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見人|壯大學生心靈 情感教育不是即食麵|吳大琪專訪(下)|Yahoo

吳大琪說,情感教育不是「即食麵」,也正正是對其中的不理解,令情感教育發展不算順暢。
吳大琪說,情感教育不是「即食麵」,也正正是對其中的不理解,令情感教育發展不算順暢。

特約記者:冼麗婷

攝影:張志華

【Yahoo 新聞專訪】

資優,是天賦潛能,現實裏,也是不快樂的緣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資優計劃」課程主任吳啓賢說,一般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差異不會太大,但資優生很多時出現不同步發展問題。例如,一個八歲學生,可能只有七歲高度,六歲情感,卻有着十二、十三歲思維。學生可能過於完美主義,或是有強烈正義感、或是成人批判思維,但箇於小孩子的軀殼,在成人世界,無能為力,因而感覺挫敗和焦慮。

某方面特別成熟、優異,成為與同輩的差異,這種差異,令兩者在溝通及相處出現困難。所以,資優生在學校或正常同齡圈子,可能缺乏朋友,或被同輩排擠,影響心理及情緒健康,也影響學習,變成不快樂的源頭。

資優生被社會遺棄?

曾任資優學苑院長的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吳大琪接觸過不少資優生,了解他們有着不快樂的學習經歷。「首先,資優學生不代表他們的成績一定很好,第二,通常老師都不喜歡他們。」他說,資優生正正是有特別教育需要(SEN)的一群學生,如果有適當引導,可令他們發展才華,否則,他們會變成「問題學生」。

林林總總的資優生,只有少數有全面發展。吳大琪說,有些資優生行為或表達比較奇怪,「在課堂上,老師講課時,他忽然會講一些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同學不明白,沒有人理會他,令他傷心。」別人以為這些學生很「麻煩」,其實他們內心很多問題,包括情緒問題。

青少年成長到某階段,開始不跟父母聊天,資優生更加嚴重。加上不同步發展問題,一般學校未必能夠支援。吳大琪形容,某程度,他們是被遺棄的一群。他指出,世界上很多資優生都達不到應有表現(underperformed),在一些國際會議上,早就發表過最少有百分之五十資優學生是 underperformed,主要因為這些學生的潛質與學校所唸學科不同,或是潛能興趣與家長的期望有衝突。他聽過不少資優生分享學習生活的挫折及不快樂。

以往在資優學苑的做法,就是連結父母自行組織支援小組,讓在學校裡可能沒有 peers(同伴)的資優生聚在一起,給他們一個空間去 mingle together(相處),對他們的父母來說,這是最不浪費金錢又有效處理子女各式各樣問題的方法。這個特別群體,有點像病友小組,互相明白大家的問題及需要,互相支援,享受朋輩相處的快樂,沒有被遺棄的感覺。

資優教育學苑會安排活動給學員一同參與。學員都是資優生,彼此都明白對方,擁有了外界較難獲得的同儕支援。(圖: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資優教育學苑會安排活動給學員一同參與。學員都是資優生,彼此都明白對方,擁有了外界較難獲得的同儕支援。(圖: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沒有選擇自由 讀港大醫科也極不快樂

部份資優生的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一方面不了解資優子女其實跟普通學生一樣要面對很多問題,也希望發展自己的興趣。「最典型例子,學生數學好出色,父母認為他應該入讀醫科或是法律系,但兒子不喜歡,那就出事了。有些資優學生家長會說:『我已給子女 freedom。』但那個自由,就是在法律或醫科之間, 二揀一。子女不喜歡,便感到挫敗及沮喪。」

他遇過成功升上港大醫學院的學生,也強烈表達在學習的成長路上並不快樂。現實中,家長往往不容許子女發展被視為「冇用」的科目。例如,怕學習音樂耽誤時間。吳大琪說,年紀較小之時,例如五、六年班開始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興趣,他們通常願意接受,「通常到了中三以上才不聽話。」

想處理好情緒 要有自信和 self-motivation

吳大琪認為,鼓勵全面發展,可以投其所好,例如,學生對化學有興趣,但英文較弱,可以讓他們接觸有趣的英文化學書籍,以興趣動力衝破英語障礙。如果他們喜歡研究植物,但考試成績不理想,也應給予正面鼓勵,讓學生在興趣中建立自信及快樂,克服困難,而不是只要求他們勤力讀書。「當一個人不斷有挫敗及負評,難以發揮所長,不斷說他做得不好,會令他失去自信,不知應該怎做,也就會失去自發推動力(self-motivation)。好多研究說,要有 self-motivation、自動自覺的學習能力,才能成功。」

因為曾在美國著名貝爾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吳大琪接觸過出色人才,往往是 IQ 與 EQ 都很高,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有良好情緒及心理質素,很多人都可以表現出色,只要環境配合,堅持信念,無論資優或是平凡一點的學生,在教育裏頭,給一點情感支援,都有機會做到表現出色。

吳大琪相信,只要有良好情緒和心理,不論是資優的,還是平凡的,將來一樣發揮得好,可以有成就。
吳大琪相信,只要有良好情緒和心理,不論是資優的,還是平凡的,將來一樣發揮得好,可以有成就。

