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專欄:跆拳道比賽的電子襪是這麼的一回事



正在廣州進行的亞運會 2010,今天發生了一件令台灣人很緊張的事情。台灣跆拳道奪金希望之一,女子49公斤級選手楊淑君由於使用不符合資格的電子襪被取消資格,失去奪金機會。

那到底跆拳道比賽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先講一點點歷史,電子化以前的跆拳道比賽由四名裁判分別坐在比賽場地四個角落,當其中一名選手擊中對手得分位置(腳踢上半身正中、兩腰側位置、頭部,拳頭強而有力擊中頭部以下的上半身),而四名裁判中又有兩名或以上判定該選手得分,該選手則獲得一分,反之亦然。

隨著跆拳道的公平性被質疑,加上電子器材出現,跆拳道開始往電子化方向出發。本屆亞運會使用電子感應護具 加上 三名比賽場地裁判,選手正面擊中對手得分區得一分、轉身腳法(背踢及360度側踢)擊中對手得兩分 及 擊中頭部得三分。



電子感應護具操作很簡單,選手的腳穿上電子感應護具,擊中對手上半身的三個電子感應得分區,達到一定面積及力量,電子感應護具會把有關訊息透過肩上的裝置傳 到裁判積分計算器上,確認得到一分。由於頭部並沒有電子裝置,加上電子感應護具無法確認轉身腳法,所以這兩項攻擊得分與否仍然由裁判決定。

這 個看似簡單的原理,在實際比賽上仍然有一定的差異性。由於跆拳道比賽分不同的重量級別、擊中得分的位置也有一定限制。不同重量、級別的選手在打擊力量及停 留時間上有一定差異,所以選手太輕力擊中對方,或收腳太快,電子感應護具有可能誤解為未被擊中;相反若電子感應護具太敏感,選手即使未有擊中對手,也有可 能被誤判為得分,。

由於電子感應器具如此重要,所以在比賽前均會有測試護具的程序,以確認雙方的電子感應器均有效,能夠傳送訊號及相關的 訊息到裁判,如有問題可以更換。

從比賽片段中可以得知,楊淑君使用的電子感應護具為較舊的綁定式,感應區是套在腳上(文首第一張圖片),與最新感應區與襪連在一起有所不同(第二張圖的藍色選手)。 這種舊式的電子感應護具由於是套在腳上,有可能增加被感應的機會,令賽事出現不公平情況,所以是較舊的器材。

本屆亞運會規則從嚴,不符合 規定會馬上被判失去資格,與一般跆拳道比賽,選手護具、衣服、牙套出現問題,以罰分或警告處罰不同。那到底楊淑君是否使用上不合規格(舊式)的電子感應護 具、廣州亞運從嚴是否恰當,則留待閣下自行判斷。不管如何,跆拳道為了維持奧運會比賽項目地位,未來必須使用電子感應護具,這次事件無疑是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