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1s、小米 Note 3、Vivo X20 對比評測:星光之下

代言人是助推器,但想跑得快還得靠自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許多 3C 愛好者「嘲笑」只會靠中階機賺明星代言人溢價的 Oppo 和 Vivo,在 2017 年中展現出了更多對產品本身技術的追求。R11 出色的人像拍攝能力,讓近幾年都沒有深入報導過 R 系列的我們也破了次「戒」。Vivo 在 MWC 上海期間集中展示的逆光 DSP螢幕下指紋模組,前者已經成為了量產機的賣點,而後者不出意外也有望在明年與大家見面。

這樣一來,不靠「星」光也有「亮」點的 OV 兩廠,就有了更值得關注的理由。巧合的是,常把「黑科技」掛在嘴邊的小米,在請到吳亦凡搭檔 B 站靈魂歌手雷總之後,也變得比以往要更具星相。既然如此,筆者便把 Oppo R11sVivo X20小米 Note 3 這三款同樣定位、受眾相近的產品放到一起進行一番對比。拋開對不同代言人的喜好,來更仔細地瞧瞧手機本身的產品力。

外觀及手感


光看外觀設計的話,Vivo X20 跟小米 Note 3 其實都稱不上有新意。前者在正面換上 18 : 9 螢幕後,只是比較簡單粗暴地把指紋模組往穹頂式的背蓋上一放。要不是後來相繼出了幾款特別的配色及主題訂製機彌補,審美上真的會給人一種倒退的感覺。而 Note 3 這邊,發表時筆者已經說了它就是照過放大燈的小米 6。時至今日設計上雖然已經沒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個人對這套外觀還是認可的。唯一覺得遺憾就是小米還在用米 6 賣到現在的老配色(一藍一黑),產品在辨識度上感覺會有點弱。

相較之下,Oppo 在 R11s 上的做法就要講究得多了。首先是顏色,發表之後前兩代頗受追捧的大紅機馬上有售,可見聖誕、新年前這個搶「紅」的銷售時間段他們是一點都不願意放棄。另外在機身細節方面,長圓形的指紋辨識區在觀感上有別於市面上的主流形狀。而且它下陷得比較淺,視覺上變得沒那麼明顯的同時,手指放上去也相當好按。此外,手機頂部和底部的兩個「月牙灣」也甚是別緻,深得吾心。結合螢幕上下溢出的兩抹深紅色「星幕」,讓筆者不能免俗地想起了「星月交輝」這四個字... 私以為 R11s 的外型是要比 R11 好看很多的(不過這個「星幕」效果只有在紅色的機器上才有)。



說到螢幕,X20 和 R11s 都已經加入了所謂的「全面屏」陣營,而小米 Note 3 的面板比例還是維持在 16 : 9。前者讓手機正面呈現出來的視覺衝擊力是後者無法比擬的,老實講用過之後是會有點回不去的感覺。加上 7.6mm 厚的小米 Note 3,儘管在數字上看起來並沒有輸 7.2mm 的 X20 和 7.1mm 的 R11s 很多,但實際拿到手裡就是會令人覺得顯厚(可能是雙面玻璃和背蓋弧線處理的關係)。也正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會讓 Note 3 在對比時比較吃虧。筆者這次又特意拿著三台機器去目標受眾人群裡詢問了一番,其中對小米 Note 3 最不客氣的一個評價,就是它「拿在手裡像是上個時代的手機」。

手感方面,綜合來說是 R11s 最好,不論是重量(153g)、機身弧線貼手度還是對邊緣的打磨都處理得比較好。X20 跟小米 Note 3 各有千秋,前者略輕一點(159g),但手機的邊邊角角有時會刮到手(尤其是底下的充電埠),同時機背也比較滑。而 Note 3 因為有前後玻璃和三者中最大的電池,所以份量最重(163g)。它的中框換成了鋁材,感覺質感不如米 6 的不鏽鋼。然後背蓋玻璃和金屬中框間接縫的處理,過渡得也不夠平滑。

