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啟動:亞馬遜著火了!(二)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亞馬遜推出的Kindle和Sony Reader的許多相同與不同之處,然而,Kindle和Reader最大的差異,應該在於其買書的便利性,而非閱讀上的舒適性。

Sony Reader在價格上比Kindle便宜一百多塊美金,需透過安裝於電腦中的軟體Sony Connect才能買書,像這樣結合電腦軟體與網路書店的購物模式,跟蘋果旗下的iPod和iTunes很像,蘋果因為在數位音樂播放器上所獲得的成功,決定將這樣的購物模式複製到另一項同樣具備上網功能的產品-iPhone,但在此同時,亞馬遜卻早已將其便利的網路販售經驗,帶到電子閱讀器裡。

就像在網路書店中,亞馬遜十分強調Kindle所提供的商品的豐富性,這對一個專門用來閱讀(或是觀看影片)的電子產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消費者無法像平時可以買CD將歌曲傳到iPod一樣,那麼容易找到合法的內容來源。Kindle擁有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百大暢銷排行榜中百分之九十的暢銷書籍,整體「藏書」超過9萬本,相較之下,Sony Connect的規模就遜色多了。Kindle的整體購物流程就像到實體店面購物一樣順暢,亞馬遜一直在網路交易上是扮演創新者的角色,蘋果甚至向其申請 「擊點購物」(one-click purchase)的專利使用允許,好運用在旗下的網路商店及iTunes。

不幸的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這種快速結帳的功能未必能為亞馬遜吸引更多的反科技知識分子或是D世代,但透過鎖定特定消費族群,Kindle應能達到不錯的成績,而這種可攜式電子產品正是Google、Yahoo、MSN等網路大老長久以來夢想的產品。

後者曾經推出過MSNTV及短命的MSN Companion。雖然賣書只是亞馬遜眾多服務中的其中一項,但就像其子公司Lab126(按:Lab126主要業務是為亞馬遜的消費者推出各項消費產品,Kindle就是其最新力作)說的,Kindle能以亞馬遜現有的商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或許不久後,AmazonMP3或是Amazon Unbox等隨身型播放器也會陸續出現。

至於和亞馬遜合作推出「WhisperNet」服務(透過EV-DO網路服務,讀者可以用Kindle登陸亞馬遜書店購買下載書籍及期刊,連線費用則由亞馬遜負擔)的Sprint,這應該是其展示WiMAX的最佳機會-除了Kindle並未使用WiMAX之外,這或許和媒體不太強調「價格便宜才是王道」的現象是個巧合,卻讓人開始懷疑,WiMAX是否真的是這類型電子產品唯一的選擇,又或者是Sprint只願意提供EV-DO服務。

無論如何,對不使用手機或其他網路連線裝置的無線網路客戶來說,Kindle的成功證明了其所代表的概念,而這也成為Verizon Wireless為了與連線模式更開放的WiMAX一較高下,計畫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推出的「bring your own device」(按:不限任何裝置或系統,皆可使用其無線網路服務),豎立良好的示範。

而對消費電子產品來說,Kindle則代表了下一個風潮-CE 2.0,也就是將硬體、軟體及服務合而為一,在亞馬遜的例子中,閱讀軟體能夠儲存在Kindle中,並且隨時連結到無線網路,而快速的網路連線速度則讓電子產品得以為使用者及製造商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由於這樣的商業模式為亞馬遜創造出穩定的收入,且頻寬需求降低,有助於提供更多的商品內容,使得Kindle得以成功,但對其他想要仿效的業者來說,提供免費的網路連線服務或許不成問題,卻未必能從中獲利,或是打平成本,但無論如何,Kindle仍然為可攜式電子產品開啟了新的一頁。

[原文連結]
[作者:Ross Rubin]
[翻譯:Judy Yen]

擊點看其他的數位啟動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oss Rubin目前在市場研究與分析公司-NPD集團擔任產業分析總監,其blog網址為http://www.rossrubin.com/outofthebox,本篇專欄儘代表其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