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電影院或家裡享受3D影像,都不免戴上厚重的3D眼鏡,如果價格是3D進入不了一般家庭的關鍵因素之一,那無法承受長時間戴3D眼鏡厚重感就是關鍵因素之二。也因此,如何讓人們舒服地用肉眼就能看3D畫面,就是目前研發3D技術人員努力發展的課題,其中屏障式技術(Parallax Barrier)是當前已經發展出來的肉眼看3D技術的第一道曙光。
屏障式裸眼3D技術,用一個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原本是人們戴3D眼鏡,現在我們反過來讓電視戴3D眼鏡,也就是把3D眼鏡整個掛在電視上面,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呢!當初開發的技術人員一定很痛恨戴眼鏡才是。
概念清楚以後,我們再來進一步解釋。一般的液晶電視最前面為LCD面板,後面則是產生光源的背光模組,所以屏障式技術正是在面板和背光源中插入一片像屏障一樣的柵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柵欄,就是一面擋住光線一面透過這樣交錯出來的東西。這塊柵欄可以讓觀影者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影像不一樣,然後在腦中融合出立體影像的視覺效果出來。



現在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必須在眼睛上面掛上3D眼睛,才能看到3D影像,那也代表了一件事,如果是電視戴上眼睛的話,觀看的人們就必須和電視保持固定的距離才能看清楚3D畫面,這也是目前裸眼3D技術需要突破的困難所在。另一方面採用柵欄將光源擋住,也會讓顯示螢幕的亮度減半。
對於需要和螢幕保持固定距離的屏障式裸眼3D技術,對一個螢幕對多人的電視或電影可能無法成為純熟的商業應用,但對數位像框、手機甚至式掌上型遊樂器這種個人觀賞的產品,反而是最佳的應用模式。Sharp 也開發出3D手機,連任天堂在下一代的NDS掌上型遊樂器上主打3D效果,都是應用到屏障式技術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