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界之書05:來說說剪刀腳結構的鍵盤(下)-- 你不知道的細節



前一篇談到筆電的剪刀腳,在發展上算是比較單純(事實上也是有一些結構的差異),因此談到筆電鍵盤時,可能更多的時候,會放在外形設計上,比如說孤島式設計一類的。但如果我們將剪刀腳結構設計的鍵盤,不限制在筆電上,擴及於桌上型鍵盤,有些東西就值得談談了。桌上型鍵盤剪刀腳發展的現況:
以目前所看到的桌上型剪刀腳鍵盤,撇除各廠商間剪刀腳架構本身所會有的差異之外,發展方向大致為二,一種是仿筆電鍵盤設計,強調鍵盤與筆電鍵盤一模一樣,有相同的打感經驗,目標客群比較著重在筆電使用者。

另一種則是強調比傳統薄膜鍵盤有更好的打感,由於是與傳統薄膜鍵盤比較,因此在按鍵行程上的設計會與桌上型鍵盤靠攏,會特別加高一些,與傳統薄膜的按鍵行程接近。畢竟對於習慣使用桌上型鍵盤的使用者來說,筆電的短行程按鍵就不一定能夠適應,所以這類剪刀腳鍵盤在規劃上都會特別考慮按鍵行程的問題。

這兩種方向的設計誰好誰壞其實也很難說,因為對於習慣使用筆電的人來說,短行程按鍵會比較習慣。但對於非習慣使用筆電的人來講,短行程打起來會有種反震的感覺,並不是很舒服。比如說像羅技官網,談到他們剪刀腳系統(所謂的PerfectStroke按鍵系統),就有提到一段:

「使用一般的筆記型電腦鍵盤時,您的手指必須移動 2.2 公釐來使一顆按鍵產生作用。相反地,大部分的桌上型電腦的舒適按鍵行程是 3.5 公釐到 4 公釐。我們的 PerfectStroke 鍵盤按鍵行程是 3.2 公釐,如此您就可享受安靜、反應快的打字經驗,同時感到很舒適。」

有興趣看完整的說明,請點連結至官網一瞧。(點進去後是炫光鍵盤的介紹,按一下「特色」後,在「PerfectStroke™ 按鍵系統」下,有個learn how,點進去即可)。

其實這樣的調調,也不是羅技首先提出來的(羅技應該算非常慢提了,重點是現在還有產品在賣,較好驗證)。不過持有這樣調調的廠商其實倒是滿多的(只是找不找得到他們的想法與聲明就是了)。在我手上的資料中(居然翻到了XD),剛好有幾年前明基提出來的X架構。



X架構很明確提到,X架構就是要結合傳統鍵盤以及筆電鍵盤兩者優點的鍵盤。

所以,當你在購買剪刀腳鍵盤時,也記得要考慮一下你本身的特性,是要選用與筆電一樣行程的,還是再重新設計按鍵行程高度的剪刀腳鍵盤。

剪刀腳鍵盤會比傳統薄膜鍵盤好嗎?
雖然基本上玩家應該都知道,不過我還是簡單提一下,剪刀腳鍵盤本身就是薄膜式鍵盤,不過在按壓結構上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與一般市面上最為常見的薄膜鍵盤 做個區隔,將原來的設計稱為傳統薄膜(講是講傳統薄膜啦,不過就算是傳統薄膜,在按壓結構上有些廠商設計其實還是有些差異的)。


基本上只要看到有以上薄薄的三片薄膜,就是薄膜式鍵盤,也是目前鍵盤最為普遍的設計。



許多人堅信剪刀腳鍵盤比傳統薄膜鍵盤要來得好,並且提了幾種理由,比如說由於是X結構,在按壓上鍵帽所受壓力比較平均,不像傳統薄膜鍵盤,若按到中間 OK,但若是按到旁邊,可能會因為摩擦,需要花較多的氣力下壓。若使用時間一久,很可能發生卡鍵的狀況。就手感上來說,剪刀腳會是更好的選擇。(不過事實 上,設計得當的傳統薄膜鍵盤,說要卡鍵其實也沒有這麼容易就是)。

就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個人的確比較喜歡剪刀腳手感更甚傳統薄膜。不過還是老話一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硬要我下評論的話,的確剪刀腳的手感在普遍上來說是高於傳統薄膜。

不過我會比較歸罪於傳統薄膜一代不如一代,並不是傳統薄膜鍵盤真的不行。

我手上有幾把數年前的薄膜鍵盤,手感有其特殊性,比如說EZ的人體工學鍵盤以前是個人的最愛。不說其他,PⅡ電腦時代的ACK-230鍵盤與現在的ACK-230就有不同。

現在也不能說沒有好的傳統薄膜鍵盤,只不過現在以低價為主,市面上看來好像有很多的選擇,但事實上打起來很令人流眼淚。

反觀剪刀腳鍵盤,素質就整齊多了,雖然也同樣可以分出高下,但在台灣市面上,較便宜的剪刀腳還不至於像很便宜的傳統薄膜鍵盤那樣。也因此在手感上來說,整體形象剪刀腳是比較好一些。

