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X 評測:美,就許你為所欲為!

只有這樣程度的驚艷才值得去遷就。

華為的 PMate小米的 MIX 這些系列為人所熟知以前,Oppo 的 Find 產品線一直是陸產手機中當仁不讓的頂級旗艦代表。這也解釋了在該系列新機杳無音訊的四年當中,為什麼總有人對 Find 這個名字念念不忘。而如今 Find X 選擇在手機行業邁向真 · 全面屏的節點上「出鞘」,想要靠厚積薄發的實力一鳴驚人、重新確立自己業界地位的決心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了。

不過啊,同樣瞄準了這個時機的還有 Oppo 的兄弟廠商 Vivo,後者的 NEX 在追求「全面」這件事上,跟 Find X 雖然各有方向,但最終的成品卻稱得上旗鼓相當。所以筆者也覺得要在完整體驗過兩款產品以後,才能給兩者做出對應的評價。若是你對 Find X 更感興趣,可以先在本篇文字中聽聽筆者的看法。如果你之前已經讀了 Vivo NEX 的評測,那今天這篇肯定更不可以錯過啦。

外觀及手感


考慮到 Oppo 跟 Vivo 比較特殊的業內關係,在 NEX 之後 Find X 也選擇以相近的思路來攻克全面屏難題,其實是可以預料的事情。只不過筆者沒想到的是,Oppo 會如此大膽地貫徹將整套相機組全部做成升降式的激進方案。這種設計對手機內部空間的把控要求極高,敢在量產機而不是概念機上這麼玩,老實講 Oppo 的勇氣是相當值得欽佩的。

而從最終的成品來看,Oppo 的工程、設計團隊也真的是有冒這個險的資本。Find X 頂上的這個升降件,在收起的時候完全跟機身的其它部分融為一體。從正面看,它的上緣並沒給額頭部分增加太多的寬度,幾乎不會影響到顯示區域外的無邊框效果。再翻到背面,為了封閉機體而多出來的那一小塊弧形陶瓷蓋片,看起來就好像老 Moto X 經典的「拿破崙帽」。它和後蓋間接縫處的那道圓弧,不管跟背面的 3D 玻璃還是頂部、底部的「月牙灣」凹槽都相得益彰,在筆者看來是這款手機上堪稱點睛之筆的地方。



在升降件被電機推出來以後,你會發現主相機組(雙鏡加閃燈)、自拍相機、聽筒、距離感應器和 3D 結構光組件(點陣投影機、紅外線補光燈、紅外線相機)全被整合到了這一個滑塊之中。這些東西都被攏於一處,才換來了 Find X 一張乾淨的「正臉」。而對應的代價當然也是有的,除了組件選擇上的尺寸限制外,缺少彈簧緩衝保護升降機構的 Find X,在跌落時損壞的機率估計比裝有彈簧的 NEX 還要高。單純以下墜時加速度計判斷結果來收起滑塊的官方防跌方案顯然不是萬無一失的,而 Oppo 設計的保護套又沒法兼顧到最該加防的頂部。對手滑族來說,可能最該慶幸的,就是這個升降件的維修價格並不算貴了...

在使用過程中,這個激進的設計會逼著你去改變一些用機的習慣。比方說沒了指紋識別以後,雖然 Find X 在各種光線環境下對著臉解鎖的速度都很快,但它跟 iPhone X 一樣在盲解的效率上是比不過掃描指紋的手機的。而且因為每次解鎖都需要拍臉,Find X 的滑塊利用率實際會遠遠高於 NEX(不過官方給出的壽命估計也夠用幾年了)。這樣的前提下,升降件的表面就會比較容易沾到灰,對愛乾淨的人來說就需要經常去擦拭手機了。另外在早期版本中,系統對滑塊升降的邏輯設定也有點問題。比如說在拍照介面進入相冊預覽時滑塊也會收回,筆者的手指被夾到過好幾次。好在後續的韌體已經進行了改善,現在已經基本沒有這樣彆扭的體驗了。