螢幕


不算螢幕比例帶來的衝擊力差異的話,單論觀感小米 Note 3 的 5.5 吋 1080p LCD 色溫有一點偏暖,顏色比較準確亮度也不用擔心,但是對拖影介意的朋友,購買的時候可能需要看實機好好挑選一下。而 R11s 的 6.01 吋 2,160 x 1,080 AMOLED 面板,色溫照例是 Oppo 傳統的偏冷路線,顏色也是偏鮮豔的取向,第一眼看過去頗能討好眼睛。它的不足之處是亮度稍欠,然後在細緻程度上估計沒法讓一些眼尖的用戶滿意。

至於 X20 的 6.01 吋 2,160 x 1,080 AMOLED,色溫跟 R11s 一樣也是往冷了調,亮度方面則是稍好過 R11s。比較意外是它顯示出來的顏色倒不能算特別鮮艷,沒有延續 Vivo 過去的風格。除此之外,X20 在色彩準確度上好像有點問題,然後畫面的細節表現跟 R11s 算得上半斤八兩。

相機


不用筆者說相信各位也已經知道,在拍照這部分,拍人漂亮幾乎可說是 Oppo R 系列和 Vivo X 系列用戶的第一大剛性需求。而在小米這邊,年初的小米 6 就早早喊出了「拍人更美」的口號,到了小米 Note 3 上又更進一步,對自拍效果也有了更強的自信。那麼,作為一個平時都不太給自己拍照的 3C 編輯,筆者的意見顯然不能作為判斷的唯一標準。所以這次還是計入了一些女性的看法,而且考量的比重要比個人觀點還要高。

是說,此番筆者請教的對象,已經從測試 R11 時的展場 Showgirl,變成了現實生活中更可能購買這三款產品的潛在人群。筆者在上海,那些在連鎖理髮店裡工作的小姑娘,會買明星、廣告主推機來使用的比例是相當高的。所以趁著剪完頭髮,筆者皮很厚地讓相熟的總監召集來一票女生幫忙拍攝並對樣本進行評價。測試的過程是讓女生先在同場景下拿每一台手機自拍(畫素數 R11s 20MP、X20 12MP、Note 3 16MP,光圈都是 f/2.0),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挑選每台裝置上效果最好的一張再拿出來三方 PK。之後還會測試一輪主相機組的人像模式,後面的比較方法也是一樣(R11s 是 16MP + 20MP,雙 f/1.7 光圈;X20 是 12MP + 5MP,主光圈 f/1.8;Note 3 是雙 12MP,光圈 f/1.8 + f/2.6)。



最終的結果,可以說不出人所料,不管前後拍攝的照片,都是 R11s 的支持數最高。女生選擇它的理由,多是面部打光夠亮,細節夠清晰,然後美顏的效果正好達到足夠漂亮但又自然不誇張的平衡點。排第二的是 X20,它的自拍票數略差於 R11s,也得到了不少姑娘的好評,但主相機的人像模式面部增亮不足,沒有像 Oppo 那樣讓人美白起來。而小米 Note 3 則是兩項拍攝結果都墊底,它的自拍美顏算法被評價為「有點過頭」,臉色修得太白,觀感不夠自然。同時主相機的人像整體的亮度不足,美顏增白也不到位,最重要是跟另兩台相比 Note 3 還更容易跑焦。

在對比的過程中,筆者特意沒有選擇將照片全部傳入電腦讓對方在同一螢幕上觀看,而是直接拿著不同手機讓姑娘進行比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幾款手機的目標人群,腦中抱有的大多還是「別人在手機上看到的照片跟我在手機上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這麼一個錯誤概念,也就是說他們多半隻要照片在自己的手機上顯示出來好看就會滿足了(話雖如此,筆者自己在電腦上看也是覺得 R11s 的照片觀感最好啦)。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被問感想的女生也大多不在乎自己以外的背景會亮成什麼樣子,抑或背景虛化是不是自然。說到底還是只要人拍漂亮了就好,其它根本都沒有關係。



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就會發現,R11s 這次將背後雙鏡由 R11 的廣角 + 長焦,變為讓手機根據光線情況自動切換 CMOS 拍攝的做法其實相當之聰明。在夠亮的地方它會選用 16MP 的那顆感光器來拍攝,光亮不足時則會切到 20MP 的那顆,然後用「2μm 的合成像素」來提升畫質。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用戶可以在更多環境中以幾乎傻瓜式的操作把人拍亮拍美,把東西拍更清楚。相較之下類似 2x 光學變焦這樣的功能,對 R11s 的大部分使用者而言其實重要性真的是不痛不癢,筆者敢打賭他們並不會覺得數位變焦用起來效果有差很多。