至於壽命,我想剪刀腳並不會比傳統薄膜來得好。就按壓結構來說,剪刀腳似乎稱不上強壯。

所謂的手感
當然,如果要談手感的話,你一句我一句是比較主觀,所以結構通常都是你自己先試再說。不過,我們還是有一些輔助的方法可以來談談手感,以幫助雙方在認知上的溝通,那就是按鍵行程圖。


上圖是某一款剪刀腳鍵盤行程圖。黑色的線代表按下至底的行程,綠色則為按鍵回彈的行程。測試了八個不同的按鍵(ESC、F11、Back、Enter、Y、J、Space、Ctrl)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當按下按鍵時所花費的力氣,而不是從小力花到大力(大力、小力只是相對而言,以這圖表來說,所花的最大力氣還沒到65克)。而是在按下去後的不久,就會花比較大的力氣,在經過一個高峰後,接著就降下來,直到觸底後才會再上升。

剪刀腳手感的特性,就是按壓與回彈的曲線很接近,不會與傳統薄膜那樣有較大的落差。至於再詳細一點的手感說明,個人將於下集說明。

剪刀腳鍵盤比上傳統薄膜鍵盤的優勢?


比上傳統薄膜鍵盤,與其說手感大勝,就我的觀感來說,倒不如說剪刀腳鍵盤因為可以做得比較薄,在造型的設計上更為吃香,更有彈性。

剪刀腳結構還有一些玄機在裡面
剪刀腳除了各家X型結構差異可能會有差異之外,塑料的採用其實也會有差。在按壓結構上,有的廠商可能會採用二次料。什麼是二次料呢,就是摻雜了其他回收的材料。而採用二次料會有什麼問題呢?最主要的,還是會有壽命上的疑慮,壽命會比較短些。


不過二次料的採用會影響手感,會感覺比較軟一些。因此有些廠商會因為手感的因素而採用二次料,以符合某些特定使用族群。我只能說手感威能大呀,連二次料的手法都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們從結構來看,採用二次料的剪刀腳鍵盤,無疑是比較不好的。但若從手感的調整來看,如果它能夠提供更適切的手感,那採用二次料,倒也不是沒有優點。


那要怎麼看是不是二次料呢?其實還滿簡單的。一次料的話,顏色都會很白,但若摻了其他回收材料,顏色自然就不會那麼白了,只要比一下就會知道差異所在了。像上圖左邊顯然就是二次料的採用所形成的白。

最後,個人還要再提醒一下因為筆電的關係,所造成跟剪刀腳鍵盤有關的兩個迷思:

筆電鍵盤過來的糟糕印象之一:巧克力鍵盤與孤島式鍵盤混用
個人不希望巧克力鍵盤與孤島式鍵盤名稱混用。倒不是我堅持什麼才是正確的稱呼。科科,我是屬於東西能溝通就好的那種人,約定俗成就OK,不是那種堅持什麼才是正確的對錯魔人。

巧克力鍵盤之名取代孤島式鍵盤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前提如果是沒有巧克力鍵盤的話。

本來之前限制在筆電討論的時候,問題不算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買筆電時,鍵盤通常不太會是你買筆電的主要考量,再加上各家筆電的按鍵手感差異也不見得有多大(或是說,就算有差異,但這差異實在也很難造成你買A不買B的原因)

所以講白了,這個筆電用巧克力鍵盤,到底是真的巧克力鍵盤還是孤島式鍵盤,不太會影響你要不要買這台筆電的決定。關於筆電鍵盤的部分,唏哩呼嚕一下就過去了,最多鍵位配置可能還會研究一下。

但對於桌上型鍵盤來說就不同了,鍵盤就是全部,外型的變化其實就有可能決定買這或是不買這。當我們把孤島式鍵盤與巧克力鍵盤混用時,看到孤島式鍵盤,我們稱呼巧克力鍵盤也許是沒有問題。

但若真正遇到巧克力鍵盤呢?這才是個人不贊同混用的原因。因為已經造成溝通上的問題。


所以,我們要怎麼稱呼上面這把鍵盤呢?原本是可以稱呼巧克力鍵盤,沒錯。但因為混用的結果,造成了認知上的混淆。所以,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巧克力鍵盤還有在販售,要怎麼稱呼原本該被稱為巧克力鍵盤的上述產品?混用會造成一些無法溝通的狀況。

筆電鍵盤過來的糟糕印象之二:孤島式鍵盤是剪刀腳鍵盤
比如說,在前一篇文章當中,個人提到就原理面來說,個人其實不是很贊同特別去為外形取個「孤島式鍵盤」。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由於筆電是剪刀腳鍵盤,所以一旦當「孤島式鍵盤」成為常態稱呼之後,我們就很容易會認為「孤島式鍵盤」是剪刀腳鍵盤其中的一種。

不過,這並不是正確的。事實上,就桌上型鍵盤來說,孤島式鍵帽的設計,並不一定是剪刀腳的設計。



上述兩款都是孤島式鍵盤,經過拆解後,就可以很容易明白,孤島式鍵帽的設計,並不一定要搭配剪刀腳。

釐清以上兩個對於剪刀腳鍵盤可能的誤區後,相信各位對於剪刀鍵盤應該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在下一篇,個人會特別集中在剪刀腳鍵盤與其他鍵盤不同手感的比較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