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薑談字型:英文字型的大分類(下)


有了現代印表機,印什麼字型都不是問題!


接續上集,從工業革命時代開始囉~

Slab Serif

Slab Serif 是襯線文字的一種(襯線是指拉丁字型中線條尾端的裝飾性線條),特色是粗細筆畫間的差異很小或是等粗,而且襯線非常粗,差不多和字母本身的筆畫一樣。Slab Serif 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 1815 年附近,當時拿破侖剛入侵埃及,帶回法國大量古埃及的文物和資料,也在法國和歐美各地引發了一場埃及流行。因此 Slab Serif 被當時的字型工坊硬搭上了這班埃及熱,取了諸如 Egyptienne、Karnak、Cairo 等埃及味十足的名字 -- 即使實際上 Slab Serif 的起源和埃及一點關系都沒有。


左邊是 Egyptienne,右邊是 Courier

Slab Serif 原本只是一時的流行而已,因為以印刷來說,Slab Serif 太粗,不適合做內文,而以做標題的用途來說,不久之後又被更有視覺衝擊性的 Sans Serif 所取代,但有時還是可以看到 Slab Serif 以特色化的粗體字的型式出現。不過 Slab Serif 家族中有一個分支名為 Courier,卻意外地在印刷以外的市場闖出一片天 -- 打字機。


使用 Courier 的打字機


機械打字機(大家有用過嗎 @@)的原理是在按下字母按鍵後,透過槓桿原理舉起一隻鐵棒,砸在墨紙上,將墨紙上的墨轉印到墨紙另一側的紙上,這樣字母就會顯現出來。因為持續的撞擊很容易磨損字母棒,因此襯線粗的 Slab Serif 就成了打字機上的首選。Courier 還有一個有別於其他大部份字型的特色,就是它的每個字母都是一樣寬的。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打字機在每個字母撞擊後向旁邊移動一樣的距離,不用為了各別的字母設定移動距離。這也造就了 Courier 字型的一些很有趣的特色,例如 i 的低下那條線特別長,以及 m、w 兩個字母特別窄。雖然電腦打字時代來臨後,任何字型都可以簡單地排版,無須再借助 Courier 定寬字的特性,但在程式設計界 Courier 和其後代還是因為易讀及容易對齊等原因,持續地發光發熱。

Sans-Serif


雅典衛城上講解規定的石刻


之前談的都是 Serif(襯線字),而在 Serif 前面掛上個 Sans(法文,無的意思),就成了「無襯線字」也就是筆畫簡單,沒有尾巴裝飾的字型。無襯線字的歷史至少和襯線字不相上下,像上圖的希臘石刻,但文藝復興時期的字型設計師似乎都比較偏好有襯線的字,後世則是認為襯線有助於小文字的閱讀,因此無襯線字就一直被封印不用,直到十八世紀中才再度出現,十八世紀末才有比較廣泛的採用。


走簡單風的 Helvetica


早年的無襯線字容易和 Slab Serif 搞混,所以常常被誤稱為 Egyptian,直到 1830 左右才出現了 Sans-Serif 這個名字。Sans-serif 一直躲藏在 Serif 的陰影之下,被認為是一種沒特色的中立字型,除了偶爾出現在廣告上做為強調用字型外,也只有一些藝術家會把它當成「前衛」的字型來看待。要等到二次大戰後,隨著「簡單就是美」的概念大行其道,本來被嫌沒特色的 Sans-Serif 字型才突然成為了當代字型的主流。Folio、Helvetica 和 Univers 三個極具代表性的字型都是在 1957 年上市,成為這種新時代的代表。在三者之中,Helvetica 特別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許多公司的商標都是採用 Helvetica 之外(微軟、BMW 都是),連太空梭的名字(印在駕駛艙下方)用的也是 Helvetica。當然,Helvetica 和 Arial 之間的恩怨情仇,大概也可以寫一篇文章出來了吧 XD。


四種差別很微妙的 Sans-Serif 字型


Sans-serif 字型都長得差不多,要一眼就認出誰是誰非常困難。但即使如此,一般還是將 Sans-Serif 字型分成四大類 Grotesque、Neo-grotesque、Humanist 和 Geometric(其實根本分不出來),其中 Neo-grotesque 的線條寬度最均一,Humanist 的線條寬度最有變化、Geometric 則是以幾何圖形為主體(例如 o 的圓圈是正圓的)。我們一般常用的 Arial 是 Neo-grotesque 的一員。

一般來說,襯線字適用在印出來的文件、報告,因為它比較不佔空間(除非你是故意要選個佔空間的字型 = =),而且在字體小的時候可讀性比較高。在電腦上顯示時,例如投影片或是網頁,則推薦使用非襯線字,因為電腦的解析度太低,字小的時候襯線和比較細的筆畫容易模糊,不若非襯線字那樣清楚。

Script


George Bickham 的書法


Script 應該翻譯成書寫體或手書體,在歐美是相當於我們的「書法」的東西。書法本來就是寫個性的,因此很難像普通的拉丁字母那樣簡單地轉成活字印刷的字體。最早的書寫體字型大約出現在 19 世紀初期,是仿照當代歐美的名書法家的字跡製成的,例如 George Bickham、George Shelly、George Snell 等(怎麼都叫 George @@),但當時的字型受限於活字印刷技術,沒辦法像真正的手寫字那流暢。


仿古的書寫體 Kuenstler Script 和現代感的 Mistral


直到近代電腦排版興起後,才總算能將這些書寫體的字「連」起來,成為仿古的優雅字體,用在邀請函、證書等「正式」的場合。這種字型統稱為 Formal Script。上一世紀五零年代以降,也出現了另一種相對比較輕鬆自在的書寫體,主要是模擬原子筆寫出來的字,而不是古代的羽毛筆。這類的字型則是統稱為 Casual Script。

以上,就是英文字型的五大分類 Blackletter、Serif、Slab Serif、Sans-Serif 和 Script。當然,英文字型遠不止這幾種,還有很多為了特定的場合或表達特定的 fu 而設計的字型,但如果要一個一個都挑出來講就真的太瑣碎啦。下一集應該是中文字體的歷史,希望國中、高中學的還沒全還給老師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