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 7 Plus 評測:務實

這是品牌重塑初級階段的關鍵。

不知不覺中,HMD 帶著 Nokia回歸」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盡管在去年,他們並沒有拿出一款真正符合往日大廠風範的明星機,但靠著幾款中階產品的穩定發揮,倒也在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中重新站住了一席之地。既然如此,2018 年的新品,尤其是中階系列的表現,對穩固基礎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階機是用來拓寬新市場的)。而 Nokia 7 Plus 就是 HMD 今年瞄準這部分市場的「第一槍」,那它究竟夠不夠響亮?筆者接下來就跟大家說道說道吧。

外觀及手感


Nokia 7 Plus 亮相以後,其外觀收穫的評價老實講有點兩極化。喜歡的人很吃這種有點偏 Lumia 的風格,不喜歡的人也有許多直言其醜。個人主觀來講,是偏向欣賞的一邊,白色版尤其給人好感,但可惜的是 Nokia 初期因為工藝原因只能提供黑色版的評測機。

相較之下,這個版本看起來更顯穩重,全黑底色跟褐銅色中框線條的搭配會比較適合成熟男性,不像那些金色手機般透著俗氣。裝置的背蓋以鋁材為基底上面加了塗層,消除了為保證天線功能可能導致的視覺割裂感。官方宣傳時主要強調的後背「陶瓷感」,在筆者心中不論是觀感還是觸感其實都更接近 Lumia 過去用的那種聚碳酸酯。至於豎排的雙相機,凸起的程度確實蠻明顯的,但好歹位置沒有放去左邊呀...



把裝置轉到正面,會看到 7 Plus 長條螢幕以外的額頭和下巴都不算窄。若不是右上角的 Nokia 標誌,這造型還真有點像是 Google 的當家旗艦 Pixel 2 XL。螢幕外的玻璃是 2.5D 的 Gorilla Glass,這點沒什麼稀奇。但勾勒在它邊上的那圈細細金線很漂亮(黑色的版本會比白色更明顯),頗有一點畫龍點睛的味道。

Nokia 7 Plus 那 7.99mm 厚、186g 重的機身,拿在手上肯定是算不上輕薄的。不過因為整體的質感過關,除了黑色背面有些容易留手印外,筆者在使用期間倒也沒太多想抱怨的地方。廠方在後蓋左右兩側打磨出來的弧線,增加了裝置邊角位置跟手掌的貼合度。側面不同材質間的過渡也完成得比較好,基本沒有刮到手的情況發生。值得一提的是,7 Plus 的 3.5mm 耳機孔是放在裝置頂上的,筆者知道有人會介意,所以選擇前要考慮一下。

螢幕


做為 Nokia 旗下第一款用上 18:9 螢幕的手機,7 Plus 並沒有追隨 OLED 的大潮流,而是採用了一款 6 吋 2,160 x 1,080 的 LCD 面板。就表現來說,它的優點在於色彩比較準確,色溫有一點點偏冷(系統內沒有提供調節選項),感覺會是不少人喜歡的風格。不足之處是最大亮度並不算很高,在室外陽光下使用時,有一定機率會看不清楚,這倒是有點小小出乎筆者的意料。

話說,盡管目前市場中用 OLED 的手機越來越多,但用戶中因為「眼睛看起來更舒服」而追求 LCD 的人近來似乎也有上升的趨勢。對這些消費者而言,Nokia 7 Plus 的這片螢幕說不定會成為左右購買決定的關鍵點呢。

相機


Nokia 為 7 Plus 配備了一對 12MP + 13MP 的主相機組合,走的是 2x 光學變焦的路線,對應的兩顆蔡司認證鏡頭光圈分別為 f/1.75 和 f/2.6。實際拍攝中,這款裝置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白平衡的準度保持得很好。成像的色彩風格偏真實,想在社交分享時抓到眼球的話估計要仰仗一點後製。有待提高的地方一個是解析力,還有一個則是要調整一下曝光策略,現在用起來會有點過曝的傾向。說到這個,7 Plus 的自動 HDR 開啟的時機掌握得不太好,筆者在測試時常常需要自己判斷來進行手動開關。

而到了暗光場合,因為亮度保持得不錯,所以 7 Plus 拍出的照片第一觀感尚可。但仔細看後會發現控噪一般,而且塗抹較重,細節保留做得還不夠理想。至於拍攝速度,對焦和快門的表現都可以接受。前置的自拍相機有 16MP 畫素,而且用的也是蔡司認證鏡頭。因為有畫素合成,所以哪怕在暗光下自拍的亮度還是不錯,但美顏的效果就非常一般了。



