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再發現十顆有水存在可能的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極為成功的 Kepler 任務也至此畫下終點。

NASA 再發現十顆有水存在可能的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經過了約一年的時間後,NASA 又公佈了最新一期的 Kepler 數據分析結果,也是最終的成果。這次的「新發現」沒有上次多,僅有 219 顆,但地球大小,且在液態水能存在溫度區間的行星就佔了十顆,在比例上比之前大幅提升。這其實並不意外,畢竟木星、土星那種大小的行星發現容易,所以早早都獲得了確認,只有地球這種大小的行星需要長時間分析才能有比較肯定的結果。不過,除了知道它們的大小和軌道週期(也就是與主星的距離)外,我們對它們其實還是一無所知。金星和地球差不多大,「理論上」也在液態水能存在的區間,但它完全不適宜人居 -- 系外行星也有相同的可能性存在。

無論如何,隨著 Kepler 的分析來到尾聲,其最重要的成果不會是一共發現了多少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而是讓我們對宇宙整體的行星數與分佈,有了初步的概念。最重要的,原先以為會佔絕大多數的大型氣體行星,實際上只佔行星總數的約一半而已。同時,在太陽系中行星很明顯地分成了兩種大小、組成都截然不同的類型,但 Kepler 的數據顯示宇宙中並不盡然都是如此,比海王星略小,或是比地球略大的行星都是存在的,形成兩個新的行星「類別」。Kepler 預計在明年結束目前進行中的第二階段(K2)任務,科學家們希望能在未來數年內對到底銀河系中有多少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著類似太陽的星體,做出一個較準確的估計值。

接續 Kepler 的,是名為「TESS」的新一代系外行星探測衛星。和 Kepler 不同的是,TESS 不是盯著同一小片天空連續看,而是每 27 天換一片區域,在兩年間將整個天球所有比較亮、或是與我們比較接近的星體,全部探查過一遍,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系外行星的數量。另一邊 JWST 則是有機會藉由光譜分析,確認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的大氣成份;而表定 2020 年代中期發射的 WFIRST-AFTA,更是有機會讓我們首度直接目睹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這真是個讓人興奮的時代啊!

來源: NASA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