但是,就算 Find X 在日常使用時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便,你要問筆者願不願意遷就,筆者的回答還是甘之若飴。理由跟 Oppo 一樣,所有的犧牲、妥協都是為了那片幾乎撐滿到邊緣的螢幕。Find X 把左右邊框收窄到了 1.65mm,頂上還剩 1.91mm,用上了 COP 封裝技術的下巴也僅僅只有 3.4mm 之寬。兩側的曲面更進一步起到了將中間顯示區域凸顯出來的效果,點亮裝置之後,說眼裡、手上都只剩下螢幕感覺也一點都不為過。是說,同樣接近真 · 全面屏的 NEX,它的視覺衝擊力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超大的尺寸,而 Find X 就純粹是靠無邊框效果讓人眼前一亮了。

而 Find X 的背面,雖然不至於有正面這般吸睛,但在不同角度光照下能呈現出漸變色澤的設計,也給裝置增添了好幾分典雅、精緻。值得一提的是,在沒看到規格之前,筆者完全沒想到手中這台機器最厚的地方竟然有 9.6mm,可見前後雙曲面是多麼地顯瘦。而 186g 的重量,個人認為也正好落在不累手又能顯質感的那個點上。最後,Find X 的這套人臉識別系統,升起和掃描的速度都很快,體驗不輸給 iPhone X 的 Face ID。掃描密度雖然只有 Apple 方案的一半(15,000 點對比 30,000 點),但也已經到了足夠完成行動支付的水準了。

螢幕


如果單論視覺上的觀感,Find X 所用的這片 6.42 吋 2,340 x 1,080 AMOLED 螢幕亮度不算很強,在最近的炎炎烈日下看文字會稍稍有點吃力。它的色溫看上去基本算中性,如果想調冷或調暖的話,Oppo 也提供了對應的選項。值得一提的是,Find X 跟隔壁家的 NEX 不同,系統內從頭到尾都是保持 P3 色域的。它不會根據 ICC 資訊來進行調整,所以在某些情況下畫面會有過飽和的傾向。

另外 Find X 也跟部分 Samsung 手機一樣具備「影片顯示增強」的功能,開啟之後看影片亮度和飽和度都會進一步提高,效果合不合用因人而異。至於發售後有人抱怨的非正對角度下螢幕發紅問題,評測的這台工程機雖沒有遇到,但筆者也確實在門店看見了類似的情況。如果你在意這點(你別說消費者裡真有很多人是發現不了這區別的...)但又想入手 Find X 的話,大概就只有多點耐心做好換機的準備囉。

相機


Oppo 為 Find 的後置相機準備了 16MP + 20MP 的感光器組合,主 CMOS 是 Sony 的 IMX519,帶光學防手震。兩顆鏡頭都是 f/2.0 光圈,不具備類似黑白拍攝或是光學變焦這樣的額外功能。從對硬體的選擇上,可以看得出 Oppo 是以組件尺寸為重要考量的。

Find X 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中,白平衡能保持不錯的準度。成像的顏色風格總體偏素,拍景色和拍物品都不算很討好眼睛,仍舊以將人臉拍白、拍美為第一要務。裝置的解析力可以令人滿意,而且寬容度也比預想中要好,但 HDR 在某些場景下還不夠自然。而到了夜拍時,即便有 OIS 加持 Find X 的表現還是難言理想。照片的亮度和細節不足,同時對雜訊的控制也不是很有效。另外在錄影的部分,裝置最高支援 4k @30fps 拍攝,實拍畫質跟同級 Android 手機差不多是一樣的水準。



至於對焦和拍攝速度 Find X 都還是比較快的,時下熱門的 AI 場景辨識能力它也有,不過準確度還需要 Oppo 好好調校一番。而人像 / 自拍則是 Oppo 的強項,Find X 的梯度虛化和美顏效果依然能提供較為自然、漂亮的照片觀感。另外結合 3D 結構光技術,25MP 的前置相機也能捕捉到你的表情製成 Omoji,而且可以構建屬於你的 3D 美顏模型,在可玩性上要比過去更加豐富一點。

