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談到視覺特效,很多人會將之與「後期製作」或「動畫」混為一談。全球頂尖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的行政總裁謝安對此表示,其實視覺特效覆蓋電影製作的前、中及後期,例如在收到劇本後他們就會開始為導演製作草擬圖、電影預視、電影預演,然後劇組才會開始正式拍攝,並於拍攝完成後再進行後期製作。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總部位於香港的數字王國近年參與多部漫威(Marvel)作品,謝安更打趣表示公司非常榮幸能「毁滅世界」九次之多。他表示在1993年數字王國創立的時候,一部電影的特效可能佔總預算的20%左右。但在今天,以《復仇者聯盟》及現時普遍的大製作為例,特效預算都會佔總預算的一半以上,印證了視覺特效在電影業越來越重要的說法。

中國電影特效水平不輸歐美 市場風氣限制發展空間

被問及中國以至亞洲的電影特效水平為何未及歐美時,謝安認為其實前者的水平完全不輸給世界上任何地方,甚至在創意上有逐漸超越之勢。可惜的是亞洲市場的電影製作人偏向將大部份的預算放在演員身上,令特效製作人「巧婦難為無米炊」。在多數只有10%預算的情況下,出來的成品當然亦大打折扣。事實上以漫威為例,它為鐵甲奇俠、雷神或蜘蛛俠選角所採用的演員,在當時也非超級巨星,相反地漫威是以IP和故事來帶動電影票房、並將演員「捧紅」。而這種例子在亞洲市場可謂非常罕見。雖然如此,但數字王國作為一家紮根於香港的公司,仍致力發展大中華區的市場,而近年亦有在亞洲市場製作出一些出色的作品。但可惜的是,近年跨國、尤其是中美合拍的電影減少,電影全球化的趨勢減緩亦令電影特效的發展好像各自為政,未能齊驅並進。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人工智能發展對電影特效市場的影響

人工智能近年發展神速,而電影特效行業可能是最受影響的行業之一,而當中的「利」似乎大於「弊」。特效製作說穿了主要是由數據驅動,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消化這些數據,從而產生圖像以至影片。謝安舉例說當年在製作《奇幻逆緣》的時候,為男主角後製其90多歲樣貌的片段就需時半年,而且花費的預算亦很高。但以現時的技術來說,虛擬人已經可以即時生成,甚或可以完全不需要演員演出。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視覺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瞄準虛擬人市場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拓展龐大商機

想當然地,「演員不需要演出」的做法引來了一些道德上的爭論,但恰逢新冠疫情,這反成了電影業的救星,令其在防疫隔離期間不至完全停擺。但問題在疫情結束後再次浮現,包括令眾多電影從業員失業,又或肖像權的問題等,又例如老一輩的賣座演員可以藉科技在螢幕上永保青春的話,年輕演員如何出頭?此外虛擬人技術甚至能復活已故演員,因而所衍生的道德問題只會更多。但從正面角度思考,謝安相信虛擬人與AI的結合將造就嶄新的商機,試想像如Siri或ChatGPT能以度身訂造的人面姿態出現時,大家將能夠與喜愛的明星或過世的親屬對話,而這將會是一個革命性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