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Z Force 登場:有爭議,更有野心


跟同樣於今日在 Lenovo Tech World 亮相的 Project Tango 手機相比,至少在現階段實際意義更大的 Moto 新旗艦,似乎更像是活動的主角。在經典的 X 系列前途未卜的當下,全新的 Moto Z 和 Moto Z Force 撐起了 Motorola 目前最高階的產品線。而在體驗過一番之後,我們在其身上看到了不少爭議點,但同時又不得不承認的是,Moto 在它們身上表現出了近幾年來最大的野心。



之前預熱活動中頻頻現身的經典之作 RAZR,原來寓意並非是要推出折疊機,而是 Moto Z 的機身「堅固且像 RAZR 一樣輕薄」。它的厚度僅有 5.19mm,重量 136g,對一款 5.5 吋的產品來說,的確是非常之苗條了。而在裝置內部,搭載了最新的高通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不過只有在美國會使用主頻達到 2.2GHz 的版本,其它地區都只有 1.8GHz 而已(Lenovo 才剛在 ZUK 發表會上諷刺小米 5 普通版用 1.8GHz 的 S820 欸)。除此之外,裝置還配備有 4GB RAM 和 32GB / 64GB 內建儲存(支援最高 2TB 記憶卡擴充),螢幕解析度達到了 Quad HD。至於系統則升級到了基於 Marshmallow 的版本,還是原生 Android 風格,現場體驗起來依舊十分乾淨、流暢(Verizon 訂製版當然還是會有很多 bloatware)。


自從 Moto Z 的諜照浮出水面以來,可能就有人擔心,這樣薄薄的機身握起來會不會感到不適。在動手玩後我們已經沒有了這種顧慮,Moto Z 的不鏽鋼、鋁製機身拿在手裡非常舒服。側面的貼合度很好,摩擦起來也沒什麼刮手的感覺。另外,跟 Moto G4 Plus 一樣的方形指紋辨識區,也出現在了螢幕的下方,不出意外的話,又會成為人們拒絕白色機器的理由之一吧?

當然,機身做薄的同時,肯定要付出相應的代價。Moto Z 那支援光學防手震的 13MP 主相機(畫素尺寸 1.12μm),毫無意外地形成了一塊凸起。不過在 f/1.8 光圈以及雷射對焦技術的加持下,初步的實拍體驗還是讓人比較滿意的。除此之外,它的電池也僅僅只有 2,600mAh,不過好在 TurboPower 快充還是比較值得信賴的。值得一提的是,Moto 的這代旗艦也跟樂視一樣,取消了 3.5mm 耳機插孔,只留下 USB Type-C 供用戶使用。當然,廠方有隨機附送對應的轉接頭,但就算如此,這項改變估計還是會引來不少人的抱怨啊。



接下來說說 Moto Z Force,它其實可以看作是 Z 的螢幕、電量、相機升級版。首先,Force 的顯示規格雖然跟 Z 一樣,但它繼承了 Moto X Force 的 ShatterShield 防摔技術,而且似乎還對之前偏厚的塑膠保護層進行了專門的改進。而在電池部分,它要比 Z 多出整整 900mAh,不過相對應地,厚度也增加到了 6.99mm。最後是拍照,Force 的畫素數提升到了 21MP(1.12μm),同樣配有 f/1.8 和光學防手震,而且在雷射對焦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相位對焦支援。至於 S820(Force 只有 2.2GHz 的版本)、4GB RAM 和指紋辨識,Force 跟 Z 都沒有分別。



不過,上面這些都還不是 Moto 新旗艦最大的賣點。由裝置背後那 16 顆「摩磁點」帶動的 Moto Mods 模組化配件系統,才是其真正玩出不同花樣的地方。藉助這兩排 23K 金點,手機能對透過磁力吸附的配件進行充電和數據傳輸(速度 6 Gbps)。雖然在 Moto Z 系列發售初期,僅有投影、喇叭、充電這三款 Mods 可以選擇(詳細介紹看這裡),但廠方已經推出了相關開發計畫,未來應該會吸引到更多的第三方品牌。

要是你對功能性 Mods 不感興趣的話,之前 Moto X 主打的外觀客製特性,其實也以 Style Mods 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當你把木材、皮革等各種材質貼到 Moto Z、Moto Z Force 後面的時候,應該能找回些過去的感覺,而且相機部分也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了。



總的來說,這次的 Moto Z 系列不乏亮點,但多少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在手機本身之外,廠方對各條產品線的定位,老實講已經讓人覺得有點過於龐雜了。不管 X 系列未來的命運如何,但至少目前它還有三款裝置在售。加上低階的 Moto E三款 Moto G4,再來兩台 Moto Z,不同機種的數量已經很多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沒算上跟 Lenovo 旗下手機的「內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