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 科技:DJI Osmo 雲台相機


雖說航拍機如今越來越為大眾所熟知,但考慮到政策法規、環境限制以及具體使用時的操控難度,目前的它其實仍屬小眾,就算價格已經能被許多人接受,在筆者心中,依舊不會將其定義為真正的「消費級」產品。作為這個行業中的領先者,DJI 似乎也清楚這一點。於是乎,便有了 Osmo 這款能拿在手裡的雲台相機。

跟航拍機相比,它的使用門檻無疑低了許多,受眾群更廣,對打響 DJI 的品牌自然也能起到不小的幫助。再者,現在不滿足於用照片記錄生活的人越來越多,憑藉 DJI 在雲台技術上的造詣,是有望在這樣一個細分市場中有所作為的。說了那麼多,Osmo 這款產品究竟如何?筆者體驗了一段時間後的心得,跳轉之後為大家奉上囉。

硬體、操作及手感


Osmo 從頭到腳共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 Zenmuse X3 相機三軸雲台組(附帶膠製鏡頭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操控握柄、980mAh 電池以及最大可塞入 6 吋裝置的 Y 形手機夾。採用分離式設計的好處,在於可以方便地替換部件,從而達到擴展功能的目的。比如說 Osmo 的相機就可以換成更高階的 Zenmuse X5/X5R(m4/3),而像加長桿、車載支架、擴展臂等配件,則都需要透過握柄左側的盤齒接口來固定。

當然,在平日比較多的時候,這個位置接得應該都是手機夾。因為是金屬材質的關係,它的份量並不算輕。其扣具內側都覆有軟質塑膠,對手機表面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上段所說,夾子最大能塞入 6 吋的手機。至於尺寸的下限,筆者手裡 4 吋的 iPhone 5c,放上去之後 Y 字上面用於鎖住手機兩個頂角的扣具,就只有一個能真正發上力。剩下的一個,會變得有點鬆鬆垮垮,並不能很好地起到固定作用。考慮到目前小 iPhone 的使用者依然不少,加上傳說中會在三月登場、可能同樣是 4 吋的 5se,Osmo 對小手機的兼容性,還是存在不少改進空間的。



當你將 Osmo 拿在手中的時候,食指跟握柄自然接觸的地方稍稍往上,就是鏡頭固定按鍵的位置所在。按住它時,鏡頭朝向就會鎖定不動。快速連按兩下或三下,則分別代表將鏡頭回中和旋轉 180 度,後者在需要自拍的時候非常實用。將拇指伸直,就能輕鬆摸到方向撥桿、拍照以及錄影按鈕。而以上這些,已經涵蓋了拍攝過程中的所有基本操作。就體驗來說相當直覺,跟「到手即飛」的 DJI 航拍機一樣,給 Osmo 一個「到手即拍」的評價應該也不為過。


而在手感方面,握柄正面(貼合手掌的一面)的蒙皮觸感相當不錯,Osmo 機體約 540g 的重量再加上手機,拿在手裡負擔也不會很大。不過有一點比較遺憾的是,這款裝置好像並沒有考慮左手握持拍攝的情境,後繼產品如果能改進一下盤齒接口設計的話應該會更方便一些。最後,隨機附送的相機包非常實用,可以直接把它背在背後,看上去就好像藏著把烏克麗麗一樣。

軟體及實拍表現


想要在手機端調整 Osmo 的各項設定,跟航拍機一樣,也是透過 DJI Go 這款應用來完成。用戶只需先將手機連上 Osmo 的熱點,接著打開軟體,再選擇進入相機,然後就能看到拍攝介面了。在這裡,你可以切換拍照、錄影,同時還能選擇自動或手動模式(可以調 ISO、快門速度、曝光值),並能開啟慢動作、單拍、連拍、定時、全景(360 或 180 度)、縮時等各類功能。進到設定選單後,還可根據需要來調整影片、照片的格式和解析度,想要校準雲台的話,也能找到專門的選項,非常方便。另外,如果你想要追拍運動物體的話,直接用手指按住螢幕拖動,鏡頭就會隨之改變方向。

不過,雖然 Osmo 的配套軟體功能全面而且簡單易用,但在穩定性上,似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筆者使用的某些 Android 手機上,會出現 4K 錄影一到 7 秒便當機的情況。同樣條件下(相同韌體、同一張記憶卡),在 iPhone 上就沒有遇到過類似的麻煩,看來 DJI 的開發者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啊。



Osmo 標配的 Zenmuse X3,搭載的是一顆 1/2.3 吋的 12MP Sony Exmor R 感光元件,配有 20mm f/2.8 廣角鏡頭(最大視角 94 度),最高可進行 4,096 x 2,160 @25fps 錄影,慢動作影片的規格則為 1080p @120fps。就成像質素來說,大部分場景下都能令人滿意。無論是錄影還是拍照,白平衡、色彩、測光基本都比較準確,畫面邊緣的畸變也不是很明顯。要改進的地方,主要在於暗光環境下對雜訊的控制。

至於三軸雲台的表現,DJI 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在站定時將 Osmo 拿在手上,穩定性幾乎不輸腳架。用它來拍攝全景照片或縮時影片,效果令人非常滿意。尤其是前者,除了完整的全景外,Osmo 還會將每次鏡頭轉動拍下的單張照片都儲存在記憶卡上。因為照片可以選擇 RAW 格式的關係,後製的自由度無疑變得更大。而在運動過程中,可以看到畫面會有一些垂直方向的細微抖動,程度不算很明顯,而且按照官方在論壇中給用戶的回覆,未來應該會在韌體更新中對此加以改進。


最後,說說筆者在使用過後,最希望在下代產品上看到提升的地方。首先是續航力,Osmo 的電池基本上只能撐到一個小時左右,要外出拍攝的話,得另外準備至少一顆備用才行。雖然原廠電池 199 人民幣的價格也不算太貴,但還是期望後繼機種的續航時間能再變長一點。

其次,是內建麥克風的收音品質欠佳,該錄的環境、人聲在影片中大多顯得很輕,而不該錄的雲台風扇、按鍵噪聲,卻都通通被記了下來。不過關於此事,在本文即將寫成時,DJI 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從 1 月 29 日起,Osmo 將會標配一款便攜式麥克風出廠(插在固定鏡頭鍵上方的 3.5mm 插口裡)。對於之前購買的用戶,他們則會提供優惠碼,從三月初開始免費發放。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筆者個人是很喜歡 Osmo 這款產品的。因為除了拍特寫時會吃力點以外,只要帶上外接麥克風、腳架和備用電池,它就基本能勝任採訪、跑活動時的大部分錄影工作了。如果不需要拍攝高清晰度照片的話,這麼一套方案用起來十分輕便,非常適合需要「單兵作戰」的場合。

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最大的糾結之處應該是如何在 Osmo 與 GoPro 加手持雲台的組合間進行選擇(畢竟價格差的不遠)。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已經擁有一台 GoPro,或者說更看重功能擴充性的話(比如說上山下海),暫時可以再等等 DJI 的後繼產品。但若你是從頭開始,拍攝需求大部分只是日常記錄,那不用猶豫,現在的 Osmo 應該已經可以讓你滿意了。


Richard Lai 為本文拍攝影片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