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Book 主站評測:雖然不完美,但依然是終極的筆電



Microsoft 在多年來均宣傳平板就是 PC 的未來。他們所推出的 Surface Pro 就是一款強而有力的筆電取代者,而且他們更不怕以之與 Apple MacBook Air 來作比較;他們要傳遞的信息就是:Surface Pro 就像一部筆電,只是更好而已。

不過,今月初 Surface Pro 4 在 Microsoft 發佈會台上亮相不久之後,Microsoft 竟拿出了一個最後驚喜,就是 Surface Book 這款筆電。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部有高檔設計、高續航力和只有 MacBook Pro 等少數筆電才有的處理效能的 13 吋筆電。不過它跟 Mac 的分別就是,用戶可以把它的螢幕分離出來,變成一部奇輕的 1.6 磅平板,更重要的它配備了筆電級的 Intel Core 處理器。

它 -- 對於 Microsoft 來說,就是「終極筆電」。

硬體及設計

Surface Book Review
Surface Book Review


話說 Microsoft 發佈 Surface Book 的時候主站編輯也在場,但初時無論是她或其他觀眾也沒有發現它是一部可把螢幕分拆出來的裝置。它就像其他分體式筆電一樣,只要按一個鍵就可以把螢幕和鍵盤分離,分別只是它有一個尺寸較大的鍵盤和一個看似固定的螢幕而已。Microsoft 多年來一直宣傳 Surface Pro 可以取代大家的筆電,其實這個說法並無誤。因為如果大家只在乎裝置的運算速度、運行一下 Photoshop 之類,其實買一部配備 16GB RAM 和 1TB 的 Surface Pro 4 絕對足夠有餘。但問題是很多人其實只想要一部筆電,而 Surface Book 正是他們想要的東西。Surface Book 是為了那些永遠不能接受把配備著薄薄鍵盤的 Surface 放在大腿上打字的人而設計,更重要的是,Surface Book 在有必要時仍是可以變身成平板電腦。

在外觀上,Surface Book 當然是一部漂亮的裝置。它輪廓分明但不「鋒利」的鎂合金機身,再加上螢幕背面那個鍍鉻 Windows 標誌,都為它 US$1,499 的價錢增添了一點說服力。大家也別以為它只是又一部 MacBook Pro,因為它還支援觸控筆和有獨特的螢幕接合結構,Microsoft 稱之為「支點」。側面看它有點像一條自我對摺的蛇,螢幕調整的角度除了像一部傳統筆電之外,還可以像 Lenovo Yoga 那樣站起來,只是螢幕不能翻到鍵盤後面而已。這個結構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在筆電閉合之後,螢幕跟鍵盤之間仍留有不小的空間,無可避免地令它看似很胖。

一個獨特、漂亮和令人難忘的地位象徵。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用「有趣」來形容它的外觀。當主站編輯在辦公室評測它的時候,有幾個人停步下來問題它是不是那部知名的 Surface Book。他們都想查看一下這款產品,看著它的螢幕分離出來;就連主站編輯那位一向對科技產品冷感的媽媽也細看了一下,並說「它看似一部不錯的筆電」。類似的經驗不能盡錄了,不過大家也明白意思吧。總之,它的「支點」能做到它應做的事情,它也能讓 Surface Book 變成一個地位象徵 -- 一個獨特、漂亮和令人難忘的地位象徵。

做為筆電



當你把螢幕與鍵盤底座接上,Surface Book 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筆記型電腦,雖然相較現有高階筆電而言,它算是有點重啦... 而在筆電模式下犧牲了輕薄設計所換到的,是效能方面的更強悍表現。做為筆電,它的處理速度快,也有著夠好的顯卡以及跟高效能感覺有點無法對上的高續航表現。綜合上述條件,要在一部 1.5kg 左右(看有沒有獨顯囉)的筆電上實現實屬難得 --望向與獨顯版同樣重量的 Retina 版 13 吋 Macbook Pro,相比之下其實它還少了獨顯與觸控螢幕呢。

環視 Surface Book 機身,在左側可以看到兩個全尺寸的 USB 3.0、SDXC 記憶卡槽;右側有 Mini Display Port、在 Surface Pro 上看過的充電埠 --如同之前我們所評測的感想一樣,這個充電埠並不是太好插上,而且頗容易脫離機身。因為螢幕(平板)是可以分離的關係,所以電源鈕與耳機孔都被放到了螢幕的頂端。也因此無論是拿來當做平板或筆電使用都不會遇到什麼問題。不過,在剛開箱的時候主站編輯倒是有點搞不清楚到底要按哪裡開機就是了(笑)。

