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Olympus E-PL2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動手玩。XZ-1的發表,相信大家都有一些初步的概念。不過,若你想要買高階隨身機,XZ-1值得買嗎?還是買兄弟機LX5?我想,如果只是看到大家所談的規格或是一些機能介紹,其實並不足以決定XZ-1或是LX5適合你。但若能夠藉由個人的使用觀點來切入這兩款比較,讓讀者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差異,就很容易知道,即便是兩台定位相近,機能相近的機種,還是可以分別得出哪一台更適合自己的。
由於XZ-1並不是最終版本,再加上沒有很好的比較基準,因此影像品質的部分,還請參考其他網站的說明。在這邊主要就外形、機能、使用感受等來評斷這兩台機子。個人先說結論:
顯然,XZ-1是後出轉精,除了一些表面上的規格強上一些,在某些使用細節上也相當突出。如果Panasonic要出LX5下一代機種,大概不能像LX3小改就變成LX5這樣的過程,要有點大的改變,才比較有可能再超越XZ-1。但話雖然這樣說,XZ-1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就是。
在一般規格比較上,有兩個重點是比較容易被提到的:
‧最大光圈
這大概就是XZ-1最強的地方,F1.8起跳,最望遠端還有F2.5,LX5遠遠不及呀。LX5起跳是F2.0很OK,但最望遠端已經落到F3.3了。不過這部分還要搭配鏡頭廣角端與望遠端變形的程度,若光圈大而影響了影像品質,相信還是寧可光圈小一些吧。
‧光學變焦:
XZ-1:28-112mm,4倍光學變焦
LX5:24-90mm,3.8倍光學變焦
XZ-1的包含範圍多一點,照理說強一點。不過對個人來說,焦距更廣一點是比較有吸引力的,純就數字來看,會選24mm起跳的。但每人選擇不同,因此在焦距落差不會太多的情形下,應該算是差不多。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在實際比較後,其實可以發現更多規格之外的東西,跳轉之後可以看相關的比較:
說到這個,其實每家廠商都一樣,LX5其實也是很花,只是整體上比較沒有突兀處。衷心希望廠商在設計的時候,能夠想到以外觀為主,而不是以宣傳為主。每次看到有些相機外觀設計很優,簡約大方很讚,但一從前面看時,就是一堆有的沒的特點文字,美感就被破壞掉了(不然就做成貼紙嘛,至少可以撕掉)。
F1.8大光圈很棒(尤其畫質假設又能兼顧的話),但好東西有需要拿著一個牌子跟全世界大聲嚷嚷說:「嘿,我是超厲害的,有F1.8喔」,Olympus好歹也是大廠吧,並不需要這樣子來肯定自己吧。尤其像這種高階隨身機,我就不相信少寫了F1.8,少寫HD,銷售會掉兩成。
接下來就是XZ-1後出轉精之處。的確,像上圖的LX5,在鏡頭旁設計了對焦方式以及畫面比例,是很聰明的做法,而且還可以因此多留一些背後的空間來設計按鈕的功能。
至於錄影,兩台都是有獨立的按鈕,XZ-1是放於背後,而LX5是放於頂端。若以好不好按來說的話,個人認為XZ-1強一點,畢竟就是大拇指附近,而且附近沒有什麼按鈕,就算是摸黑也很容易判斷。不過放在頂上也是OK啦,我的想法是獨立的錄影鈕就是另一個快門的意思,一個是拍靜態的,一個是拍動態的,放在一起,在想法上也是很合的。
1、缺乏AE / AF Lock按鈕
2、無Fn功能鍵可自訂按鈕
3、無獨立ISO值按鈕
4、不太需要閃光燈獨立快速鍵,可以將選項列入選單內(XZ-1也有類似LX5的Q.MENU)
(其實還有第五點,沒有測光模式的切換,但這個可以藉由Fn功能鍵來設定)
此外,還有一項,是不是缺點見仁見智,但就我來看算是,但我想廠商認為是有防意外的必要。雖然XZ-1是雙轉輪設計,但事實上使用上並不是那麼流暢。當鏡頭環調整光圈或快門時,另一個轉輪是調整快門或是曝光補償。原本在個人的預想當中,是兩個轉輪可以各自調各自的,但事實上,你還是必須要按曝光補償按鈕(在OK鍵上方),才能切換選項,利用相機背面的轉輪來調整設定。
廠商也許是考量到有可能會誤轉到轉輪,而讓數值跑掉。不過這樣與單轉輪加一個按鈕切換有什麼兩樣呢?此外,若能省掉曝光補償鍵,多的空位就可以給 ISO鍵或是Fn鍵,應該都會比曝光補償鍵來得實用。
此外,轉盤上的項目,LX5多了一組自訂,這也是個人比較喜歡的。不過這個轉盤項目,誰好誰壞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啦。比如說Olympus的Art濾鏡就頗強(雖然LX5也有類似設定,但方向不太一樣),如果看在這份上,當然自訂有幾組就不是那麼重要。
至於體積,個人比了好久。雖然之前有謠言說XZ-1的體積比LX5還要小,但比來比去,也許可以說有差,但個人是認為差不多啦。就使用面來說,這兩款的體積是一樣的(真不愧是兄弟機呀)
規格的選取,品牌的導向,以及操作介面的習慣,影像呈現的喜好,大家各有不同,因此很難依這些來決定誰好誰不好,但藉由個人的使用習慣來探查兩台相機一些差異化卻是可以做到的,希望這樣的比較,可以讓讀者在選購這種等級相機時,知道一些細節上的差異,從而幫助你下較不會後悔的判斷。
雖然個人有提一些認為XZ-1不足之處,但整體來說,在同級機種中仍有相當強勁的競爭力。要說是Olympus近來少數有辦法幹掉它廠同級機種的產品也不為過。當然啦,價位仍然決定了這款產品的競爭力,只希望它能夠便宜一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