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Galaxy S7 / S7 Edge 評測:穩中求勝(更新)


雖然經歷了多次的價格調整,但去年推出的 Galaxy 雙旗艦 S6 / S6 Edge 在市場上確實獲得不少好評,再加上半年後推出的 S6 Edge+ 的經驗,Samsung 在設計作為今年首波的旗艦產品 S7 / S7 Edge 時,出奇地採用了相當保守的態度,只有在前代的基礎上加入市場的訴求。到底這麼審慎的一著是否合適呢?最終拿出來的 S7 / S7 Edge 成品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小編就乘著這篇評測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法吧。

Samsung Galaxy S7 / S7 Edge 中文評測
Samsung Galaxy S7 / S7 Edge 中文評測



外型


外型方面,兩代手機的設計語言並沒有太大改變,一看過去就能辨認出它是出自 Samsung 的手筆。但從正面看過去,S7 Edge 的形狀較圓滑,2.5D 玻璃的運用比例也相較高,有點像 Galaxy S4 的圓石感覺。所以如果說 S6 Edge 是由金屬邊框包著玻璃的話,S7 Edge 則是由玻璃包著金屬邊框的感覺了。手感方面,因為機背被 2.5 玻璃的覆蓋比例增加了,再加上手機變得稍厚,受惠於這樣的真・雙曲面設計,在前代身上因金屬邊框而造成壓手問題得以舒緩。而在主站動手玩曾以 iPhone 的手機來形容它們的外形,然而小編卻認為兩者是南轅北轍了(苦了翻譯的 Sanji 了...)。


換到 S7,簡單形容就是一台四角較圓渾的縮小版 Note 5,因為 Samsung 為了提升使用者握機的手感和減少滑手的感覺,所以同樣地在機背的部分用上了曲面玻璃。而彎曲的幅度比 S7 Edge 的更大,活像一部 Note 5 mini。另外,S7 的邊框部分比較前代更窄,因此減少了金屬的冰冷感。螢幕尺寸保持為前代的 5.1 吋,所以拿在手上仍有一種很緊湊的感覺。稍稍向下望,小編所借的黑色版本 S7 Edge 上,指紋辨識器的設計怎麼有種微妙的違和感?前代的銀色圈圈不見了!?仔細看看,原來是換用了與主頁鍵同樣的色系,使得整體的設計風格更統一,不會有個突兀的銀圈。


圖、與台幣 1 圓跟相機的凸出程度比較(上:Galaxy S6 Edge+;下:Galaxy S7)


翻到背面,「肚臍眼」般的相機仍然在上面,不過凸出的程度可是比前代的大大減少。雖說這個蓋個保護套上去就能解決的小問題,但至少可以看到 Samsung 對於消費者的強烈訴求還是會聆聽的。另外一個順應民意的設計是在卡槽上,這次的 S7 / S7 Edge 均支援 microSD 的擴充,可惜的是它用上與 SIM 2 共用的卡托設計,讓有三卡需要的朋友失望了。為了配合 S7 / S7 Edge 的 IP68 防水防塵設計,卡托上還有小小的一圈防水膠條。音量鍵和電源鍵也是一如既往地安放在左、右兩旁,而機底則是 micro-USB、3.5mm 耳機孔和喇叭,機頂的就是降噪麥克風和卡槽。沒錯,S6 / S6 Edge 上的紅外線接收器並沒有遺傳至 S7 / S7 Edge 上,小編是沒甚麼感覺了,但主編大人卻說這是看電視神器耶!

螢幕 + 音質


這代 Galaxy S7 和 S7 Edge 的最大分別是其螢幕尺寸,前者沿用 5.1 吋 QHD S-AMOLED 螢幕,後者則改用了 5.5 吋的 QHD S-AMOLED 螢幕,但兩機的 ppi 均超過 500,顯示成像都非常細緻。螢幕表現方面,它的亮度、色準都跟小編手上的 S6 Edge+ 相若,有著堪用的亮度,大太陽底下還會自動轉成高對比度顯示,而側看時出現的偏色問題則仍舊存在,不過這也是使用有高對比度、鮮豔色彩 AMOLED 螢幕的代價了。

