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科學:超輕薄、超穩固、重要資料絕對不外洩...你的下一顆硬碟 - 大腸桿菌

[撰文:Portnoy]


(圖片來源:Wiki

編按:我們請到Portnoy來幫忙我們撰寫癮科學欄目,他目前擔任全球之聲中文版 / PanSci泛科學網 / 遊牧綠三個公民媒體的編輯兼 打雜 ,即日起就可欣賞他所帶來的精彩文章。

不知道是否香港網路太快,學生下載量太大,才讓香港中文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團隊把研發資訊儲存媒介的腦筋動到細菌上,而且是會讓人拉肚子的大腸桿菌(更新:根據網友雨蒼所說,特定狀況下大腸桿菌才會造成疾病,正常狀況下是不會的)。根據Physorg.com報導,這個研究團隊成功的將海量資訊儲存在不同的大腸桿菌細胞中,然後可再利用DNA比對將資料重組,就像是分割的壓縮檔解壓縮之後重新恢復成原始檔案一樣。可以在一公克的大腸桿菌裡頭儲存900TB(terabyte)的各種資訊。

這個研究團隊的作法是按照一般進行基因改造的前奏進行:從大腸桿菌細胞裡將DNA移出來,用酶( enzymes)加以操縱,然後再把DNA置入到新的細胞裡頭。但他們目的並不是要改造生物,而是讓DNA背負許多額外資訊。研究團隊很有自信地說「駭客入侵不了細菌」,所以只要把資訊儲存在細菌裡,未來就不用擔心Wikileaks(維基解密)了...這我存疑,因為Wikileaks絕大部分機密是有人將機密透漏給Wikileaks的,而不是Wikileaks去駭來的。

這個突破將可以替基因改造食物加上許多附加資訊,像是版權宣告、生產履歷,跟烹調方法等等,當然也可以用來監測追蹤基改產品的流向,加上細菌能夠在許多極端環境,如冰凍、低氧,核污染之下存活,可能是可以長久保存人類智慧的好選擇。

那,我們真的能拿細菌當硬碟來用嗎?短期內還是不行的,因為要解碼儲存在細菌上的資訊得動用實驗室等級的設備。那如果真的可行了,這樣的細菌會不會造成危險疾病呢?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說他們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流程跟設計,只要細菌一離開豐富的合成培養基,就會馬上死亡;雖然保護人類不被細菌感染很重要,但其實他們花更多精神在保護這些細菌不被人類污染......嗯?

延伸閱讀:快樂具有感染力嗎?從2010年冬季奧運的推特(Twitter)看起(上)
延伸閱讀:背包客釀成大蛇滅絕危機!?
延伸閱讀:提神飲料的世界中沒有神,只有咖啡因
延伸閱讀:死亡不是一件容易面對的事,即使對猩猩來說
延伸閱讀:怎樣吃最環保?素食者、果食者、在地飲食派...見見「侵入種饕客」(invasiv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