類似的邏輯其實在 Vivo X20 身上也有體現,它這次主打的逆光拍攝就是最好的例子。首先大家要清楚的一點是,現實生活中有大把大把的用戶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張落日下的我會一臉死黑」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基於這樣的前提,Vivo 之前就想到了去探索依靠專門 DSP 來加強 HDR 效果的可能性,在上代的 X9s Plus 上其實這項技術已經有了很不錯的表現。而到了這代的 X20,儘管它沒有像同系列的 X20 Plus 一樣繼承 DSP 組件,但演算法的優化還在,逆光拍攝場景下能明顯到畫面細節保留上的優勢。



不過啊,儘管筆者自己是覺得 Vivo 這方面的技術相當厲害,但它在目標用戶心裡的重要性,估計還是得排在日常使用頻率要高得多的美顏功能後面。畢竟誰都不會整天跑到大太陽下面對著拍照,而這也就決定了 X20 在面對拍人更美的 R11s 時,可能還是 Oppo 家的手機更容易博得消費者的歡心。當然,個人心裡是很樂於見到 Vivo 願意在這項技術上繼續投入、精進的,下一款 Xplay 系列的旗艦機,表現應該值得期待。



再就是小米 Note 3,相對來說倒是三款手機中最沾不上「黑科技」邊的一個。但幸而它在基礎的拍攝功能上有著頗好的發揮,整體表現已能在目前的小米產品線中排到前列。在光線良好的環境中,小米 Note 3 拍出的照片擁有不錯的色彩和細節,白平衡略有些偏冷但好在發綠不算厲害,不足之處是常有些過曝的傾向。而到了夜間,成像的亮度尚可,但小米 Note 3 對雜訊的控制較一般,畫面整體的純淨度不太理想。



至於 R11s 在日常拍攝時,優點是偏明豔的色彩風格、準確的白平衡以及爽快的對焦、拍攝速度。暗光下成像的整體亮度儘管有了提升,但對細部的處理仍有改進的空間。而 X20 在日間拍攝時,除了飽和度稍欠不夠討好眼睛外,基本沒有什麼短板。不過它夜拍的能力不算強,控噪、細節保留都表現得比較一般。

系統


在軟體這部分總的來說還是小米家的 MIUI 9 體驗最優,發展至今系統的流暢度、穩定性以及在陸產 UI 中名列前茅的全面功能,都能給用戶帶來比較不錯的使用感受。筆者個人比較會關注的 NFC 交通卡(大陸可用)、紅外線遙控這兩項之前被某些小米機種「閹割」掉的特性,所幸在小米 Note 3 上都得到了保留。要說不省心的,還是預設狀態下防不勝防就會冒出來的各種廣告推送。考慮到 Note 3 的目標人群可能未必懂得如何去關掉對應的選項,這一點估計還是會讓使用體驗減分的。是說,Oppo 和 Vivo 的系統裡也會有一些官方的推廣內容,但感覺在煩人的程度上要好不少。

不過啊,Color OS 跟 Funtouch OS 發展到現在也都有了好多年的時間,但兩邊視覺效果的審美之糟、模仿 iOS 的痕跡之重,在筆者眼中招恨的程度足以抹殺掉一些功能上非常好用的創新,還真是讓人有點哭笑不得。話雖如此,兩家公司在初入「全面屏」領域時,在導航交互操作上的改進還是相當值得其它廠商學習的。憑藉各種滑動手勢來替代 Android 三鍵的作用,可以省去螢幕內虛擬鍵的空間,更好地突出畫面本身。沒錯,可能有人會說這還是在模仿 iPhone X(儘管 X 的新手勢也被很多人吐槽用不慣),但在個人看來不管 Oppo、Vivo 的出發點如何,真心求變也好,歪打正著也罷,這種能更好利用起長條螢幕特性的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

要說今年重新被 iPhone X 帶火起來的面部識別嘛,這三款手機都是有的,用起來解鎖速度和基本的準確度也都可以令人滿意。但筆者覺得 Android 陣營這邊目前的「刷臉」技術還是沒法跟 Face ID 相提並論的,將其定位視作指紋以外的補充會比較恰當。算是在螢幕下指紋技術沒成熟起來之前,「全面屏」過渡時代大量後置指紋手機在體驗上的一個有效補充吧。

