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分享引入 STEM 教學的挑戰和成果

最重要的是人材,然後其他的都好辦。

包括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學科的 STEM 教育課程,是全球教育界的熱話,著重訓練學生的數理、創作、探索能力。為此,很多科技品牌都希望能參與其中,推出了各色各樣的教材產品來協助進行 STEM 的課程,我們也有報導不少。然而,站在校方的角度,他們應該如何整合這新元素到自己學校裡面呢?小編趁著 Apple 舉辦的一場 STEM 教育研討會的機會,跟現任馬鞍山靈糧小學的陳美娟校長請教一下,同時也聽過哈佛大學的 Todd Rose 教授對於現代教學的研究,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Apple STEM 研討會
Apple STEM 研討會


我們就首先從 Todd Rose 教授的研究結果來開始吧,因為他透過週查和研究,肯定了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之大,其實是不太可能以統一、平均的教材來施教——套一句孔夫子的說話,就是需要因材施教。然而,單就香港的學習環境來說,一個老師要應付最少二十個學生,到底要如何才能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曲線來施教呢?這裡就是 STEM 教材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透過教室管理工具,老師就可以在經分析的報告之中,了解每個學生的進度和水平。

Apple STEM 研討會
Apple STEM 研討會


陳校長在分享她在學校推行 STEM 教學的時候,就正正遇上了大家都可能在問的問題,STEM 能幫到多少?會不會反而為老師帶來額外的負擔?陳校長說在推行 STEM 的初期,的確有一名老師表明反對學生以平板電腦做為教材。幸好的是這個老師也是個理性的人,他寧可自己辛苦一點都要親身教導兩個班級,一個使用 iPad 上課,另一個沒有。經過多次的考試之後,學生的成績並沒有因為平板電腦的出現而下降,這也釋除了家長們的疑慮,順利讓這自攜平板電腦的教學安排得以向全校推廣。

在此之外,陳校長的學校也引入了多種 STEM 教材,像是 Micro:bit 電路板、Fischertechnik 積木、擁有較好電腦設備的班房等。但在眾多資產之中,陳校長感受最深的還是人材。因為她認為縱使有多好的教材,但也需要有好的老師可以適當運用才可以。在此,她特別提到學校裡的一個原・問題學生在 STEM 教育的循循善誘之下,最後成為愛上讀書的孩子,這是最讓她深刻的經歷。

Apple STEM 研討會
Apple STEM 研討會


在同一個場合裡,其實也有多家學校展示他們的 STEM 教學成果,包括學生們在老師教導基本編程知識後,利用 X code編寫的問題遊戲 app、利用 Keynote 動畫的演示等。另一邊廂,還有些廠商展示如何用 AR 來學習生物構造、簡單編程就可以控制 Sphero 機器人走動的工具等。

這樣逛了一圈,雖然小編不是離開學校很久,但也認為今天的學生相當幸褔,因為他們的教材已經不限於書本文字,而是有更多的工具可以發運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