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專欄:淺談智慧型手機Eco System:硬體篇

[撰文:Bobby Tung]

近期智慧型手機在最大的消息,應該就以台灣Android Market總算可以買到付費軟體,而台灣的開發者也能收到錢這件事。過去因為金流未定,這塊遺失的拼圖一向是Google舉辦任何Android相關記者會時,無法說出口的痛楚。只是如今已經補上,卻又沒看到大幅報導,真的有點想為Google叫屈。

不過,在硬體生產稱霸的台灣,主流媒體報導3C電子科技往往也就專於兩個方面。任何科技新聞不外乎放在副刊的消費版,介紹近期推出的新產品,教你怎麼花 錢;不然就是放到金融投資版,告訴你這些新產品後面有些什麼零組件製造廠會因此受惠,教你怎麼透過投資股票賺錢。打開各大報紙、雜誌,只要不是資訊專業媒 體,大致上不出這兩類報導。

其實,智慧型手機所引導出的整個產業生態圈,絕不只是製造與販賣而已。筆者想從硬體、軟體兩方面談談iOS設備與Android設備的生態體系。當然,如果有各位前輩願意提供更進一步的見解,或有錯誤之處,也煩請留言指正。

iOS:保護套與音樂週邊

Apple的i系列產品,從十年前第一款iPod上市起,就不斷建構龐大的生態圈。不管是iPod Classic、Mini、Nano以致Shuffle、iPod touch或iPhone,由於價格偏高、並且多採用不鏽鋼不耐刮的材質,所以因應而生的就是保護套經濟。

iPhone 4上市後的週末,雖然因為颱風來襲店家多半休息。但是筆者走訪幾個蘋果店所看到的光景,就是人山人海,在配件區挑選著為已經到手、正要到手iPhone 4挑選保護套與周邊的消費者。

i系列產品雖然一年一代,並且種類眾多,但是由於全球鋪貨、型號統一,對於週邊生產者來說,一款產品能夠隨著這些產品鋪行全球,市場也相當廣泛。近幾年能看到許多台灣廠商嶄露頭角,例如過去做電腦喇叭的大阪京,以Afro頭新商標推出iCoat系列走向國際,其中以七美德為設計原點的Virturs系列,在設計上其實相當出色。而在國外,也能看到各種結合當地工藝特色的產品。這一點對於多廠商、多型號、多規格、上市國不一的Android設備來說,顯然難以產生相同的生態。如果你擁有任何一隻Android手機,到電腦商場選擇保護套時,想必會有明顯的感受。

另外由i系列產品延伸出的週邊市場,就是音樂週邊。音樂儲存媒介從卡帶到光碟到MP3,但是MP3時代播放器相當紛亂,製作週邊的廠商只能抓著對主流的播放器:iPod來打造週邊。而Apple也讓旗下產品:iPod nano、touch、Classic、iPhone採用相同的13pin介面,並且以可換的Universal Dock來讓一項產品能全部支援,於是在過去幾年,從音響大廠Sony、B&W、Denon、Onkyo到小廠商ihome、Altec Lansing等等,都大量推出支援iPod作為訊號源的機種、Dock。

九月初Apple發表iOS 4.2與AirPlay應用後,Denon也隨之公佈支援的AV擴大機和家用音響系統。對於Apple來說,這些保護套、影音週邊廠商,也是屬於Developer的一環。週邊廠商也得隨時緊盯Apple的動態:iOS 3支援A2DP,之前推出的藍牙套件就要趕快收掉;iPod touch內建Mic,外接Mic就要縮小出貨規模;Apple有新的與週邊連動方式,就要趕緊於新產品加入支援。

Apple提供的週邊Guildline


Android:機種混亂,但機會仍大

相較於i裝置週邊、配件的豐富,Android首先在機型多樣、上市國不一的狀態下,就吃了不少虧。筆者使用Nexus One期間,由於當時在香港購買時沒附上有小機器人的保護套,想要適合的保護套時就吃了不少苦頭。一方面台灣沒有上市,買不到專屬的保護套,到國外網站尋找時也沒有幾款可供挑選。相對於iPhone,實在難找許多。當然,也很少見到為Android手機所打造的音響組合,想要接上的話,請靠耳機孔和3.5mm線材。

不過,強調開放的Android,其實依舊有著相當大的機會發展通用週邊。像是最近Sony Ericsson所推出的Live View套件,就是相當令人驚豔的產品。與i系列產品的十年相較之下,自G1推出Android到現在也才兩年的時間,發展可是大有可為。也希望未來談到Android週邊時,Google出來的是像上面那樣的產品,而不是下面這種「週邊」。

Google Online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