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一吋隨身機三兄弟 DL 18-50 / DL 24-85 / DL 24-500 動手玩


緊跟在 Nikon 100 週年「蛻變」的首部曲 D5 / D500 之後接著上陣的,是他們久久未有動靜的大感光元件隨身機產品,而且選擇一口氣在新的 DL 系列上推出三部不同焦段的機型,分別是 DL 24-85、DL 24-500 與市場少見的超廣角新機 DL 18-50,以等效 18mm 超廣角以及 f/1.8 - 2.8 的大光圈規格殺進了 1 吋隨身機的真空帶當中。在今年的 CP+ 2016 上,我們有機會與 Nikon DL 的設計團隊對談,並且搶先動手玩到了這三部 Nikon 也大感光元件新系列,繼續閱讀我們的完整報導。

在開始動手玩之前先複習一下規格,這三部新機皆採用了最高感度 ISO 12,800、解析度達 20MP 的 1 吋的感光元件。雖說並沒有比 APS-C 的 Coolpix A 來的大,但是這三款機型的光圈基本上都高於或等於 Coolpix A,甚至等效焦段都比它還要廣(至少都有 24mm)還有著相當便利的變焦規格,所以,理論上而言應該可以吸引更多愛好攝影的消費者選用。但這並不代表 DL 就只是個普通的傻瓜機,根據 Nikon 開發團隊在 CP+ 上的訪談中透露,這個高階產品系列命名中的 D,是代表其承襲著 D-SLR 數位單眼的傳統;L 則是 Nikkor Lens 的卓越鏡頭技術而來之名(不過小編自己原本是以為有 Lens Camera 之意啦,畢竟型號真的看起來很「鏡頭」啊 XD)。


圖、DL 24-85 有額外多一個銀的機身顏色可選


既然有著這樣的代表 Nikon 精神的型號,開發者希望這三部機型能夠成為擁有 DSLR 的專業使用者的最佳隨身。首先,他們都有搭載與 Nikon DSLR 通用的熱靴 -- 這點對於攝影師來講算是異常重要,但 DL 18-50 歪一邊的熱靴就不知道會不會重心有點怪了;至於為何 DL 18-50 沒有內閃,根據開發團隊的說法這是因為鏡頭設計的關係,而必須在保持機身小巧的考量之下所做的決定。再來,原廠也強調 DL 的操控也相當講究,都有著專屬正負 5 EV 的曝光補償轉盤、FN 鈕、iMenu、可觸控對焦的觸控螢幕、與 DSLR 機型相似的設定選單,也都支援 RAW 格式。對焦方面則是擁有相位+對比混合式對焦點,並能提供最快 0.09sec 的對焦反應速度與 20fps 的連拍機能。


圖、DL 系列中唯一具備 3.5mm 麥克風孔的 DL 24-500(在機身左肩上,位置很有意思)


根據 Nikon 表示,這次 DL 系列機所搭載的 VR 技術也有升級,採用的是具備雙重感測震動的 VR 技術,今天實際在 Nikon 攤位上試用的感覺是覺得效果明顯比起之前的 DC 提升不少,在 DL 24-500 稍微望遠端的焦段下可以有不錯的拍攝穩定度,如此一來,即便是使用其對應的 4K UHD 錄影,應該會更不容易有令人不適的晃動感才是。最後一個值得提到的統一規格,是 DL 18-50、DL 24-85 與 DL 24-500 都支援 D500 上首見的 SnapBridge 隨拍即傳功能 -- 關於這個功能我們也在該公司的攤位上看到展示,後續我們會在 D500 的動手玩中提到。

DL 18-50 與 DL 24-85 動手玩


雖說 DL 24-85 的 US$645(約 NT$21,400 / HK$5,000)與 DL 18-50 的 US$800(約 NT$26,600 / HK$6,200)價位有所不同,不過基本上兩者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像是都具備十分類似 Coolpix A 的隨身機外觀;鏡頭雖然焦段不同,但是都擁有廣角端 f/1.8 到 f/2.8 望遠端的大光圈表現,所以即便 1 吋感測器的高感度表現先天小輸 APS-C,不過依然可以用大光圈的優勢扳回一城。操作方面,DL 18-50 與 DL 24-70 在鏡頭上都有著一各格段式的變焦環,這裡的好處是可以在開機之前變將焦段設定至預先的位置;假若還是希望擁有柔順的電動變焦的話則是可以透過開關一旁的變焦桿進行。


圖、DL 18-50 的 18mm 端(點我對照 24-70mm VR II 同場合下的廣角端


說到兩部新機的不同之處,具備現有 1 吋隨身機少有的超廣角的 DL 18-50 很明顯在規格上突出 DL 24-85 不少,此外前者還具備有 Nano 鍍膜的加持與 Nikon 精心調校的變形校正等,都讓它感覺上似乎各方面都比後者要好。不過 DL 24-85 也不是省油的燈,前面已經提到了它有內閃之外,在鏡頭上變焦環的最前一段,有著 S Macro 的「超微距」功能,至於到底能拍多近,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唉,不能直接把試拍帶走真可惜)。


圖、DL 24-85 的超微距近拍翻拍(DL 18-50 的最近對焦示意點我


動手玩心得方面,個人覺得這兩部隨身機的重量都相當輕巧,而且不至於會有質感不好的感覺。操作部分,EV 轉盤的阻力出乎意料地小,然後那個變焦桿的設計其實還滿有意思的(原本想要摳快門旁邊,才想到那其實是開關鈕)。這兩部新機的變焦環個人是真的滿喜歡的,給人一種可以拿它當成定焦鏡練練攝影的感覺。

DL 24-500 動手玩


並不具備前兩款 DL 系列相機所具備的變焦環、鏡頭光圈又沒有他們大,外觀看起來又很像一般的砲筒機,DL 24-500 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可以讓原廠將其訂價放在 DL 系列之首?從規格上看來,除了更廣泛的對焦範圍外,DL 24-500 還具備有進階的收音規格,可以外接麥克風來使用;亦擁有全翻轉的觸控螢幕(其他機型也都是 3 吋 104 萬點解析度),但還內建了 236 萬點的電子觀景器,更是讓其具備有更進階的規格。不過這裡要提下,其實 DL 24-85 與 DL 18-50 也是有支援外接式的觀景器的喔(另售)。

實際動手玩的心得方面,一拿起 DL 24-500 感覺真的是出乎意料地輕巧,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具備等效 500mm 與 1 吋感光元件的相機,相較起來 Sony 的 RX10 好像真的就笨重了些。個人覺得以這樣大砲機所主打的輕鬆打鳥機的走向,加上全系列新加入的高速錄影規格,想必應該會吸引不少人選擇才是。

結論


圖、Nikon DL 24-85 與 DL 18-50 最望遠端的伸長量(是的 DL 18-50 反而是往回變短,這在許多廣角變焦鏡上很常見)


如同小編在原廠專訪中對於該公司的印象,個人覺得 DL 系列的產品定位相當地精準,彼此之間不會彼此打架,與他牌則是分別在規格與價位上都相對有著自己的優勢存在,這樣的產品想必在未來預計上市日期 4 月之後,又會在這樣大感光元件隨身機的市場帶來更多樣的選擇。而其中個人要最期待的應該就是 DL 18-50 了啊!一方面超廣角很好玩,另一方面等效 50mm 其實也不會太難用啊,就不知道實拍起來畫質如何了呢,咱們一起期待正式上市版本的評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