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專欄:從Jump SQ. 19 iPad版登場,談電子雜誌

iPad與電子出版間一直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緊密關係。打從iPad正式發表前,美國各個大頭紛紛洩密、證實Apple要推出平板電腦看來,Apple大概也早就與各大出版業者展示過iPad,一來要吸引書籍出版商加入iBook Store的行列;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要報紙、期刊業者透過Apps來製作電子版本......

美國:頭香經濟爭奇鬥艷

iPad四月上市時,出版業者們也紛紛把自家精心打造的Apps上架,像是時代雜誌、Popular Science、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近乎在第一時間出現在App Store上。不過,年初這波電子雜誌熱潮,與其說是將媒體的將來押在iPad上頭,不如說是展現自家的技術能力,在頭香經濟中爭奇鬥艷,打響品牌順便先撈一筆。

前述的幾家媒體後頭都有著集團撐腰,做出來的成品不管是應用iPad的直橫變化、利用網路延伸內容、或者有著獨家的圖文整合呈現方式等等,讓iPad的擁有者-但不一定是這些雜誌、日報的讀者,會有著:「喔!原來數位化的雜誌能有著這樣的表現!」而願意付費買來看看。如果做得不夠屌,那麼銷量就不會高。像是GQ的iPad版本由於相對之下陽春許多,就像是把雜誌圖片直接放進Apps,加上內文構成,就曾爆出首周賣不到一千分的慘消息。

然而,這種「先求有再求好」的作法,在美國也許行不通,但是到了日本,似乎不這麼難堪。


日本:先求有再求好

五月底iPad在日本上市後,各種電子版雜誌Apps也紛紛出現在App Store中,像是Courier、Fami通、GQ等等。這些搶頭香的Apps,大多由一家名為Yappa的公司所代工,品質和前面提到美國大媒體集團做出來的相比,實在是不怎麼樣,甚至比美國版的GQ還差,根本就是雜誌內容轉成圖檔一頁頁讀取,得要放大才看得到內文,讀取速度慢的時候看得真的很辛苦。

也許是日本的出版商對於iPad尚在觀望,也許是內部缺少技術人員,或者暫時不想投注人力在EP同步(指電子版E與紙本版P同步出刊)上頭,首發的這段時間,報紙、雜誌的App品質實在是普通。相對之下單本書籍的App,做得真的是有聲有色,像是:

  • 京極夏彥的《死ねばいいのに》(http://is.gd/eIXGu):在廣告公司擔任過藝術總監的京極本人從版型設計、字型選擇、插畫一手包辦,最後再由講談社上架販賣。

  • 村上龍的《歌うクジラ》(http://is.gd/eIXYT):這本則是與坂本龍一合作,在書中配合情境播放音樂。

  • 宮部美幸的《暗獸》(http://is.gd/eIY7J):宮部大姐的新作品,Apps中的插畫全部變成動畫。


為什麼到了日本,會產生書籍App比雜誌App來的好的現象呢?就筆者的看法,一方面目前iBook Store僅在美國國內銷售書籍,各國出版商有書也上不了架;另外一方面,英語內容能夠銷售全球英語圈,而日文內容僅以日本為主要市場。此外具有時效性的報紙、雜誌得要盡可能的EP同步,投注人力、成本在上頭,不如針對名作者、能快速回收的書籍來著手比較合乎成本效益。


EP同步的問題在哪裡?

一本雜誌如果不想簡單地用圖檔硬上,那就得在流程上做出改變。每月一號出刊的雜誌,大多數都到接近25號才會截稿。這時如果才送到電子版的製作人員那邊,一週的時間一定做不出來,截稿時間與編輯流程都要改變。要不要投入人力與金錢,對於出版業者而言,似乎都還得如日本一般觀望iPad到底有沒有市場。

然而,在這狀態下,能為出版業者提供節省時間、簡化流程方案的,就是因為Flash事件與Apple鬧翻的Adobe。早在iPad上市前,Wired月刊就宣稱將採用Adobe提出的方案來製作iPad版雜誌,但是Apple禁止Flash直轉Apps,所以耽擱了許久。不過現在Wired照樣在App Store上販賣。

依照Adobe的說法,將會推出名為「Magazine Issue Bundler」的InDesign外掛,讓InDesign直接製作電子版的版型後,輸出由XML與圖檔構成的.issue檔案,再利用原生Apps來呈現,這樣可以讓美術編輯將紙本版型改成電子版型,縮減編輯時間。不過有利有弊,好處是透過圖檔可以確保版面一致、支援多國語言,糟糕的是像Wired轉出來的檔案一期就高達500多MB,其中150MB是影片、300MB是內文的圖檔。(說夏天要公佈的,現在都快秋天了,怎麼還沒看到勒?)


Jump SQ 19:集英社思考後的產物

前幾天,日本重要的漫畫出版商集英社在App Store推出名為「Jump SQ.19」的App,可以說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推出的作品。首先,日本的漫畫是少數沒有語言障礙的文化商品,就算沒有經過翻譯,也能在全世界有著一定的銷售量。而漫畫雜誌對於出版商而言,就算銷量再大,也是龐大的赤字來源。像是銷量最高的週刊少年Jump,厚重的份量僅賣240日圓,嚴格來說是收費的單行本宣傳品,如果能夠無紙化,那對於出版商而言絕對是更好的出路。

不過,如果要將週刊做到EP同步的話,那麼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將會大到驚人,所以集英社決定基於Jump SQ.這本旗下的月刊,新創Jump SQ. 19季刊,來拉長作業時間,並且淺試水溫。同時也在App中加入購買該位作者單行本的連結、透過Twitter發表對單篇漫畫的看法等等功能,來達到漫畫雜誌宣傳單行本的目的。


或者是購買過刊的動力;短篇這種單獨成篇的故事,讓單期內容變得沒有時效性,作者也較容意發揮;番外篇則是吸引喜好Jump本刊上某個作品的讀者購買閱讀。如此一來Jump SQ.19就具備多方面的吸引力。並且無論畫工、故事、長度上,Jump SQ. 19都如宣稱的Supreme Quality一般,有著極優秀的品質。



不過,Jump SQ. 19依舊是採逐頁下載的方式,新刊上市時,由於同時讀者較多,就會感覺下載非常不順暢。但是這種方式也是用來避免Apple嚴格的內容審查,畢竟就日本漫畫的尺度(例如上圖),要是直接內含在Apps中,大概會被Apple拒絕上架,不然也會被限定下載年齡。而針對國際推出時也能置換因為文化、法律限制而不適當的頁面,是較為適當的作法。

從Jump SQ. 19上頭,可以看到日本出版界對於iPad上出版品要怎麼做才最有效果、最有效益必然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並且推出最適合的電子雜誌。來處理市場太小、人力需求大等等的問題。接下來應該不僅是漫畫,會有更多的內容。


那,台灣勒?

這幾天iPad在全球Apple Online Store的出貨時間已經縮短到24小時內,9/1的發表會上更有機會看到iOS 4.0 for iPad,說不定就會有正體中文介面,台灣的上市時間越來越接近。各位會想在iPad上看到哪些雜誌,又覺得哪些媒體會推出iPad Apps呢?嗯...壹週刊與蘋果日報似乎蠻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