在擁有弧面螢幕的 S7 Edge 上,久違的誤觸問題又回來了。因為小編是個只使用一頁主面頁的使用者,所以都會設定成 5x5 超緊湊的排列,善用螢幕上面的每一個空間。在尺寸較大的 S6 Edge+ 上,因為手指大多都只能夠到邊框上,不會碰到螢幕;可是在尺寸較小的 S7 Edge 上卻因為太合手形,指尖在持機時都會按到最邊緣的圖示。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把螢幕排列改至較寬闊的 4x5 或 4x4 即可,而最底下的常駐列則只擺放 4 個應用程式。

音質是 Samsung 一個挺耐人尋味的部分,因為他們並不像同鄉 LG 或其他的廠商那樣把這部分特意拿出來作賣點。你可能在想,沒有特意拿出來說的東西,也不會太好吧?但小編以 S7 Edge 直推單動鐵單元的 Camfire Orion 時,卻發覺它的音質其實還挺不錯,以一半左右的聲量就推動 Orion 至合用的音量。S7 Edge 的取向有一點點的冷、在低頻處理方面相對平淡。在沒有特意使用 DAC 強化之下的音質,S7 Edge 的表現已經是多於合格的水平,在專門的 DAP 沒電或不能用時,用它來替代一下也不會讓人失望的感覺。

軟體


預載至 Galaxy S7 / S7 Edge 的是基於 Android 6.0.1 系統的 TouchWiz 介面。它一直被垢病為華而不實、過多預載軟體而讓系統過於臃腫等等。來到了 2016 年的第一台旗艦手機,Samsung 有否痛定思痛呢?以 32GB 版 S7 為例,由系統所佔用的有 7.14GB,可用空間為 24.11GB,與前代相近,當中有部分預載應用程式就改以安裝捷徑的方式加入,讓使用者自行選擇下載,而 Google 和微軟的一眾應用程式就仍是預載完整應用程式。而因為 S7 / S7 Edge 也補回前代所沒有的插卡功能,所以儲存空間有不足時也是能使用 microSD 卡的。可是,在 Android 6.0 所新增的 Adaptive Storage 則沒有加入至新機裡,原因是 Samsung 認為一旦使用者選用了讀寫速度較慢的記憶卡,那就會拖慢內置的 UFS2.0 晶片的效率,所以為了平衡需要,只有把外置插卡的設計補回,而沒有一併引進新功能。


軟體的風格設計方面,S7 / S7 Edge 與半年後所推出的 S6 Edge+ 和 Note 5 用上同樣的圖示包,使用者也可以到 Samsung 商店自行下載,但整體來說也是跟隨了 Material Design 的風格,可與主流第三方應用程式的設計統一。但在這一版本的 TouchWiz 上,則可讓使用者自選圖示下加入陰影背景,為圖示增加存在感,否則就跟 Google Now Launcher 的圖示風格同樣。在 TouchWiz 上加入了一個挺實用軟體功能,就是在移動主頁面的應用程式圖示時,可以把它們批量移動,在整理頁面時更方便。另外,鑑於部分使用者還是比較喜歡 iOS 式的無 app drawer 設計,在一個名為 Galaxy Labs 的設定下可選有沒有 app drawer 的介面,下面還可以向 Samsung 表達你是否覺得這功能實用的問卷。

特色功能


在 Edge 系列手機上,不能不提的是其 Edge App 功能,它利用軟性螢幕的弧面部作觸發,喚出擁有不同功能的快捷鍵。在 S7 Edge 上所用的最新版本 Edge App 更是加入了各種小工具,增加其實用性。小編也在 S6 Edge+ 的文章中說過,受惠於 4GB RAM 和優化的過場動畫,所以在啟動 Edge App 頁面時的過程都變得流暢可用。

現在使用者可以在新版本的 Edge App 中,選擇顯示多種小工具和快捷鍵,有點像是 Note Edge 那種的變奏版。小工具包括了羅盤、直尺(只有 11 cm...)、手電筒、行事曆、新聞、股票和「V 明星直播」的專屬小工具(這到底要擲多少錢啊...),當然原有的聯絡人、應用程式快捷鍵都有保留下來。而關閉螢幕後的側螢幕摘要以及需要在手機正面玻璃朝下時才能用的 Edge Lighting 功能則仍然存在,不過小編就覺得它們跟接下來要說的 Always-On 功能重疊了。


