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小觀點:廠商解析(6)sony--巨人

(上稿者註:我誤會了作者的意思,他提到之前的五篇主是想要先了解讀者的想法,然後再看適不適合寫下去,所以事實上並不只五篇。難怪我覺得怪怪的。騙人布大哥,這下我要哭哭了,如果是想要了解讀者的意向,先給我一篇就可以了,給我五篇害我以為只有五篇,所以一次全上。老板我錯了,不小心要讓你多發稿費了。不過,這主題相當不錯,還請作者繼續寫下去。拍寫,我不是故意要讓老闆破費的,哭哭。只是這次之後,麻煩作者一周給我一篇就可以了。)

[撰文:liarboo]



SONY
最具爭議性的廠商,綜合戰力以及技術力絕對沒有人敢輕視,但是在各大論壇裡面卻幾乎是屢戰屢敗的廠商,理由不外乎賣外表,非專業,只會搞行銷,很好,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他的強項-行銷,以及他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他(全球DC銷售排行榜上面他幾乎一直都是前三名),每個人都自己的cybershot,like no other!好聽的標語,裡面藏的意思關係著Sony的DC戰略!


Sony是所有廠商裏面對潛望式鏡頭投注最多心力的廠商,而T系列的機種好壞以及選擇也是筆者撰寫這系列文章的重點之一,觀看Sony對這系列機種的種種 作法可以發現他真正的目的:盡可能的大螢幕,小巧好攜帶,關上鏡頭就是播放器!這一切都可以發現一個概念-相機本身就是要拿來播放相片,直覺性的要將相機 設計成取代眼睛(不只擷取,更包含重播以及瀏覽),嚴謹一點來講,該系列著重在使用相機螢幕的呈現遠大於使用電腦以及沖洗


(甚至說使用電視都還優先於電腦),因此筆者個人認為拿Sony的T系列和其他機種在電腦上顯示或是沖洗出來的比較是不恰當的,但卻是他最常被攻擊的重點,就好像我們不會拿IPHONE來直接與一般手機比較,兩者的設計理念以及出發點已經有強烈的不同!


W系列的外表中規中矩,每家不都這個樣子?這樣一直換殼就當新產品賣而已才是真正賣外表吧!

如果真的要以在電腦上面以及沖洗成果來比較相機好壞,Sony 對這個市場的機種當以W80系列作為基準點,,是一般泛用性機種(一般使用者,無特定需求,也算是希望面面俱到),並且具有多種顏色可選,向外延伸廣角 (W170),畫質(200/300),經濟型機種(50/55),可以看到W系列很中規中矩,完全浮現出了和CANON這類傳統廠商的對決戰線,但是, 以這部份來看,會發現各家廠商的重疊性實在高到誇張,大家推出的規格,機種類型幾乎都一致,老實說,很無趣,最後只能比較軟體以及色調傾向。

下面我們繼續細講不同產品代號的細節


T – ultra slim and stylish
前面說過了T系列的設計概念,一個你要隨身帶著,拍照片也是他,看照片也是他的機種,以美型作為主打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但是以行銷手法著稱的SONY,卻 不同於NIKON的細細分類,而是著重在新市場的決勝負上面,以T系列作為主軸不斷的試探市場以及改良!他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


T2 fun and colorful /
SONY T2是一個很有趣的系列,SONY自己把他獨立成一個新產品線,其實從外觀,從規格,會發現他和IPOD還真是有夠相似,一個很簡單的概念, IPOD讓隨身聽不只是個播放媒體,更要成為儲存媒體,總之要聽音樂拿IPOD出來就對了,因此需要大量的內建記憶體,而T2也有一樣的設計,事實也發現 這設計很受市場歡迎,標語也寫出著重的就是有趣和可愛,很棒的產品,不過就算是要採取和APPLE一樣的設計概念,不用連外表也設計得這麼像巴!


G – unique / super intelligent / enjoy photo communication
WLAN / music / auto images manager
嚴格說起來這台已經整整一年都沒有後續機種了,本來應該把它當作停產機略過的,但是他對Sony潛望式鏡頭機種實在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因此再度拿出來講,首先-既然Sony全力投入要將相機成為相片呈現的媒體,LCD儘可能的大就是首要的課題


在沒有成熟的觸控螢幕下,藏在LCD後面的按鍵實在很妙,也顯示了Sony對螢幕極大化的決心,另外強壯的外型設計,2G內建記憶體,WIFI分享的提供 (雖然僅限同機種傳輸)在在都顯示Sony想把這台當作IPOD一樣賣,概念是卓越的,設計也不錯,但是電力,消費者使用習慣,以及相對較高的售價,使得 他未能走紅,但是這台可以當作Sony設計出發點的原型機!


W – compact and versatile , great shot for everyone(W300-high resolution performance / W170-wide angle/W80-colorful / W55/35-basic high stamina)
如果有人說Sony只是賣外表,那我會很嚴重的質疑他是否有用過W系列的機種,當Sony不必執著在新概念機的發展下,還有人妄想在DC技術上勝過他? (呂布?)蔡斯授權的鏡頭也將得以舒展身骨,老實說,T系列是Sony的傑出代表,另一方面,也成了他的原罪,拖累W系列。


S – affordable performance / smarter , slimmer
S系列則是Sony相機全線裡面最讓我納悶的部份,他的角色是什麼呢?單純的低價戰鬥機種?可以看到的是連carl zeiss的字樣都不見了,要說裡面還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就是還有Sony撰寫的軟體在裡面了,低價機種區,也就是廠商軟體的較勁區,Smart是吧!?



H – hi-zoom and semi-pro(H10-compact 10X / H-semi-pro)
乍看都是高變焦的兩台,其實在設計出發點也有微妙的不同,H50提倡的是輕巧隨身???張張都是經典時刻,H3提倡的則是輕鬆拍出好照片,我想,很明顯 的,H50那句輕巧隨身我們就自動略過巴,一個著重拍出經典以及翻轉lcd(微距以及人像很看重的腰平觀景),一個是輕鬆還支援full HD?前面的專業使用後面的家庭分享應該是很輕鬆可以分辨出來的東西了


講到sony這一段應該算是最容易引戰的廠商了,對筆者而言,他則是最有趣的一個廠商,他大膽的敢進行一些創新,而且都是屬於殺手級應用的創新,常常想要 顛覆市場,而他的確也有這樣的可能性進行這樣的計畫,Sony T系列就是這樣性質的產品,從擷取影像資訊端的相機,想要去撈影像呈現的領域(也就是原本相片沖印的領域),並且進一步想要整合了(分享-無線傳輸/數位 相簿),當然其他廠商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kodak很久以前也有這樣的概念性機種,讓數位相機一旦接上底座就化身數位相簿,更進一步的


還是要結合傳統能夠印出照片,方便分享系統(easy share system)也就成為了kodak主打好一陣子的重點!


當然還有fujifilm的pivi系統也是爭奪相片分享以及呈現的新時代產品,礙於篇幅,在接下來講到傳統底片大廠系列時候,自然是會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