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科技潮流,日、美耳機廠商都怎樣應對呢?

無耳機孔設計、3D 打印、Hi-Res 音樂的興起,都在影響耳機界的走向。

耳機的應用廣泛,不管是發燒級音樂享受,到日常的消閒或輔助都能用到。隨著科技發展,耳機也不再只是一個縮小的喇叭,讓小單元在耳朵裡發聲。小編在 2016 香港高級視聽展上,與分別來自美國的 Audeze 和 Campfire Audio,以及日本的 Final 作訪談,以下就來看看他們對於科技的潮流和轉變如何在他們產品設計和生產時帶來影響。

無 3.5mm 耳機孔設計



iPhone 總是對手機業界帶來衝擊,不管是它正有的改變或是流傳它「有可能」會有的改變。現在有關 iPhone 7 或許會把 3.5mm 耳機孔拿走,只剩下一個 Lightning 埠來充電和資料傳輸。這樣 iPhone 使用者就不能使用傳統的 3.5mm 耳機插的耳機來聽歌和通話,這樣耳機廠商要如何應對呢?

Audeze 這家美國的新晉耳機品牌則是在去年開始,就首先推出可換上 Lightning 線控的耳機產品,並把 DAC 晶片加入線控組件之中,解碼的工作給由專業的來,讓智慧型手機的音樂體驗提升至另一個層次;也把一般只有配搭家用耳擴的平板單元耳機與行動裝置拉到一起。而且他們最新的 SINE 更是一款細小的 on-ear 平板單元耳機,更適合便攜外出之用。

而 Final 的代表則指,他們認為在沒有 3.5mm 線控的契機下,無線耳機會是一個選擇。而他們母公司旗下的 ODM / OEM 業務也已經在做相關的產品。只是作為主要品牌,Final 並不滿意現階段的藍牙技術來做音樂傳輸。有趣的是,他們曾有與 Sony 商談使用去年開始的 LDAC 高音質藍牙技術,可惜的是 Sony 暫時並沒有意思把這項技術授權出來。


談到 LDAC,這是一種 Sony 獨家的高解析度音訊傳輸專用的音效編碼技術,最高傳輸速度達 990kbps,是現時 SBC 編碼只有 328kbps 的 3 倍,足夠把 24-bit / 96kHz 的 Hi-Res 音樂從播放器原汁原味地透過無線傳輸至耳機上。不過... 技術不開放也是空談,現在只好成為大法的信徒才能享用了。

Hi-Res 音樂的迷思



一個在行動裝置上興起的「高解析度音訊 / Hi-Res」認證,這是指產品能播放採樣率高於一般 CD 擷取得來 16bit / 44.1kHz 無損音訊檔的音樂,它們大多為 24bit / 96kHz 或 24bit / 192kHz。它們的聲音密度更高,更能還原歌曲,同樣也其檔案體積也會隨之增加。最近不管在 DAP 或是智慧型手機市場,都有捧吹這 Hi-Res 認證的現象,並以其為一個賣點。

沒錯,站在市場推廣的角度來說,多一個「認證」就等於產品有多一個可以拿出來說的賣點,可是對於一般消費者呢?我們曾經有報導過一個非正式的測試,讓大家聆聴不同採樣率的音樂,看大家能否分別到 320kbps 壓縮格式和 16bit / 44.1kHz 無損音訊,不少人都無法準確地完全分辦兩者,更遑論 Hi-Res?

對於耳機廠商,Final 和 Campfire 都不約而同地認為「Hi-Res 認證」的意義其實不太大,因為他們所造的耳機,早就能對應超越 Hi-Res 要求的頻率響應。Final 的代表更直指自己不太認同用於取得 Hi-Res 認證的測試方式,只是受市場趨勢,也會在稍後的產品包裝上加入標籤。其實小編認為要聽好音樂,最重要的是音源本身的質素,因為買再好的耳機來聽 192kbps mp3 也是枉然,當然用太爛的耳機和播放器也是個障礙。

3D 打印



3D 打印的應用廣泛,而且其精密、準確的製作方式也能為產品構結帶來有別於以往的變化。像是 Final,他們在 Lab 系列帶來 Lab II 的新耳機(題圖),只限量製作 200 對。它是借助日本 NTT 旗下 3D 打印的子公司的技術製作,以鈦金屬為原料,打造一款開放式的入耳式耳機。Lab II 那鳥巢般的構造是為了營造比一般入耳式耳機所沒有的廣闊音場,就如開放式頭戴耳機一樣。更有趣的,是 NTT 會願意跟 Final 合作的原因,是為了交換後者在打磨鈦金屬產品表面的技術。因為透過 3D 打印得來的 Lab II 外殻是非常粗糙的(上圖),Final 的技術是能夠把其打磨得細滑閃亮,也是這吸引了 NTT 希望把其應用在其醫療用品之上。


另一邊廂,Campfire Audio 於新推出的高階五單元耳機 Andromeda 上也有應用 3D 打印的部件,但不像前述的於外殻部分,而是其諧震器(resonators)。因為 Campfire Audio 的耳機設計都是無導管、無濾網,致力把單元靠近耳膜,減少聲音變質的機會。可是在 Andromeda 裡因為放有了兩顆高音單元,為免兩個單元因為過於靠近而導致音色互相干擾,他們利用 3D 打印來製作諧震器,達到分音的效果。

小結


以上的就是科技的潮流和轉變如何在耳機產品設計和生產時帶來影響,可說都給了廠商們機會和挑戰,而我們消費者所能感受到的,就是經過汰弱留強而剩下的技術成果,終究對我們也是有好處。只是作為消費者,也是要看清楚哪些技術是真的有效,哪些只是出來唬爛的標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