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ARM也即將在下周歡度20週年,並且在台灣的分公司也度過10個年頭,年度技術研討會轉眼間也已經到了第十一屆。幾乎無所不在的ARM,除了智慧手機與平板以外,其實還有許多消費者每天使用、卻未曾知道的裝置內,從硬碟、印表機、車用電子、數位機上盒、數據機等等,然而顯而易見的,沒有智慧手機的瘋狂發展,ARM的名號也不會在消費市場被大眾所知。

步入第十一屆年度研討會,繼去年以A New Era of Smart Computing,今年的標語則是The Feature is in your hands,也許三年前的我們,不曾想過智慧手持裝置會有如今日般的興盛的局面,小小的一個手持裝置,卻深深地改變我們過去對於網路以及運算的概念,並且走入後PC時代的全新局面。

跳轉後有11月18日技術研討會的重點整理,包括ARM全球總裁、台灣區總經理與Google台灣總經理所發表的主題演說,以及會後媒體連訪的部份。

一開場的影片,就很清楚的看到ARM今年的重點訴求,從Android,到手機與平板,一直到3D以及Internet TV,整個後PC時代,ARM走出過去以嵌入式系統、家用電子、企業與車用電子為核心的發展,在智慧手持裝置大鳴大放。ARM台灣區總經理呂鴻祥直接點出ARM is every where的重點,只要是能想到的電子裝置,都可能是採用ARM所授權的核心架構,而手機市場,尤其智慧手機,更是徹底改變整個電子業界遊戲規則的產物。而可上網電視、平板以及智慧感測器,則是除了智慧手機以外瘋狂成長的應用。

ARM全球總裁Tudor Brown則表示,對於ARM以及整個電子業界,能源問題是目前最大的挑戰,尤其在可連網需求大量增加,全時連網、虛擬化運算、絢麗的3D UI以及影音多媒體等等,都會造成能耗的增加,以至於目前市場最欠缺的,就是打造足以滿足全時使用續航力的終極產品。

到了2014年,可以預期智慧手機將會更大幅的成長,甚至超越Feature Phone數倍,而智慧手機與網路的結合,創造一個人人能夠輕鬆上網的世代,也不難想像未來手機上網的人口,將可超越PC上網人口。尤其在智慧手機越來越易用,人人能夠看得懂得新UI,打破電腦上網的不便利,甚至可以說,智慧手機屆時將成為比PC更個人化的裝置。

另外在車用電子方面,ARM除了車用娛樂系統,亦將目標投入包括智慧感測與安全駕駛相關領域;甚至包括電動車的馬達管理、充電管理方面,也是ARM所擅長的領域。


在家庭應用,除了網路化家電,包括智慧電網,能源管理、安全監控等,ARM除了應用處理器以外,亦能提供包括Cortex-M0~m4等MCU架構,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的IP架構。另外,在連網時代,安全性議題亦不能忽略,雖然ARM本身不能提供相關的硬體IP,不過透過與軟體廠商的結合,在架構上導入網路安全性軟體商廠商所需的架構,強化網路安全。

除了核心架構,ARM接下來的重頭戲,將是Mali繪圖核心架構,並且可以結合ARM Cortex核心以及ARM CoreLink記憶體管理架構,協助客戶打造出超高效能、低功耗的CPU + GPU SoC方案。尤其是緊接著Cortex-A9後的Cortex-A15 + Mali T604架構,即將帶來高達2.5GHz以上的多核心架構,以及支援OpenGL SE、DX11、OpenCL的超高效能應用處理器時代。

平板電腦的可能性,目前ARM也不敢保證未來會如何,但可預見的是,平板介於手機與輕省筆電之間,提供了一個保有智慧手機便利性的產品,又有不輸給輕省筆電的效能,加上比智慧手機更大尺寸的觸控顯示器,成為獨特的市場。但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取決在內容,沒有內容,平板即便有再強的能力也枉然。

而會後有人問到ARM對於Google TV的布局,由於目前首波Google TV由Intel的Atom拔得頭籌,不免懷疑ARM陣營的動作;不過Tudor Brown表示,他相信以Google TV為例的可上網電視,會需要更節能、架構更精簡且更低成本的系統架構,而這正是ARM架構所擅長的。


緊接著是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發表對於行動網路未來的願景,他表示,整個行動網路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成型,沒有人能料到智慧手機發展如此快速、功能也進化的如此多。而Google的搜尋使用量,更由於Motorola Droid的推出,在短時間內激增;更可怕的是,每一隻Android手機的軟體安裝數量,從兩個月前平均每支手機40個,暴增到80個。

智慧手機更改變整個電子產業的生態,尤其在與PC的無縫接軌日漸成熟,消費者手機上網已經成為習慣,不難想像,五年後可能會有15億的手機上網人口,屆時將超越PC上網人口。

而手機平台之所以超越PC平台的主因,來自開放與創新,在手機市場,不同PC生態以Windows主導的情形,手機與Linux的緊密結合,加上開放的政策,正是促成手機平台屢屢出現創新的原因。由於開放,吸引更多人投入手機的開發,從系統、介面、軟體以及應用,造就與PC平台不一樣的欣欣向榮、百家爭鳴。

然而近年來火紅的雲端,簡總經理題出一個相當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雲端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任何雲端的想像,最終都是想像;對於雲端的服務,重點不僅只在服務的創新性,更重要的就是伺服器的品質,能否在使用者激增的情形下,依舊保有最原始的服務品質。

另外,下一個挑戰則是在不同的裝置也能擁有相近的使用體驗,過去的使用體驗受到作業系統本身的限制,然而在網路時代,由於HTML 5的出現,讓網路瀏覽器變成統一使用經驗的新平台,任何裝置都能透過支援HTML 5的瀏覽器,使用一致性的使用介面、多媒體內容,使跨平台的無縫使用經驗變成可能。

在行動網路的時代,簡總經理認為,以手機為核心的行動裝置,將成為引領行動網路時代的關鍵,尤其整合了相機與網路,加上隨身化,以及ARM架構不斷精進,可望在不久的未來,智慧手機將成為每個人手中的超級電腦。


至於對一般消費者而言,ARM Cortex-A15 + Mali T604方案的產品,按照往例,將會在發表的兩年後,也就是2012年底發布,並且在2013年上市,屆時多核心加上時脈超過2.5GHz的手機就不再是夢想;除了高階的A9與A15架構,明年還會有主打中低價應用處理器架構、繼承ARM11架構的ARM Cortex-A5,除了時脈較低以外,有著比Cortex-A9更小的體積,也比ARM11更為省電,除了用於Feature Phone,也能為中低階智慧手機帶來更強大的效能。

雖不敢斷言PC市場與手持市場的未來,也無法預期在產業持續發展下,ARM的IP能否一直在手持市場讀領風騷,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手機與智慧上網裝置的引領下,短期之內,同樣的IP授權對手如MIPS,或是與ARM合作廠商所競爭的AMD、Intel,還很難動搖ARM架構帶領下的手持行動網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