止,使用者於購買之後,很少有將購買的內容流傳出去的狀況。Social DRM是備而不用的手段,而這些使用者,本身就不會將購買的內容釋出。



想像的全球華語市場與出版社的未來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電子書透過網路購買、遞送本無國界,許多出版商也認為這是經營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市場的好機會。不過這次在Lovely Reader的下載數據中,來自台灣的流量還是佔最大宗,中國雖然居次,但相差甚大。是否書一上架,就能順利推行到中國、港澳、東南亞與世界各地的中文圈呢,這是個相當大的問題。

就Lovely Reader經營者Jeremy的看法,連結到Lovely Reader的來源以Facebook、Plurk為最大宗,而這兩個網站都是被GFW擋住的,或許要讓對岸知道這本書,得靠著新浪、騰訊微博等其他管道才行。老貓則是認為,除了簡體、繁體的語言差異之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文化差異,像他這本談出版的書中採用的案例都是來自台灣,對於中國以及其他地方的讀者是否熟悉是個問題。語言圈下面還有著文化圈的差異,就像我們讀香港馬家輝的作品、中國韓寒的作品,雖然都是中文,但總會感覺不大一樣。當然,像李敖這種兩岸都有作者品牌效應,都有為數眾多讀者的人,若拿出作品來實驗效果一定不一樣。

對於出版社的未來,老貓則認為,過去作者提供內容,出版社負責企劃、排版、發行、行銷等等工作。到了電子書時代,作者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像是紫牛的作者,行銷大師Seth Godin,就決定直接和Amazon平台合作推出新書,他認為「所有與作者之間的隔閡,都是必須去除的障礙。」未來書籍走向電子書後,出版社也許能夠協助新進作者推出作品,但作者成名之後,出版社就沒有任何能夠限制作者自由發展的約束力,一切都能夠自己來。

但是在內容的提供者這身份上,出版社還能做的事很多。老貓舉「自然系圖鑑」這個網站App為例,出版社可以將內容作成App等與需要內容的人,以不同方式接觸的形式販賣。未來出版社就是提供內容的資訊業。而書籍於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這五百年來也並非一直都是用來獲利的商品,只是突然有人發現賣書可以營利,就把他當作商品。當出版社能夠以App獲得更豐潤的利益、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內容時,為什麼不就讓書籍回歸原始「傳達理念」的媒介、讓書更為自由呢?

也想請問各位讀者,對於DRM與電子書,有些怎麼樣的使用體驗與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