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禁書|獨立書店狹路生存 圖書館下架潮激發市民搶救舊書

岑蘊華說,開一間書店就是想鼓勵更多人看書,「如果能夠賣的書愈來愈少,對書店的經營有很大困難。」
岑蘊華說,開一間書店就是想鼓勵更多人看書,「如果能夠賣的書愈來愈少,對書店的經營有很大困難。」

大城誌報道】由「讚賞公民」發起人高重建牽頭的備份香港新書計劃,第一站落在旺角獨立書店「留下書舍」。書店創辦人之一岑蘊華說,這個時代,保留很難,很多事物會在一夜間失去,希望大眾思考,為何會有這個計劃出現,就是有人憂慮,眼前看似理所當然的書籍,有一日會被消失,出版界和獨立書店或會面臨進一步限制。

留下書舍為備份新書(UBR無條件基本讀者計劃)揀選「佔中三子」之一朱耀明牧師撰寫的《敲鐘者言》、傳媒人楊健興撰寫的《點評?點評!》、紀錄片導演及學者撰寫的《憂鬱的編年》等16本書籍或刊物,供市民認購捐贈。

截至三月中,清單上近三分之二的書籍或刊物已經售出。岑蘊華說,大多讀者價值觀相近,支持計劃,加上書量不多,執行不複雜,要達成目標不算困難。

他覺得,這個時代,保留很難,很多事物可以在一夜間失去,「我會形容,如果你有想法,想找地方實行,我們都是願意嘗試的場地。能夠做有意思的事,都是我們開書店的目的。其實我沒甚麼可以做到,只是幫忙出個帖文,有客人來的時候,幫忙解釋一下。」

這句「沒甚麼可以做到」,但就在他的書店,可以找到很多在公共圖書館找不到的書籍。「你問有沒有壓力?當然有的。」但他坦白說,這些書被圖書館下架那段時間,卻是獨立書店生意最好的時候,市民蜂擁而至買書,當中不少還是舊書。「我覺得書本被下架,令讀者有危機意識,原來有些書是會消失,但這些事情,同時也令一些舊書,有了第二次生命。」

他說,目前沒有一個名單,指明甚麼書不可以賣,未有法例、未有個案前,他們不想自閹,但如果有了新法例,也不得不回應法例。「圖書館下架書籍,只能說是一個決定、一個選擇,但如果有了法例,就是合法和不合法,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們做書店,當然一切都要合法。」

「你問會不會愈來愈難做?我覺得會。」他說,開一間書店就是想鼓勵更多人看書,「如果能夠賣的書愈來愈少,對書店的經營有很大困難。」

他覺得,這個計劃對於社會的意義在於,一種意識上的提醒,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將來會如何?他希望大眾思考,為何會有這個計劃出現,就是有人憂慮眼前的書,有一日會被消失,出版界、獨立書店或會面臨進一步限制。

【香港禁書系列報道|大城誌】

1|康文署拒公開圖書館購書單 申訴專員裁定不違規 「披露會令本港保安受損」

2|公共圖書館新書量倒退80年代 首季僅9本中文書上架 包括價值觀教育、23條諮詢文件

3|本港下架書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可自由閱覽 李怡、戴耀廷著作他方「獲釋」

4|高重建夥獨立書店備份香港新書 盼每年保留300至500本刊物

5|獨立書店狹路生存 圖書館下架潮激發市民搶救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