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薑雜談:Smartbook



如果說能用一個字來總括今年的 Computex 的話,大概就是「Smartbook」。這個由 Qualcomm 發明的名詞概括來說,就是將現有的智慧型手機的內部機構,塞到一個類似於 Netbook 的外殼中,有大號的螢幕和相對完整的鍵盤。因為手機核心組件並不特別耗能、發熱,因此裝到了 Netbook 這麼大的機殼中,自然就能更加冷、靜,而且眾廠商大多宣稱既使持續保持上網狀態(和手機一樣,手機網路天線不關),至少也有一天以上的電力,開機使用也至少有八個小時以上。

聽起來很美好是吧?但小薑對 Smartbook 這東西還是有些疑慮:Smartbook 的螢幕真的符合「適當的上網經驗」的標準嗎?Smartbook 的處理器效能能滿足買主對這個產品的期待嗎?作業系統能符合買主對產品的期待嗎?這些問題,小薑在 Computex 上問過各式各樣的人,從 ARM 到 SOC 晶片生產商,到最後整合的 ODM,自然每方都有自已的說法,和「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是不是這樣呢?小薑試著分析看看...

%Poll-31043%螢幕真的符合「適當的上網經驗」的標準嗎?

這部份應當分成兩個相關,又不相同的部份來談:螢幕的實體尺寸和螢幕的解析度。解析度的部份比較好解釋,基本上目前大部份網頁設計時考量的最小適當解析度是 1024x768,即實際網頁大小約是寬 1000,一個頁面高約 650~700 之間。換算成 Netbook 的螢幕解析度尺寸,1024x600 或許是可以看到完整網頁的下限了。解析度再低的螢幕,要嘛要用卷動的才能看到全頁,要嘛就要像新一代的手機那樣有智慧型的區域縮放能力 -- 老實說,兩者都不是很令人愉快的使用方式。目前 9" 以上的 Netbook 大多為 1024x600,11" 的 Netbook 更是達到 1366x768,因此基本上網應該是 ok,但 Computex 上看到的幾台 Smartbook 卻不是每台都有這樣的解析度,小於 9" 的螢幕特別是如此(800x480、848x480 之類的)。這樣的設計是否適合上網使用,是個疑問。

另一方面是螢幕尺寸。從 iPhone 的螢幕大小(其實已經有點大了)到 9" Netbook 之間,到底有沒有別的產品生存的空間?在這之間的尺寸,放進口袋裡嫌大,真要拿來用又傷眼睛,要之何用?但最終這部份不是小薑能決定的,或許如果 1024x600 的解析度能守住,科技界傳統的「小則美」原則可能依然適用吧!只是 1024x600 螢幕用在小於 6" 的螢幕上,可能還是太傷眼睛了。

Smartbook 的處理器效能能滿足買主對這個產品的期待嗎?

最基本要滿足的,是上網的需求。和 Smartphone 這種以通訊錄、行事曆為主的應用不同,當你買了台 Smartbook,應該就要能享受和 PC 相同的上網經驗。上網有兩個部份最處理器資源 -- Flash 和 Javascript,從 Atom based Netbook 的使用經驗就不難了解這兩者是多麼容易就能將系統資源全部拖去水去。Flash 的部份 Nvidia 的 Tegra 宣稱能加速 Flash -- 不僅是 Flash 影片,而是整體的 Flash 效能。雖然實際效果如何要等拿到一台我們可以測試的機器後才會知道,但從發表會的示範影片看來應該是值得期待的。至於 Javascript 就很難說了,現代的網頁愈來愈倚重 Javascript 來產生網頁的特效,或是做一些前端的處理,而這些動作目前負擔都是壓在 CPU 上。在 Computex 並沒有人提到特別對 Javascript 的部份進行優化,所以這部份只有玩過才知道了。

其次要滿足的,是多媒體的需求。這部份小薑反而覺得沒有上網的需求來得嚴重。Nvidia 很強調 Tegra 可以進行 HD 解碼,但在一個只有 1024x600 解析度(不到 720p)的螢幕上,播 HD 影片真的有什麼不同嗎?Nvidia 說這個功能對外接到電視來說很重要(因此 Tegra 提供 HDMI 輸出),但小薑還是很難想像這樣的場景。撇開 HD 播放不談,Smartbook 可以拿來玩遊戲嗎?我想這應該也不是 Smartbook 的使用族群在意的。大概玩玩 Flash game 就差不多了吧?

作業系統能符合買主對產品的期待嗎?

在所有的問題中,小薑認為這個是最嚴重的。當你用的是一台手機的時候,你會預期看到手機式的作業系統、操作介面,當你用的是一台筆電的時候,你會預期看到 Windows,桌電式的操作介面。將非 Windows 的作業系統放在一台類筆電的機身中,能被一般使用者所接受嗎?Netbook 推出的早期,華碩和宏碁都大張旗鼓地做過這樣的實驗,但最終現在市面上看到的 Netbook 幾乎清一色都是 Windows XP 和少數的 Windows Vista。是華碩和宏碁的 Linux Windows 化做的不好,是使用者終究離不開習慣的 Windows 軟體,亦或是微軟在背後操縱?我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Smartbook 也將面臨一樣的問題。

作業系統的方案有幾個:首先,是手機 OS 的大螢幕化,像 Windows Mobile、Android 都有可能被搬到 Smartbook 上來用。但畢竟小螢幕上以點取、滑動為主的觸控面板介面,和大螢幕上以滑鼠、鍵盤為主的介面仍有所不同,是不是可以順利的轉換過來,還有待商確。第二種可能,是採用某種 Linux distro。這對 Linux 社群來說,是大好的消息,但對一般人來說,是最不熟悉的選擇 -- 軟體從哪來?為什麼裡面的軟體長得和 Windows 裡的一樣,但操作起來又不一樣?出了問題可以找誰問?第三種可能,是 Intel 在推的 Moblin。Moblin 嚴格來說當然是一種 Linux,但 Moblin 的整合性之後,防呆之嚴密,在現有的 Linux 中是極罕見的。在 Moblin 當然你比較不像在用一台「電腦」,而更像在用一台「電子字典」,每個按鍵、每個動作該有什麼反應都是預設好的。如果能教育使用者像看到一台電子字典一樣看到使用 Moblin 的機器(也就是 Intel 版的 MID),那或許可以避開一些上面一般 Linux 的麻煩。

--

最終,小薑還是沒能決定 Smartbook 的未來究竟是一片光明,還是一片黑暗。從一方面來說,Smartbook 擁有一年半前 Netbook 推出時沒有的優勢 -- 更輕、更薄、更小、電力更持久、更便宜(199 美元,綁約的話,用送的也有可能),但走上這條注定不是手機,也不是筆電(不論是 ARM 還是 X86 架構,都不會跑 Windows)的路,Smartbook 能走多遠?買它的人究竟是把它當大號的手機看,當閹割的筆電看,還是 -- 照生產它的人所希望的 -- 當「行動上網裝置」來看?或許,明年的 Computex 就會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