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雲端化的 Lightroom CC 跨裝置生活使用體驗

雲端好像很方便?那就直接試試到底有多好用吧!

完全符合 Creative Cloud 的雲端精神的全新 Adobe Lightroom CC(LCC),剛推出之時應該令不少以此為生財工具的專業攝影師感到相當傻眼。好在,其實 Adobe 有給一條生路配了個保留原本體驗的 Classic(LCCC)版本(但還是閹掉了單機版)。

顯然,Adobe 應該是對自己以雲端為中心的功能非常有自信,才會將主要的桌機版名稱也留給了行動為先的簡化版本。那麼這樣必須搭配雲端空間的用法到底好不好用呢,其實小編也相當好奇,所以這次嘗試了在 Mac 筆電、新款 iPad Pro 與 iPhone X 上,試試到底 LCC 能不能涵蓋大部分的使用環境,讓人更願意在桌面版與行動版有了更為一致的使用體驗下,願意接受 Adobe 所提供的雲端修圖解決方案。


小編所使用的方案是 Adobe 的完整應用程式的訂閱計劃,配上的雲端空間是 100GB,可讓眾多 app 利用;若是僅專注於攝影領域的話,Adobe 在攝影計畫中有依不同空間(20GB 與 1TB)提供不同價位,並可使用 LCC、LCCC 與 Photoshop CC;還有僅可使用跨平台的 Lightroom CC 的方案,因為少了兩個桌面 app 可用,所以這裡就直接配上了 1TB 的容量,而且僅要最低的訂閱價位。


整體而言,筆者會把必須要與雲端空間綁著的 Lightroom CC,視為類似 Google Photos 的那種以行動裝置為主的照片雲端服務,然而 Adobe 這邊的方案則是更專業甚至是更便宜些 -- LCC 的攝影方案只要 NT$320,稍微比 Google Drive 便宜一點,也提供跨平台的修圖與上傳備份功能(但 Google Drive 的 100GB 空間倒是僅要每個月 NT$65 就是了...)。

在體驗之前,個人會覺得單純訂閱 Lightroom CC 的用途方面,主要會是可以用來備份各行動裝置上的 JPG 甚至是 RAW 影像原檔。不過後來發現,上雲端的好處除了能在各裝置上都能隨時接手工作進行修圖還有進行影像分享外,其實很大一部分還包括了 Sensei AI 的自動 tag 標籤功能,一整個讓影像搜尋變得非常容易!


畢竟,照片的檢索功能除了大項目的場合地點等等,要人一張一張慢慢地輸入標籤,真的是非常耗費耐心的一件事情,而這點,只要是將影像放上雲端,那就可以把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給 Sensei 了,真的是非常方便呢!


功能方面,其實 Lightroom CC 在 iOS 上除了可以拍 RAW 並且直接修圖並備份外,還可以支援進階的手動拍照功能,甚至可直接啟動 iPhone X / iPhone 8 Plus / iPhone 7 Plus 的 2X 望遠鏡頭來使用,亦能用 Apple Pencil 與 3D Touch 來使用選取筆刷。以上這些在行動裝置上的好處,我們先前也有專門的報導了,這次就不一一細聊太多功能的細節。

圖、LCC 在不同裝置間接續使用真的很方便。


雖說 Adobe 希望讓 Lightroom CC 的桌機版與行動版本的體驗一致 -- 實際上也真的很一致,都採用了差不多的排版與功能配置,不過細部功能方面還是有些差異存在。先來講講優勢的部分,LCC 的修圖功能無論在行動版或是桌面版都相當詳盡,除了有趣的濾鏡功能外,針對細項功能如光線、顏色甚至是暗角效果與調整筆刷等,基本上功能詳細的程度是與桌機版一致的。

包括幾個小編在工作調圖上會用到的進階功能如單獨調整某幾種顏色的色相、飽和度與明度,光線的部分甚至支援影像的曲線調整等,暗角調整則是連中點、羽化還有圓度都可以用到,亦支援去朦朧與清晰度的調整。


