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專欄:USB與行動設備的情意節

[撰文:Bobby Tung]


iPad 2有什麼缺點?」想必在台灣各大媒體的 "教育" 下,大夥兒都能如流應答:1.沒有USB、2.沒有SD讀卡機......Apple在1998年推出搭配USB的初代iMac時,大概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沒有USB」會成為自己的產品的缺點。稱USB為個人電腦中最重要、最偉大的介面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對於智慧型手機也好、平板電腦也好,USB真的是必要的介面嗎?

USB是偉大的遺產,但不會傳承到後PC時代


USB的好,人人皆知。要是嫌現在電腦使用時間太長,還可以插隻小QB來 狗幹 消耗電池。

對於個人電腦來說,USB已經成了神一般的介面,儘管跋扈如Apple,在MacBook Air上大砍介面,連乙太網路接孔也敢刪除,還是留下了一組USB。(在新款13吋機種還又加上一組)在2011年的今日,誰還找得到過去那些Parallel Port、COM1、COM2的週邊配件?又有什麼應用必須得用到這些陳舊的連接埠呢?(當然還是有啦,請各位科科們留言回應說明。)

除了隨身碟、隨身硬碟以外,凡舉印表機、掃描器、鍵盤滑鼠、外接D/A轉換、耳機擴大機、MIDI控制器、Webcam、電腦喇叭、讀卡機、ATM晶片讀卡機、MSN小綠人、電風扇、茶杯保溫器、LED燈、小Q......無不透過USB傳輸與供電。

但是USB週邊設備看似通用,其實還是有其侷限。想必各位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買來的印表機安裝完後就把盒裝和光碟都扔了,然後重灌時才發現沒有驅動程式,於是得花時間在網路上搜尋、下載。或者幫學妹重灌時,發現螢幕上那隻光華賣個幾百元的Webcam生產者早就倒閉,苦尋驅動程式不得只能自掏腰包再買一款送她(儘管她不會和你視訊通話)。

就拿Webcam來說,雖然有著名為UVC(USB Video Class)的標準,但在各家差異化,有的支援對焦、有的支援720p、甚至1080p的狀況之下,就算USB再通用,也還是需要驅動程式配合。

當然你不會想要把這些設備接上智慧型手機使用,除非這些配件能有對應的App。至於平板電腦,除非OS使用的是Windows 7,不然你也不會認為這些USB設備裝上以後能夠正常運作。所以行動設備要不要USB的問題,並不是能否使用週邊的問題。



深入探討:行動裝置的儲存問題

雖然iPad有著64GB容量的版本,但實際上來說並不夠用。如何輸入檔案、傳出檔案都是問題,小檔案能用雲端解決,大的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NAND Flash就是這麼貴,雖然iPad有著64GB版本,但是真的夠用嗎?刪除Apps或者照片、影片來釋放空間容易,但是輸入就是個大問題了。這邊以兩個情境來說明:

  • 狀況1:
    某位抓片高手NAS中塞了數TB的影片,為了讓女朋友在iPad上看,不僅轉成H.264格式,還連字幕都一併外掛好了。但當他把裝滿影集的硬碟交給女朋友,開開心心的拿回家時,收到了抱怨的電話:「我要怎麼把影片傳到iPad裡?一定要透過iTunes同步嘛?」雖然這製造了半夜驅車殺進女孩家中的藉口,但也解釋了iPad這些號稱「後PC時代」裝置當下的缺陷,就是還是得靠PC來傳輸檔案。當然,有著這樣的需求,也就會有人生產對應的設備。Sanho就推出了名為HyperDrive的產品,讓影片、照片能透過iPad Camera Connector以USB接續、輸入。為了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這顆硬碟甚至還內建電池。

  • 狀況2:
    廣告公司的AE帶著他的iPad到客戶處作簡報,當場就敲定了合作案。客戶將要提供給他的各種資料存在隨身碟中請他複製一份,但這位AE手上只有iPhone和iPad。資料大約有著4、500MB,身為AE的你,會大氣地要求客戶燒成光碟給你?或者透過DropBox分享嘛?


嗯,不能說這是Apple的問題,行動裝置如果想要USB一接就直接傳送檔案,除了透過OS支援以外,就只能利用USB On-The-Go這行之有年的科技。別說Apple的iPad不支援了,大多數的設備也都沒辦法辦到。從維基百科上的資料來看,大概只有Nokia N8、Samsung Galaxy S2和Dell Streak平板有支援。

繞了一大圈以後, iPad不支援USB是個缺點這件事,似乎在這應用上有了個解釋,但就算支援USB On-To-Go,檔案存放在哪兒,對於iOS來說更是個問題,這點稍後再談。

喔,雲端儲存是個好的解決之道,不過當下還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各位癮科技的讀者應該都會申請固定IP、註冊Domain、設定NAT穿出,讓iPad上的App能直接連到家中的電腦或NAS串流影片、音樂。但是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絕對不是件易事。大概要等到IPv6普及以後,讓設備與設備間互相連線變得更容易後才會有解。而台灣的網路速度更是個癥結,十年前日本Softbank總裁孫正義和當時陷入金融危機中的韓國總統金大中提出「寬頻救國論」,之後韓國也的確靠著網路與IT站了起來。在台灣,NCC也好、ISP們也好、領導人也好,似乎並不在意網路頻寬這件事。你看,最近中華電信才把50M/3M優惠給停了不是?



Apple 30Pin接頭會改良?或取消?以及iOS的下一步?

iOS於設計上就是將每個App的資料分開管理,就算未來能直接與儲存裝置連接輸入檔案,大概也要iOS畫出個獨立的資料儲存區塊來存放。



順便來談談Apple的30Pin接頭的問題。Apple 30pin Dock Connector最早出現在2003年的第三代iPod上,裡頭包括:立體聲Line In、Line Out,視訊輸出、資料傳輸、配件認證等等,過往甚至還兼容於Firewire的供電和資料傳輸。這個接頭滿足了Apple將介面減少到最小限度的設計需求,由於並非開放標準,配合Apple的週邊認證機制,更為i設備打造出完整的生態體系。

但也就像個黑盒子一般,阻斷了通用性。而Thunderbolt與USB 3.0是否會取而代之?從這篇的分析看來,似乎還沒這麼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隨著iOS 4.3擴張AirPlay功能、加入iTunes Home Sharing後,要是未來與配件都以無線連結、加上無線同步的功能,或許就如Apple之前申請的專利一般,iPad也好、iPhone也好,都僅有著充電的MagSafe介面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要是Apple走在那麼前頭,大概「iPad沒有USB」會成為永遠的缺點也不一定。

另外,iOS或許也得做出結構上的調整。Android的檔案系統是共通的,所以你將影片、照片、音樂塞到記憶卡、插上手機後,內建的各種應用會自動掃過一遍以呈現。但是在iOS中,每種應用程式的資料是分開的,音樂同步到iPod中、照片進到照片、影片進到影片,彼此之間僅能透過Apple提供的API存取。也因為如此,像Air Sharing、File Magnet這樣的App因應而生,就是純粹作為檔案儲存使用。

Apple如果在意當下iOS設備與外接儲存設備的檔案存進、存出問題,或許可能在iOS中新增檔案儲存使用的區塊,並且讓硬體支援USB On-The-Go的功能來讓iPad能不透過電腦、網路直接交換檔案。不過依照Apple一貫的態度,他們最終是會刪除iOS設備上充電以外的所有接頭、讓一切透過網路傳輸,也不願意去支援什麼USB的。

看來小QB想要 狗幹 硬上iPad 2是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