效能及續航力


得益於高通今年的中階晶片 Snapdragon 660 表現夠力,搭載這款處理器的手機除了大型遊戲稍有點吃力外,綜合的使用體驗都比較不錯,R11s、X20 和小米 Note 3 皆是如此。不過在三者之中,就只有小米在 4GB RAM 外還提供了 6GB 的選項。而且 Note 3 的頂配版才賣人民幣 2,599 元,總體的價格要比賣 3,000 塊左右的 R11s 和 X20 便宜不少。

續航力的部分,小米 Note 3 內建的 3,500mAh 最大,3,245mAh 的 X20 次之,接下來是 3,205mAh 的 R11s。具體使用起來,也的確是 Note 3 最為耐用。標準化的影片循環它可以維持約 13 個半小時,另兩款則都要少 40 分鐘左右。筆者在 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遊戲的慣用日常測試後,小米 Note 3、X20 和 R11s 剩下的電量依次為 55%、51% 和 48%。Note 3 算是還不錯的,另兩個中規中矩,保險起見可能要帶著行動電源。


至於充電速度,半小時內充 R11s 灌入的電量接近 60%,完全充滿大概在 1 小時 20 分鐘。X20 在 30 分鐘後電量差不多是 55%,全過程需時 1 小時 30 分鐘。小米 Note 3 半小時能到 47%,充滿 100% 則要花大約 1 小時 40 分鐘的時間。三者中只有小米 Note 3 用的是 USB Type-C,另兩款都還在堅持 micro-USB。單純從 3C 愛好者的角度出發,Oppo 和 Vivo 的做法顯然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了。

競爭對手


既然已經是對比評測,那在筆者眼中這三款手機顯然已經是互為對手。如果在三者之外還要找的話,個人感覺鎚子的堅果 Pro 2 應該也可以拿來一戰。要論外觀,本文提到的三款產品中或許只有紅色的 R11s 勉強能與堅果 Pro 2 相比。畢竟後者既能靠 18 : 9 螢幕在正面的視覺衝擊力上勝過小米 Note 3,又能靠背後指紋模組和 Logo 合為一體的簡潔設計,讓幾乎所有為了指紋在機背上開孔的廠家自嘆弗如。

而在規格上,堅果也是基於 Snapdragon 660,所以總體的流暢度多半不會差很多。3,500mAh 電池帶來的續航力估計會比 OV 兩家的機器略好,至於拍照根據坊間用戶的回饋應該是比之前有不小提升,但筆者沒有長時間試過,所以不好說實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結語


哪怕不算那些受萬千寵愛的代言明星,以及線下各種無微不至的售後服務。在設計、人像拍攝上打磨的 R11s 和探索逆光 HDR 的 X20,具體到手機本身實際上都已是非常懂得投消費者所好的產品了。面對這樣的對手,小米 Note 3 做為雷總今年為線下市場準備的主力新兵,表現真的還是有點稚嫩。這一方面是由於它的設計跟自家舊款產品趨同,而且在拍照這樣的重要「採分點」上缺少能夠一下子吸睛的絕招。另一方面也是生不逢時,發表的時間正好落在 18 : 9 螢幕普及化的大潮到來之前。這種消費者明顯會「買新不買舊」的情況小米照理說不該不懂,如此產品規劃非常值得商榷,在 16 : 9 上原地踏步莫非是為了不要搶自己真・全面屏旗艦 MIX 2 的風頭?(那這樣應該讓代言人花力氣在那款機器上啊...)

除此之外還讓人搞不懂的就是小米 Note 系列真正的定位,初代是「娛樂旗艦」,二代是「商務旗艦」,現在三代又把旗艦牌子摘掉直接降格變成了中階「明星」機。相比之下另兩家的發展路線就清晰了許多,R 系列和 X 系列在經歷了最開始受特定市場追捧但為玩機人士不屑的「低規高價」時期後,近幾代的綜合產品力逐年增強,而且也樹立起了各自的特色。時至今日,已經發展到連我們都會有興趣測一測只要沒有大問題就是出一款大賣一款的節奏。小米如果想在這塊地盤上搶食,除了借「星」光,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