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薑雜談 / 98 資訊月:選隨身數位相機



哈,這篇文章發得有點晚了,不過如果有科科這兩天要到資訊月選購相機的話,希望還能有所幫助 ;)。

數位相機這種產品,生產的廠商多,同質性又很高,大部份的人選購的時候,只能從紙面上給出的規格來判斷是不是適合自已。一千五百萬畫素?一定比一千萬的好。20x 變焦?一定比四倍變焦好五倍!高 ISO?這台到 6400,另外一台只到 3200,一定是到 6400 的好!

其實這就是目前數位相機界(某些程度上也是整個 3C 界)悲哀的現況 -- 任何產品間的比較都變成純數字間的對決,而鮮少有人去探究數字的含義,或是怎樣的產品適合自已。小薑不打算在這裡特別推薦什麼產品,只是希望能藉由一些簡單的說明,讓各位了解每一項數字背後的意義,以及自已的需求到哪裡。畫素

畫素是最常被濫用的一個數據,濫用到幾乎直接代表了一台數位相機的好壞。但實際上,就算我們不管現代數位相機解析度已經和畫素數脫勾了的這個事實(解析度的主要限制因素已經變成鏡頭),小薑這裡想說的是,平常各位使用數位相機的方式,真的有將這些畫素的效益發揮出來嗎?想一想自已最常在用什麼樣的方式在看照片:如果是用相機自帶的螢幕的話,那考慮畫素的問題幾乎沒有意義 -- 一般數位相機的螢幕畫素鮮少有超過 230K 的,也就是 0.2MP;即使是好一點的數位單眼,最高 920K 也就到頂了,這也還不到 1MP。所以你應該要考慮的是找一台相片瀏覽介面比較好的相機 -- 例如可以一次看 36 張縮圖,或者有多種相片排序方式 -- 再投資點錢買一張大一點的記憶卡,而不是去著重於相機本身的畫素。

同樣的理論也適用於用電腦螢幕看照片的朋友,畢竟就算是 FullHD 的螢幕換算過來也只相當於 2MP 多一點,離現代數位相機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只是如果你常常 Zoom in 到某個地方看細節,或是你常常有開影象編輯軟體做後製的話,那多一點的畫素是能提供額外的操作空間。只是以現代小型數位相機來說,放大到 100% 時比較大的機會只能看到鏡頭的解像力有多麼低,以及雜訊抑制是用多兇而已。會將照片印出來的朋友對畫素的需求會相對高不少,只是現在數位相機絕大部份都遠遠的在安全標準之上。當年小薑買一台八百萬畫素相機的時候,廣告就說可以印 8"x 10" 的照片,一般我們比較常印的 3x5 或 4x6,大約五百萬畫素就差不多夠了。

不過畫素高確實是有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它可以用裁圖的方式,來模擬高倍率的望遠端鏡頭。許多相機會內建這樣的功能(3MP 的時候有額外的數位變焦之類的),但這麼做的同時,前面說的鏡頭解像力和雜訊問題就會變得比較明顯。

鏡頭

鏡頭是另外一個常被誤解的數字,因為「幾倍變焦」和這顆鏡頭本身的解像力無關,而且只說幾倍幾倍,很難真的描述一顆鏡頭的特性。做為一個從遠古底片機時代遺留下來的遺產,我們通常來說都會把相機能拍下的視野大小換算成所謂的「35mm 等距焦段」做為通用的比較標準。在這種標準之下,DSLR 以 50mm 為「標準鏡頭」,小型攜帶相機以 35mm 為標準鏡頭。在這之上的焦段是望遠鏡頭的範圍,這以下則是廣角鏡頭。一台可以從 35mm 的焦段伸長到 105mm 的可變焦相機,就稱為「三倍變焦」(105/35 = 3) -- 前面小的數字就是我們說的「廣角端」,大的是「望遠端」。把名詞的意思解釋清楚後,再來就可以分析了。

買相機的時候應該在意望遠端還是廣角端,在於你的需求。經常拍景,拍室內,拍團體照的人,可能應該要在意一下廣角端,經常拍人、拍演場會、拍體育活動的朋友,則應該注重望遠端。但實際上這兩者的重要性還是有一點點的分別 -- 當你的相機鏡頭不夠廣角的時候,你只能靠後退來將所有的東西裝進鏡頭裡,後面就是懸崖的話你就只有認命了。但如果鏡頭不夠望遠的時候,你卻可以用上面在畫素那裡提到的裁圖法補救一下。所以一般來說我會推薦相機的廣角端買廣一點的(28mm,或甚至 24mm),望遠端則相對來說還好。如果你想買的相機是超望遠的數位相機(俗稱的炮筒),那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望遠端太長會放大手震 -- 我覺得現在市面上的 20x 以上的數位相機伸到底時,都一定要三腳架才能用,請務必將這點納入考量之中。

最後是鏡頭的光圈,就是規格上說的「f2.8」、「f3.5」之類的數字。這個數字愈小,表示光圈愈大-- 大光圈的鏡頭進光量大,在昏暗的環境下可以拍出比較不手震的照片,但是反之景深會比較淺。到了小型數位相機上,因為鏡頭的種種限制讓景深上的差異變得很小,所以單純是光圈愈大進光量愈大的分別。原則上最大光圈愈大的相機是愈推薦的。

ISO

ISO 是另外一個看似很有用,但其實實際意義不大的一個數字,因為它的數字大小和畫質是無關的。數位相機中的 ISO 值(感光度)增加,是利用暴力增幅訊號的方式,本來假設在 ISO 100 的時候進來的光量是 10,那 ISO 200 就直接乘二,當作是 20。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雜訊也會跟著被乘二,因此說「高 ISO 雜訊會增加」就是這樣。數位相機會使用各種方式來抑制雜訊,通常是破壞性的方式,也就是說在抑制雜訊的過程中,畫面上的細節會無可挽回地喪失。因為各家廠商抑制雜訊的技術和在細節/雜訊間取得的平衡不同,所以相同的 ISO 值下,每台相機出來的畫質也都不一樣。同時,最大 ISO 值也因此變得沒有什麼意義 -- 如果一台最大 ISO 6400 的相機實際上 ISO 800 以上的相片都不能看,和另一台最大 ISO 1600 的相機全部 ISO 範圍都可以使用,那 ISO 1600 的那台反而在 ISO 表現上是比較好的。

其他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事實是絕大部份的人根本分不出怎樣叫畫質好,怎樣叫畫質差。如果你是在意的人,想必不需要小薑的這一大串說明,你也已經知道心目中想買的是哪一台,如果你是分不出來的人,那小薑是覺得挑一個自已喜歡的外型、喜歡的牌子(特別是買和上一台同廠牌的,比較不用重新學操作),會比在意規格數據更實在。

祝大家購買數位相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