比較可惜的是,Upright 變形修正功能目前還是只能在桌面版才能使用到 -- 筆者很常使用啊!這樣變成只能透過評等與檢閱功能來標注圖片,之後再在桌面版來進行進階調整了。然後修復筆刷就是可以透過「編輯於...」的功能在 Photoshop Fix app 中使用。這真的有點小麻煩,希望這點官方之後可以整合到 LCC 的行動版本中,真正實現行動與桌面版的一致使用體驗(要留一手就放到 Classic 版,或者限定一定硬體規格以上的行動裝置可以用)。

雖然你一樣可以將照片從桌面版匯入,不過個人現在會比較偏向透過桌面版來做一些收尾的動作(像是大量出圖與進階調整)。小編會偏好將 LCC 用在行動裝置所產出或輸入的影像,大多比較偏向旅遊照片的大量編輯,或甚至是比較沒有時間急迫性的工作用途上。


Lightroom CC 很適合跨裝置隨時隨地輕鬆進行修圖(當然,雖然有智慧縮圖,但還是要注意一下行動流量會不會爆啊),這點在近期透過 MacBook、iPad Pro 12.9 (2017) 與 iPhone X,甚至是在 Android 上使用,都覺得相當好用。唯一比較煩的點是在 iPad 版本上,似乎還是走著手機版的邏輯,很多修圖都必須要按下畫面角落的「完成 / 取消」才能切換下一個修圖的步驟,但在 iPad 上這幾個項目物件又隔的特別遠,所以時常會有「奇怪,怎麼按都沒動作」的感覺,才發現其實是忘記按下「完成」。


此外,如果想要在行動裝置上面大量匯出圖片到手機的相片膠卷之中則是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並沒有多張照片的選取手勢或是選項,而這點在桌面版就可以用全選或整排選取的功能實現,等於有點浪費了可以多張出圖的優勢。

我們也發現了 LCC 在不同的裝置與選項之下,圖片轉存的檔案大小不盡相同:原始檔案為 4.88MB 的照片,還保持尚未修圖並在行動裝置上選擇「儲存至相機膠卷(全尺寸)」與「轉存原始相片」的檔案大小,分別是 3.1MB 與 5.1MB;在桌面版上選擇「原始影像+設定」與「JPEG(全尺寸)」則分別為 5.1MB 與 7.8MB -- 這其實有點怪,原本以為「原始影像+設定」會是最大的,想不到居然輸給 JPEG(這裡真的是邏輯不明)。


由此可知,雖說 Adobe Creative Cloud 會保存原始檔案,但要轉出接近原始尺寸的影像分享到如 Flickr 這樣的網站上的話,可能還是在電腦上會比較方便,因為可以選擇多圖一次輸出。至於行動裝置上雖然也能轉出接近尺寸的檔案,但那個「轉存原始相片」的選項則是必須要在單張圖的檢視模式中才能看到,也就是說一次只能存一張...



另外,Lightroom CC Classic 版本雖然也支援讀入自家雲端的照片來使用,但在 LCC 上是可以透過智慧縮圖來修圖的,而 LCCC 則是必須要等待照片全面下載到本機端才可以進行修圖 -- 簡單的說,就是 Classic 版還是個以本地圖片資料為主的產品,所以假若你在雲端上有一堆檔案的話,那你的電腦就必須準備相應的空間才能進行修圖了,讀入之後也還需要進行地點與臉孔偵測的另一階段掃描。


整體而言個人是蠻喜歡 Adobe Lightroom CC,這種嘗試解決更專精於攝影的行動用戶的眾多痛點。我會願意將一些比較重要的旅遊照片、攝影作品等,無論是從手機拍攝亦或是透過照片傳輸功能將專業相機所拍出的照片給整合在 Creative Cloud 的雲端上進行處理順便當備份,也可以在社群網站或者是直接開放 CC 的相簿進行快速分享,最終再透過桌面版來做更專業的修圖出圖與本地備份。若是有更急迫性的修圖與出圖需求,那麼就會乖乖地交給 Photoshop 與 LCCC 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