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小觀點:類單眼之謎

[撰文:liarboo]


看...他是很帥,可是哪裡像DSLR

自從數位相機發展以來,就一直有種相機處在比小DC好,又比DSLR弱的尷尬階段,通常這個區間的相機,我們稱之為「類單眼」,然而,部分的守舊人士則認為類單眼這個名詞不倫不類,兩個族群之間的爭論,常常引起口語衝突,這篇文章則是要探討類單眼這個詞。



這類型的機種在以前被稱之為 "超級消費機" ,因為DSLR實在過於昂貴,通常是真的要以DSLR為目標,以DC為低成本架構在設計相機,通常很昂貴,但是也提供相當等級的畫質以及操控性(像是Konica Minolta A200),但是在DSLR瘋狂跳樓大拍賣的現在,以DSLR為目標,不如直接買DSLR,因此價格上的因素被抹消了,但是延續下來的高價DC的市場區間,卻依然延續著被當作類單眼的超級消費機的想法,從幾個方向來看:

從價格來看,通常遠比小DC貴,有時候甚至超越DSLR的價格,這區間的DC會被稱之為類單眼,像是Sigma DP1,Ricoh GR D, Casio F1等機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常這類型機種提供DSLR所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說是善用DC的架構特性,像是DP1達到DSLR現階段做不到的體積,Casio F1則是以DSLR做不到的連拍速度走出DC的一條未來之路。

從外型來看,通常口袋放不下去,有時候甚至比DSLR還要大台的DC會被稱之為類單眼,像是Olympus SP570, Fujifilm S100FS等等,又被稱做砲管機,這部分雖然鏡頭都有無法藏入機身的特點,但是請注意像是olympus sp570這樣的機種鏡頭依然是電動變焦的伸縮式,和DSLR多數採用的機械式變焦有顯著的不同,通常這類型的DC之所以有砲管外型,是因為超多倍變焦,而不是為了要模仿DSLR的目的而設計的(無論畫質或是操控或是任何一個目的)。



從擴充性來看,通常有熱靴而且操控性良好的機種會被認為是類單眼機種,像是Canon G10, Ricoh GX200等等,比較強悍的一些機種甚至可以外接手把,這類型的機種多半是要在操控上或是使用經驗上比擬DSLR,或是利用DC的特性來追求和DSLR相類似的東西(比如說大光圈或是24mm起跳的旅遊鏡)。

從以上這些類型特點的相機可以發現,其實裡面有很多很多機種根本和DSLR的目的大相違背,因此根本無法去期待說可以在畫質上面比擬DSLR(但是卻相當多人對這類型機種有這樣的期待),如果真的要從類單眼的角度去找相機,其實最該去看的應該是廠商的說法,因為客觀上來說並沒有類單眼這個分類啊!

各種相機的分類都有其功能性或是設計上根本的不同,SLR要有反光鏡結構,目的是可以換鏡頭(RF也可以換鏡頭就是了,Panasonic G1就先不說)以及透過眼睛取得真正拍攝時的視角(但是缺點是視野率通常不足,色調和成像也大不相同),DC用CCD擷取影像,用LCD觀景,都一樣是100%視野率,但是都要面對LCD更新率沒人眼快的問題(搶拍時漏失瞬間),而類單眼的這個分類的功能性目的是什麼呢?(換鏡頭是把整個鏡頭換掉,變換不同特性的鏡頭,而不是在原本鏡頭上增加鏡頭提升鏡頭能力,所以增距和廣角鏡不列入換鏡頭的能力)

結論:目前真的有類單眼意義的機種,筆者可以粗略的分為畫質型和操控型
畫質型:Sigma DP1(基本上超越很多DSLR的畫質), Fujifilm S100fs(風景攝影領域)
操控型:Canon G10,Nikon P6000,Ricoh GX200,Ricoh GR D



附註:Panasonic LX3不在文中的原因是雖然他是有很多地方想仿效DSLR,但不是操控也不是畫質,而是利用DC的特性去做些我們在DSLR系統中想要的大光圈,小機身以及24mm起跳的旅遊鏡,他是一個DSLR-like機種,但是要去解釋他需要更細膩的分類方式,另外這文中講的單眼就是DSLR,無意去研究名詞意義,最後,史上真的有完全符合類單眼機種-Olympus E-10不過和我們要討論的現行市場上買得到的機種不符合,所以不在討論內 感謝網友sim3000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