系統


Find X 預載的是基於 Android 8.1 的 ColorOS 5.1,跟之前的版本相比美感有了一些提升,至少在筆者眼裡,是不用像 NEX 那樣要靠第三方 Launcher 才能看得下去了(而且 Oppo 也沒提供換 Launcher 的自由)。整體的 UI 風格比過去更接近原生,快速設定終於從螢幕下面回到了上面,長按圖示也會出現對應的捷徑操作選項。個人推測這樣的轉變,應該跟 Oppo 打算進軍更多歐美市場的策略不無關係吧。

Find X 採用的是帶曲面的顯示面板,所以除了已經比較熟悉的「底部左 / 右上滑返回,中間上滑 Home,上滑懸停多工」全面屏手勢外,Oppo 在裝置兩側的邊緣上也做了些文章。如果你在左 / 右側邊上連續向下滑動兩次,手機就會切回到上一個使用的 app。另外在左右兩側以相反方向滑動之後,系統就會啟動螢幕分割模式,想要退出的話用相當動作再滑一次即可。

另外跟 NEX 一樣,Find X 也配備有專門的小 O 語音助理,而且它的功能及體驗優缺點都跟隔壁的 Jovi 很像。除了常規的問答、發訊息、系統設定等操作以外,小 O 也會識別螢幕上的內容,同時也支援個人化的快捷指令教學。而仍有改進空間的地方,也是跟 Jovi 一樣的喚醒成功率。最後,估計是為了節省內部空間,Find X 並未內建 NFC 晶片。Oppo 在這件事上跟 Vivo 是相同選擇,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還是希望這兩家規模那麼大的廠商,能站出來再推動一下手機交通卡之類功能的發展啊(這個真的是用了就回不去的)。

效能及續航力


做為今年的旗艦機種,Find X 當然也毫無意外地搭載了 Snapdragon 845 這顆高通目前最強的 SoC。此外它全線三個版本都標配了 8GB 的 RAM,至少在核心硬體的組件選擇上是一步攻頂了。而在實際使用中,這一組合不管是日常還是遊戲時的效能表現,也都確實不輸同期的競品,流暢度是沒什麼問題的。要說不足,就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由複雜升降機構引發的散熱障礙。Find X 在高速運轉時,裝置的上半部分是有明顯熱感的。這對橫握裝置遊戲時的手感影響不小,買來手機以玩居多的人得要注意一下。

而在續航力的部分,標準版 Find X 內建了一顆 3,730mAh 的電池。在筆者慣用的三小時日常測試步驟後,它剩下的電量為 45%,表現中規中矩。至於充電速度方面,這個版本搭配的依舊是 Oppo 用了很久的 20W 充電頭。好在連接埠跟 Vivo NEX 一起走進新世代,總算是換上了 USB-C。充電半小時後,手機的電量能達到 53%,百分百灌飽則需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當然筆者也知道,在這部分大家更感興趣的肯定是那個配備 3,400mAh 電池,用 50W SuperVOOC 技術花 35 分鐘就能充滿的「超級閃充版」Find X。可惜這個版本筆者還沒體驗,等有機會的話再跟各位分享測試結果囉。

結語


回首過去幾年,隔壁的 Vivo 在放出 NEX 這個大招之前,Xplay 系列好歹一直在更新,真正的高階市場中始終有其一席之地。反觀 Oppo 這邊,倒真的是都在靠 R 系列這條原本的中階產品線一路打天下,真 · 旗艦的位子就這麼空著,時間久了難免給人一種不思進取的感覺。這一次 Find 更新,著實讓人等了太久,久到有人可能已經忘記了這個名字,久到有人可能聞其名而不識。

但這四年的空白,不管是出於 Oppo 的安逸還是隱忍,在 Find X 這款驚世駭俗的作品出現之後,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在如今這個誰都在追逐「瀏」行的時代,Find X 和 NEX 已經是凌霄之羽一般的存在。而在兩者之中,Find X 對美感的追求又更加決絕。沒錯,隨之而來一些體驗上的變化,的確是會讓人又愛又恨。但面對這個「偏科生」,筆者是願意給它最大限度的包容的。

畢竟說到底,就算是華(滑)而不實,那又怎樣?只要你美得舉世無雙,我就肯許你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