螢幕的左右兩側邊緣有著內建揚聲器,藏的算是相當隱密。而在這樣的條件下,它的聲音還算是出乎意料的響亮 --在安靜的房間中,聲音大約開到 30% 就很夠用來聆聽音樂。此外,你可以在 Surface Book 可以找到 8MP 與 5MP 的相機組合,它可支援 Windows 的面孔辨識機能,並且都可以拍攝 1080p 的影片,且擁有雙麥克風的規格。

做為平板


讓 Surface Book 重的「部分」,其實也是讓這部機器更為出眾之處。像是 GPU、額外的兩塊電池、鍵盤、連接埠等。所以如果你想要拋開這些將平板與底座分離,則是要先按下刪除鍵旁邊的按鈕,看到秀出綠色燈號時就可以拆開。此時,你會發現剛剛的沉重感馬上就被拋諸腦後(其實被拋下來的是底座),這個平板電腦真的既又輕又薄。以主站編輯長期以來評測平板電腦的印象之中,這樣內藏 Core i7 運算效能的平板電腦,竟然還可以保持在約 725g 的重量與 7.7mm 的厚度,的確是能感受到相當令人敬畏的造機工藝。甚至還覺得在做為平板電腦這方面,以筆電為主要情境的 Surface Book,甚至還要勝過 Surface Pro 做為筆電來使用。


要注意的是,Surface Book 的拆卸機制是以軟體控制,因此可以在確認一切沒問題之下才讓你將螢幕與底座分開。如此一來,假若 Surface Book 正在運行著利用 GPU 的工作,你卻希望拆開做為平板使用時,你將會得到一個需要關閉某些 App 的通知,否則便無法拆開來使用。

其實這算是個相當必要的安全機制,否則使用者可能一直遇到當機的狀況發生吧?而雖然插上時並沒有一般的變形平板一樣的 Click 聲,不過系統還是會發出一個小提示音告知你兩者已經正確接上。此外,你也可以選擇要以原本的角度插回,或者是翻轉 180 度做為簡報模式使用。

鍵盤和觸控板


主站編輯這篇長長的評測有大部份都是在 Surface Book 上打的,而當她日常沒那麼忙的時候更會把它當作主要的電腦使用,在上面查看電郵、Facebook、Twitter、編輯 Google 試算表、Slack 等。更因為 Surface Book 優秀的鍵盤佈局,讓他非常樂意把其當作日常工作的機器使用呢。鍵帽間充足的間距和 1.6mm 的鍵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打字體驗。這完全為主站同事釋疑了,因為當他初看到 Surface Book 的時候,曾懷疑過這鍵盤會不會有足夠的回饋力,更擔心會不會容易打錯字。結果是完全沒有以上的問題。

如果能有改進的話,主站同事會希望鍵盤能少一點噪音,因為她的打字速度很快,尤其當靈感來到時更甚,這可能讓週圍帶來一點煩惱。但公平地說,相較 MacBook 的打擊音,Surface Book 的噪音已經算是低了。甚至另一位長期使用 ThinkPad 的 Engadget 同事 Terrence 都同意 Surface Book 都要比他曾經所用過的筆電鍵盤要安靜,更遑論跟 MacBook Pro 來相比了。

一台由 Microsoft 推出的筆電產品,想必會配備上 Precision 觸控板的。這有被 Dell 等第三方生產商採用的觸控板技術,稱上 Windows 上最好的也不為過。使用者可以流暢地使用雙指捲動頁面,或在地圖和精細頁面上以 pinch-to-zoom 的手勢縮放。可是在評測過程中,這塊觸控板偶爾會失去反應,甚至要重新開機才能正常,這問題 Microsoft 已經知曉,他們也有計劃日後以韌體升級的方式觸決問題。當然,畢竟我們測試的還是工程樣機,正式上市後的表現相信會有改善的。

螢幕


Surface Book 用了一塊較少見的 13.5 吋,3,000 x 2,000 解析度的螢幕,目的是為了跟其他的 Surface 裝置保持使用同樣的 3:2 螢幕比例,讓它也能在平板模式下有著使用筆記本似的體驗。事實上,Microsoft 方面並不把拆出來使用的螢幕部分稱為平板,而是 clipboard(剪貼板),但我們一般人還是會習慣地叫它「平板」吧。