Always-On 說實了就是老早有在 Lumia 手機出現的 glance mode,只是 Samsung 的版本則再加入其他的變化,除了能顯示日期和時間之外,現在還可以選月曆和彩色的背景圖像,只是最後的那個雖然是用比較暗淡的色彩和圖案,但也算是有點浪費 S-AMOLED 的特性了。當然這 Always-On 的時鐘或月曆並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而且把手機完全靜止的放置,螢幕其實還是會熄滅的,畢竟要避免 AMOLED 的烙印問題吧。


在 Samsung Galaxy 手機上的指紋識別功能當然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但有著系統內的原生指紋支援,S7 / S7 Edge 就是首台。雖然設計有別,但小編已經有向三星方面查證這是跟前半代的 Note 5 和 S6 Edge+ 用上同樣的硬體,但因為軟體方面的改進,所以解鎖的速度也有提升。而從外觀上,它除了把外圈顏色與手機配色統一之外,也跟後方的相機一樣減少了突出的程度,按下去的感覺也沒有過往的生硬感。


遊戲啟動器的出現,明顯是為了配合近年興起的手機遊戲和其實況直播而設的。因為它包括了最高 1080p 的螢幕錄取、擷圖、遊戲時啟動請勿打擾和鎖定兩個熱感鍵(返回、多工),讓使用者在玩遊戲時更心無旁騖。聽起來沒有什麼特別?小編可是非常喜歡它能夠鎖定熱感鍵的功能,因為在玩一些需要連線協力或計分的遊戲時,如果意外碰到返回鍵還好,因為遊戲會先問你是否要離開,一旦碰到的是多工鍵的話,就會因為防作弊機制而把遊戲終止啊!所以對於重度玩家來說,這是個非常吸引的功能。

效能 + 續航力


這代的 S7 和 S7 Edge 各推出了使用高通 Snapdragon 820 四核心處理器和 Samsung 自家的 Exynos 8890 八核心處理器,以香港為例,S7 是用上 Exynos 8890;S7 Edge 則是 S820。因為它們的製程同樣是 14nm,按理耗電的程度不該有太大的差別,可是小編以自己一貫在使用 S6 Edge+ 的用法來對待 S7 Edge(看 Facebook、Google Map 導航、看看影片等...),相比內置 3,000mAh 的 S7,擁有 3,600mAh 的 S7 Edge 居然撐不到一天,大約只能用個 8 小時就耗盡了。而且在以 4G 連線下連續播放 720p 影片的續航力測試中,成績也是較差 ,反映了 S820 的耗電量明顯比 Exynos 8890 更高,也可能是多加的那 0.4 吋而增加了耗電量吧。而且使用 S820 的 S7 Edge 在充電和長時間使用後,也是會跟 S810 的手機一樣有變溫的問題。但因為小編只有用過這一台 S820 的手機,未能確認這是手機還是處理器的問題了。

Galaxy S7

Galaxy S7 Edge

Galaxy Note 5

Xperia Z5 Premium

Quadrant 2

57,146

41,337

36,165

28,946

Vellamo 2 HTML5

6,867

5,113

4,546

4,899

SunSpider (ms)

516

820.3

710

617.8

CF-Bench

106,100

44,198

99,732

45,753

3D Mark Sling Shot ES3.1

2,186

2,575

1,124

1,147

電池續航力標準測試

14:00

13:45

13:00

8:00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 使用 Chrome 瀏覽器



S820 在幾個針對處理器效能的測試中,均是大敗於了 Exynos 8890,幸好在針對 GPU 的 3D Mark 測試上扳回一城,而且在頻段的支援上也較全面,多了 2G CDMA 800 和 3G CDMA BC0 (800)。可是 S820 版本的最大問題卻出在最影響使用體驗的續航力部分,Samsung 會不會考慮推出使用 Exynos 8890 的 S7 Edge 完美版本呢?當然,這想法是基於家住香港的小編對這兩條 CDMA 頻段沒有需求而得出了。或許這問題是能透過軟體更新來解決吧?我們就拭目以待。