Well-being 情感教育

吳大琪本身是研究凝聚態(Condensed Matter) 的物理學家,曾獲裘槎優秀科研者奬。大約 2004 年開始帶中學資優生參與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他期間觀察所得,能拿取數學金牌的學生,最後因為不適應學習生活,發展不如理想。他看到,資優生的人際關係與情感,是影響他們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其後他資優學苑任院長六年,期間推行情感教育,看到正面效果。他解釋情感教育的福祉或幸福感(well-being) ,令學生學習成功,有良好人際關係,感覺生命有意義。但是,能夠事事順心?有那麼發達的人生嗎?即如吳大琪 2020 年離任資優學苑,回歸科大後想推動「well-being」課程,也並不算成功,他認為主要原因是欠缺資源推行小班及活動參與的課程。

情感教育精髓是自發學習

九十年代末,美國著名正向心理學學者 Dr. Seligman 提到幸福感(well-being)的五種元素,也是簡稱 PERMA 的理論,包括 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Engagement(全心投入做熱愛的事);Relationship(建立正向人際關係);Meaning(各種生命意義);Achievement(成就感)。

這種正向心理學認為,在學校教導學生認識 well-being 理論及實踐,可以建立積極及健康心靈。吳大琪認為,PERMA 是很好的理論框架,但很難在大班教學的課堂推行。Well-being 教育的精髓是不能強迫學生跟從固定模式練習,即如學習音樂、寫作、行善,不能模式化,更不能強迫,適宜透過小班教學,啟導學生主動學習,這正是 well-being 教育最困難卻又可以很偉大之處。

Dr. Seligman 提到幸福感(well-being)的五種元素,簡稱 PERMA。他們包括 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Engagement(全心投入做熱愛的事);Relationship(建立正向人際關係);Meaning(各種生命意義);Achievement(成就感)。(圖:賓夕法尼亞大學)
Dr. Seligman 提到幸福感(well-being)的五種元素,簡稱 PERMA。他們包括 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Engagement(全心投入做熱愛的事);Relationship(建立正向人際關係);Meaning(各種生命意義);Achievement(成就感)。(圖:賓夕法尼亞大學)

吳大琪說,well-being 是透過主動實踐,做一些令情緒平靜、感覺愉快幸福的事情,那不是即時的快樂,類近修為,「譬如,幫人令你感覺愉快。但如果你懷着目的,因為想愉快才幫人,那樣是行不通的。行動要發自內心,例如稱讚別人應出於真心。」

這種行為,可以包含宗教思維,但不等於宗教;不等同見心理醫生,但專業治療師用起來,也有助預防及治療精神病及情緒問題。情感教育是啟發漫長的知與行的實踐,「現在大家都 look for(尋求)即食麵,但這些不是即食麵,是很 long-term(長期)的,所以,我不會迫學生做,我會告訴學生,這些東西是四十、五十歲才會很見效。」最自由的教與學,是有不依從的選擇,吳大琪甚至會對學生說:「你們現在不做我完全明白,不過如果你早些知道,將來你會發覺有用,這是我和學生講的 message(訊息)。」

教育不容易,卻也美麗,今天看到花,明天才有果。明白,才會等待。

吳大琪都說,情感教育的內容,學生未必一時就能聽得明白並且會善用,但教育就是需要時間,他相信情感教育始終對學生有用處。
吳大琪都說,情感教育的內容,學生未必一時就能聽得明白並且會善用,但教育就是需要時間,他相信情感教育始終對學生有用處。

【冼麗婷昔日文章】

情人童話 當名門法國男愛上賴恩慈

堅持祖輩桃花園 新一代花農心願人人笑春風|Yahoo

人文、情感教育 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吳大琪專訪(中)|Yahoo

同學,你為何不快樂? 吳大琪:世代轉變 層層焦慮壓碎心靈

好想買一棵真聖誕樹!訪西貢樹場以香氣換一個「森林」的朋友

吻別 SEVVA 中環回憶 永安姐妹的詩情畫意

SEVVA 明年五月結業 郭志怡與香港的大膽想像時代終結

《4拍4家族》票房能起死回生? 導演賴恩慈以野孩子力量頑強應對挑戰

深水埗長發麵家最後一夜 70 年排檔味道昨晚淡然落幕

專訪傅浩堅(上)運動科學專家傅浩堅 詳談網球場上的壓力與優雅:黃澤林如何絕地反勝?

專訪傅浩堅(下)我們輸在基因?傅浩堅:香港網球需要多 20 個黃澤林

專訪李立峯(上) 記者一句話感動新聞學者:「繼續存在就是意義」

專訪李立峯(下) 生存不是躲起來 記者在壞環境保持堅韌

【資深人物訪問記者 冼麗婷】

在 slasher 新世代,冼麗婷是香港記者 / 作家 / 人物寫作導師 / home baker。咀嚼人要時間,寫字要時間,等天然酵母開心要時間,用百分之二百真誠,等待深刻的味道,這是她做人、造麵包的樂趣。

在 Patreon 建立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一年,因為會員支持,讓她能繼續訪問、看書。讀張愛玲、馬奎斯、米蘭昆德拉寫世情;見人寫人,聲演說人,憑文學的直覺與多年新聞人的訓練和價值觀,無論時代怎變,堅持寫真實故事。

WriteHouse 不變,天下人字裏相逢。見字,如家。

訂閱 Patreon 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冼麗婷,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於香港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著有《見字如見人》。

冼麗婷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