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納米技術就可以做到低功耗的夜視鏡功能

這些「納米天線」將能把紅外光帶進可見光譜。

透過納米技術就可以做到低功耗的夜視鏡功能

夜視科技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可惜的現今技術還有不少缺陷。傳統夜視鏡(NVG)的視野有如「透過廁紙紙筒」一樣,非常狹窄。即使是美國特種部隊在使用的頂級 L-3 地面全景 NVG 也是很重、使用麻煩,而且要外接電源。不過澳洲國立大學的突破性發現就有望把 NVG 的體積大幅減少至有如太陽眼鏡一樣。

傳統的 NVG 是透過在接物鏡利用級聯二次放射(cascaded secondary emission)的過程,來收集環境中的低光和近紅外光,然後把收集到的光子轉變成電子,再以真空傳送至具有數百萬個小孔的板上。因為電子能穿過這些小孔,在穿過後就會產生釋放其他電子的連鎖反應,並還原成近似原來光子的形狀,最後撞到磷光板上形成了我們常見的綠色圖像。但這技術的最大缺陷就是過程中需要數千伏特的電壓來提供足夠能量能產生電子。

這澳洲團隊發現了他們能利用砷化鋁鎵的納米結構來達成以上一連串的動作,但不需要使用真空管的協助。研究員之一 Mohsen Rahmani 在影片中解釋道,他們設法製造非常微小的結構,用於改變光的強度、形狀和顏色。因為人眼只能看到可見光譜上的光,如果我們能在有如玻璃的平面材質上製造納米結構,這樣就可以把不可見光轉換成可見光。

雖說這新方法還是需要外部電源的協助,但對比傳統 NVG 的已經要低耗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需要的鏡片厚度極薄 — 與太陽能電池板所用的相近,大大提升了 NVG 的便攜性。研究團隊已經把發現所得提交 DARPA 來爭取未來開發。

來源: Defense One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