相機


可能是被同鄉 LG 在去先後於 G4V10 兩台旗艦手機上均有著相當優秀的相機表現所刺激到,所以 Samsung 今年就在這台 Galaxy S7 / S7 Edge 的相機上加入 Canon 的 Dual Pixel 技術,說是能以雙畫素元件模仿人眼對焦的動作,增強其對焦的速度和準確性。除此之外,他們還用上畫素點更大的感光元件(1.4 µm),增加進光量,提升畫質。而且這顆 12MP 的相機光圈也增加至 f/1.7。小編在做比較時其實也很苦惱,因為本來 Galaxy S6 Edge+ 的對焦速度已經很不錯,幸好在同時把兩台手機在遠、近端對焦反覆對焦的時候,發覺 S7 / S7 Edge 是減少了重新對焦時的拉風箱現象,而且對焦也真的較快。而成像方面,Galaxy S7 / S7 Edge 的相片色彩終於沒有以往小編挑剔的過灰問題,拍出來的顏色較貼近現場的感覺,拍人像時尤其明顯。

在功能方面,發佈會上 Samsung 有特意提及動態全景的新玩意。它是在拍攝全景照的同時錄下影片,之後回播的時候就會像在看「哈利波特」世界中的相片一樣。但如果想要把「相片」分享的話,就需要把它轉換成「影片」的格式了。接下來有關這顆相機的效果,可以到圖集中觀看。



對比


在總結之前的部分就來說一下 Galaxy S7 和 Galaxy S7 Edge 的對比吧。相對於前代的 S6 / S6 Edge 只有曲面螢幕的需求,這次 S7 和 S7 Edge 的差異性可是大得像是選擇兩台不同的手機。因為這次除了 RAM、內置儲存空間和相機之外,CPU、螢幕大小、處理器和電池容量也不一樣。恰恰這些也是很多人在選擇手機時除了價錢之外,所最著重的因素。

因為小編並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但同事們和一些朋友在同時玩過兩台手機後,都和小編一樣認為這次改善了手感和有著較大螢幕的 S7 Edge 比較吸引。先撇除會因為地區不同而出現的處理器版本差異,始終兩顆處理器都是兩個品牌最新、最強的型號,加上 4GB RAM 的加持,所以在使用的流暢度上並不會有明顯的分別,所以手感在這次 S7 vs S7 Edge 的對比中又是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總結


與去年的情況不同,Samsung 明顯是汲取了 S6 / S6 Edge、Note 5 和 S6 Edge+ 所得到的經驗和用戶回饋,在原來的基礎上作優化,以穩中求勝的態度來推出這兩台 Galaxy S7 / S7 Edge。而且這次也為這對雙生機之間帶來更大的差異化,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過,以機論機,S7 和 S7 Edge 也是一個相當適合作升級的型號,因為它們不論在手感還是軟體方面,相比前代都有更成熟的表現。可是,面對 LG 今年開宗明義地以「玩樂」為主題的 G5 所挑戰,Samsung 這次相對來說過於保守的一著又是否能收效?這就要看今年的財報表現了。

影片及相機實拍由 Ross Wang 拍攝

後日談:


我們在為 Samsung Galaxy S7 Edge / S7 做評測的時候,因為地區的問題只能安排到 Exynos 版本的 S7 和 Qualcomm 版本的 S7 Edge作效能對比。當中發現 S7 在續航部分比 S7 Edge 有著明顯優勢。因為好奇心作祟,我們特意再借來使用 Exynos 8890 處理器的 S7 Edge 跑一次續航測試。結果發現它有著 15 小時 30 分的影片播放時數,對比 S820 版本的 13 小時 45 分的成績,多了超過一小時的續航力。

雖說兩個數字在同級的手機來說都是挺不錯的成績,但能夠把這顆內建的 3,600mAh 電池「有效率」的使用,看起來就是 Exynos 比較好呢。可是這樣的成績就引起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兩個版本的 S7 Edge 會在續航力上有著如此大的差距呢?會不會是 Samsung 在調整 Exynos 處理器的版本時比較上心,還是調整高通的處理器不太在行呢?。總而言之,小編是有點妒忌 S7 Edge 和 S7 都採用 Exynos 8890 處理器的台灣市場了,畢竟香港就只有 S7 是使用 Exynos 處理器,而中國大陸的雙版本更都用上 S820 處理器。不知道你的想法又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