是說,總體而言 Nokia 7 Plus 的拍照硬實力在同級別的手機中大概可以排到一個合格的水準。相比之下,拍攝功能這樣的軟實力倒是讓筆者眼前一亮。首先對人像模式被攝對象的邊緣處理,7 Plus 的表現比筆者預期的要好不少。而像畫中畫、前後雙相機同時拍攝這些之前就有的功能,結合好創意就能拍出很有趣的照片。另外 Nokia 還把 Lumia 上經典的「同心圓」專業模式也照搬到了新機上面,它的易用性應該也不需要筆者多介紹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版的系統中 Nokia 還在錄影介面裡整合了微博直播的功能(國際版是 Facebook 和 Twitter),個人認為是個不錯的在地化細節啦。

系統


在 MWC 發表時 Nokia 7 Plus 就被證實會加入 Google 推行的 Android One 計畫。所以其「標準」版的系統會擁有如原生 Android 一樣的純淨度,而且在兩年時間內都能獲得系統更新,三年內都可以進行安全升級。不過鑒於中國大陸特殊的情況,筆者手上這台大陸版的 Nokia 7 Plus 顯然還是會在海外版的基礎上修改。不過好在廠方只是去掉了一些 Google 系的應用,然後拿找騰訊訂製的應用商店替換了 Play 商店,最重要的 Google 服務框架是完整保留下來的,未來更新的速度和頻率估計也不會差。

那除了一定程度上的去 Google 化以外,廠方也在大陸版系統裡加入了一些在地化的改進。比如說必備的通話、簡訊騷擾攔截以及不少人愛用的「負一屏」(主介面右滑顯示各種捷徑的集合)等等。同時像應用雙開、單手模式、筆者自己很喜歡的指紋辨識區手勢(靠滑動操控通知列)都是有的,而且為了凸顯 18:9 螢幕的顯示衝擊力,系統內也提供了隱藏虛擬鍵,靠對應位置上滑動作來實現各按鍵功能的選項。裝置的 NFC 可以透過相關應用給合適的交通卡充值,不過 HMD 官方沒有類似小米、華為那樣的手機取代交通卡服務,NFC-SIM 似乎也是沒法使用的。

效能及續航力


Nokia 7 Plus 使用的 Snapdragon 660 如今已然成為了中階機的標配,結合最高 6GB 的 RAM 和近原生的輕量化系統,日常使用的流暢度是基本不用擔心的。至於重度使用時的表現,筆者在測試過幾款主流熱門遊戲後,認為 7 Plus 在效能上算是堪用。它基本能符合你對這個價位中階機的預期,而且機身散熱控制得也還算理想。



而在續航力的部分,Nokia 7 Plus 配備了一顆 3,800mAh 的電池。標準化的影片循環測試,它可以維持 14 小時 10 分鐘。而在 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遊戲的慣用日常測試後,它還能餘下近 60% 的電量。發揮實屬不錯,帶著出門應該是可以非常安心的。至於充電速度,標配的充電頭功率最高能達到 18W。透過 USB Type-C 充電半小時後,電量達到 48%。完全灌飽則需時 1 小時 52 分鐘,時長算是中規中矩吧。

競爭對手


在同樣以 Snapdragon 660 為核心硬體的這一級手機裡,市場裡最熱門的還是 Oppo 和 Vivo 的兩款「中階旗艦」,但兩者相對來說未必會給 Nokia 7 Plus 帶來太大的壓力,因為目標受眾的重疊度其實並不會很高。HMD 真正要擔心的,估計還是小米 Note 3 和錘子的堅果 Pro 2

這兩個競爭對手相同的長處都在外觀和系統功能上,其中 Note 3 的拍照也更強一點,然後兩者在價格上相對 7 Plus 也有不同程度的優勢。而 Nokia 這台機器在原生 Android 黨眼裡系統的吸引力可能更大,此外其顯示和續航力也強出一些,相較之下做工也更顯紮實。

結語


關注我站 Nokia 新聞的讀者應該都會注意到,我們在相關報導中其實都刻意強調了 HMD 在這次 Nokia 的「回歸」中所扮演的角色。Nokia 的(智慧型)手機是回來了,但這個品牌所代表的東西,卻是在經歷一個重塑而非復興的過程。在此期間,廠商要重新去了解現在這個新的市場,以及自己在其中不同於過去的定位。懷舊的情懷加在產品上做為點綴是聰明的做法,但要成功的話,基礎還得是抓準消費者的需求。

那在經過了一年左右的試探後,筆者認為 HMD 現在的確走到了正確的方向上。年初發表的二代 Nokia 6 其實已經多少讓人有了點這樣的感覺,在隨後到來的 7 Plus 上則是體現得愈發明顯。中階機主流規格(S660、4GB / 6GB RAM、長螢幕)+ 老 Nokia 元素(蔡司認證鏡頭、專業拍照模式等)+ 合理的價位(人民幣 2,299 起,約 HK$2,850 / NT$10,570),設計能找到受眾,另外系統還有 Google「乾兒子」屬性可當作差異化賣點。面對這款手機,筆者能感受到廠方一個很務實的態度,同時也相信市場會給出非常積極的回饋。

若能保持這個策略,未來在高階機上再發展出更多屬於自己的特色,那 HMD 手裡的這個牌子,就會變得跟許多人心裡的那個 Nokia 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