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小觀點:給購買DC新手的忠告--認識相機種類


消費性的機種基本上都是針對特定的市場產生的,一體成型,沒有單眼相機可以針對不同場景換鏡頭的擴充能力,因此相機的類型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被決定了,挑選DC自然更要格外小心注意!


一、隨性而且隨時拍攝

首先,最具爭議性的相機就是超級輕薄相機,通常相機輕薄到一定程度,會對畫質有所犧牲,更可怕的是SONY的T系列居然連光圈也犧牲了,NIKON的S系 列也不例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急別急,有空可以去傳統傻瓜相機的市場看看,那些高價的傻瓜相機甚至還是定焦,光圈也不大(以LC-A或是ROLLIE 35S來說),也不過都是F3.5左右,要知道,這種相機的拍攝場合是什麼呢?就是你走在天氣好好的路上,突然看到有趣的事物就想要馬上的拍下來,這時候 相機的畫質固然重要,但是有另外幾個更重要的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 :

A.不要驚擾到目標(LEICA M系列,ROLLIE 35,都以輕巧的快門聲受人喜愛)

B.反應要夠快夠快夠快(傳統來說,要靠相機使用的熟練度來補足)

C.要能若無其事的走開要達成這三點,很明顯,潛望式的設計會相當的棒,因為他不用伸出鏡頭,不會驚擾也可以若無其事的走開,另外要求的就是相機反應和對焦要夠快了,這部分SONY絕對是相當的稱職,至於光圈大小?以前只有100度底片能用光圈F3.5都沒再說話了,現在可以靠著相機犧牲畫質來使用 ISO400又可以達到3X變焦,絕對是一大突破了阿!!!(而且走在路上的人文街拍光線通常不會有不夠的問題)所以下次要罵這兩台的時候,請先確定一 下,你是他們量身定做的客戶嗎?

(編按,怎麼覺得好像沒到三點,這部分怪怪的,記得要多寫兩篇相機文還我XD)




二、專業(感謝sim3000網友提供上圖照片)
專業的機種有幾個必備的重點
a.優異的鏡頭規格
b.完善的擴充性
c.良好的操控感
d.RAW或是TIFF檔的提供
e.優秀的成像

從廠商的角度來看專業DC,通常會把專業DC當作自家的招牌來設計,因此照片成像絕對不能弱,而優異的鏡頭規格與操控感則是自家技術的展示。又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會買專業DC的人一是有商務使用的需求二是對優秀相機的追求,因此,實用上來看,商務使用會有輸出大圖的機會,RAW檔和TIFF檔的提供是必要的,完善的擴充性使得相機能創造各種商務需求的圖片。

從追求優秀相機的角度來看,專業相機不能輸,無論是想要外掛鏡頭或是閃光燈都一定要做得到,比較鏡頭規格,操控感與專業感的來源-快捷鍵也是必備,更別說照片成像了,不過集廠商心力於一身的專業機,售價通常不很友善阿。


三、旅行
旅行最時常拍攝的就是風景,通常要有28mm左右的鏡頭比較能紀錄當下對風景的感動,但是廣角的鏡頭又不好做,因此旅行機種就一直在更廣的鏡頭與體積還有電力三方爭執不休。

有趣的是,在眾多廠商擠盡腦汁在取得平衡點的同時,有些廠商像是PENTAX,OLYMPUS,CASIO等等卻選擇捨棄這些被認為理所當然的重要因素,轉而開發潛水,防水,防撞,甚至電力超強的機種,畢竟,旅途中能否留下美好的景色雖然是很重要的一點,但是一台可靠,隨時都準備好幫你留下動人一刻的相機,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活動紀錄
12X變焦相機的外表讓很多人搞不清楚就想要衝下去了,然後沾沾自喜的認為買了個高階的相機。錯,他們並不是高階的相機,他們是一種為了機動性還有方便性和畫質妥協的相機。以CANON S5IS和NIKON S10作為例子,他們都具備了38~350MM以上的焦段,這對於外出的活動記錄是相當需要的部分。

其中S5 IS還有防手震系統,可以有效的讓你在人群之中拍照到你想記錄的畫面(擠阿!),換成SLR同焦段的話(先不計算防手震系統,會更重,先當作ISO400 和DC的防手震系統互抵),相信我,你會瘋掉的,重的亂七八糟,一場活動下來少說也要個一小時,我絕對的敢擔保你一定會手酸到晃動不已(因為我不到40分鐘就快不行了),甚至到隔天還是手軟。

這樣,接下來的行程你還要玩什麼呢?拍照終究只是附帶的,和女友出門去玩就是該開開心心的出門,輕輕鬆鬆的回家,把自己弄到殘廢又沒有錢賺,何苦?而S10他光圈小,問題一定很大的阿,可是他輕巧!他像是一台超機動的街拍相機,讓你可以很輕鬆,甚至不用多一 個包包的出門,然後記錄每個你想抓下的畫面他讓你可以和女友自拍,也可以抓道路上看到可愛的鳥兒,只消你多帶個隨身行的單腳架當柺杖或是小小的三腳架,他就可以滿足你旅行的活動記錄或是街拍.。


五、微光拍攝
老實說,照現在人的生活習性,很多人都是夜晚出動的,用相機的時刻也只有夜晚,弄了半天一堆消費機夜晚都是一團模糊,實在讓人很灰心!?基本上是這樣的,光線不足最快的辦法就是自行製造足夠的光線給他,所以有不少相機提供了外接閃光燈的能力,可以使得你有滿意的室內照片。

但是外接閃光燈之後,通常體積到了很多人無法忍受的情形,所以開始有不少相機在相機本身的抑制模糊或是根本性的提升相機的感光能力來使得輕薄相機在室內活 動記錄的時候也變得可用,不過畢竟是增強而已,和直接人造足夠的光線是不同的,不過人造光線需要更多的技巧,也使得這種增幅機大受歡迎

以上,除了娛樂性質的相機難以分類之外(實在有太多奇妙的噱頭),可以看得出來廠商推出的相機多半還是以體積和鏡頭的性能作為市場區隔的指標,這是從底片相機發展以來的做法。但是大眾對微光拍攝,環境克服能力,電力,新科技導入(比如說觸控式LCD)等因素的重視.使得相機大廠被迫開始改變思維去發展相機,也使得相機變得更加多元,好相機的定義也從以往的規格定勝負到了需要深入體驗,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