市場營銷的術語不多說,這 3:2 的螢幕比例可真是讓使用者在用 Surface Book 時更舒服,不管是水平或是垂直使用也沒太大分別。喜歡的話,甚至可以用隨機的 Surface Pen 在上面塗鴉(用磁力吸附的 Surface Pen 暫時還乖乖的黏著,測試期間沒有意外遺失啊)。Surface Pen 有著 1,024 級壓力感應,筆端更有數位橡皮擦,讓使用者能輕易地在 Windows Edge 上標記、繪畫。而當使用 Pen 來在 OneNote 上記筆記,其流暢的反應更有種拿著鉛筆在紙上寫紙的感覺。另外,Surface Book 的防誤觸機制也足夠聰明,手指在持機時意外放到螢幕上也沒有出現問題。

如果作為筆電螢幕,Surface Book 卻比一般 13 吋型號的高,但因為主站同事早已經經歷過同為 3:2 比例的 Chromebook Pixel 的洗禮,所以沒有覺得有太大的不便。儘管如此,一般使用者也不用太擔心會因為 3:2 比例而對使用 Windows 帶來影響,相對常見的 3,200 x 1,800 螢幕筆記型電腦,雖然 Surface Book 會在左右兩旁「犧牲」了 200 個畫素點,但主站同事認為這並沒有影響分屏使用的體驗。反之,變高一點的螢幕還能多顯示一行文字呢。

不管你是用 Surface Book 以筆電模式,還是平板(都說是 clipboard 了)模式使用,它那超畫素密度的 267 ppi 螢幕都有很好的表現,以數字相比,它更比 Chromebook Pixel(239 ppi)和 13 吋配備 Retina 螢幕的 MacBook Pro(227 ppi)還要精細。因為它這片螢幕能顯示 100% sRGB 色域,所以看過去都會有相當豐富但不霸道的色彩表現。而螢幕玻璃雖然是亮面,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沒有嚴重反光問題,即使是大清早坐在受陽光照射的辦公室裡,仍然能清楚閱讀上面的文字。

效能與電力


PCMark7

PCMark8 (Creative 、加速)

3DMark11

3DMark (Sky Diver)

ATTO (讀 / 寫)

Surface Book (2.4GHz Core i5-6300U, Intel HD 520)

5,412

3,610

E2,758 / P1,578 / X429

3,623

1.6 GB/s / 571 MB/s

Surface Book (2.6GHz Core i7-6600U, 1GB NVIDIA GeForce 獨顯)

5,740

3,850

E4,122 / P2,696

6,191

1.55 GB/s / 608 MB/s

Lenovo LaVie Z (2.4GHz Intel Core i7-5500U, Intel HD 5500)

5,232

N/A

E2,001/ P1,122 / X310

N/A

555 MB/s / 245 MB/s

HP Spectre x360 (2015, 2.2GHz Intel Core i5-5200U, Intel HD 5500)

4,965

N/A

E1,667 / P932 / X265

N/A

555 MB/s / 270 MB/s

Dell XPS 13 (2015, 2.2GHz Intel Core i5-5200U, Intel HD 5500)

4,900

N/A

E2,114 / P1,199 / X330

N/A

515 MB/s / 455 MB/s


過去兩個禮拜,主站編輯一共測試了兩款不同規格的 Surface Book -- 一個是搭載雙核 Core i5-6300U 處理器、8GB RAM 以及 Intel HD520 的低階款;另一個則是配備 i7 處理器、16BG RAM、以及 NVIDIA 獨立顯示晶片的高階款。在以 CPU 為主的跑分項目上,兩者的表現相去不遠,磁碟讀寫速度也很類似,最高讀取速度大約在 1.6GB/s,而最高寫入則是在 600MB/s 附近。兩個版本的開機時間也差不多,從按下開關到進入登入畫面大約是 10 秒鐘,與同級的旗艦筆電機種相當。

不出意外的,在底座裡內建有 GPU 的版本在顯示效能上大勝沒有的版本,有時可以進步達 70% 之多。顯然這台和一般市面上的輕薄型筆電有不少的差距,特別是如果你會偶爾用用 Photoshop 或影片編輯軟體的話,獨立顯示的版本會是個好選擇。話雖如此,Surface Book 真的用來跑遊戲類別的跑分測試時(例如 3DMark 的 Sky Diver),卻未能跑出特別令人驚豔的成績。或許這是因為它的 VRAM 只有 1GB,也可能是 NVIDIA 的顯示晶片不是特別高檔的一顆,但既然 Sky Diver 的表現都只能算平平的話,主站編輯決定就不用再跑更高階的測試了。

電池壽命

Surface Book (Core i5, 內建顯示)

13:54 / 3:20 (平板)

Surface Book (Core i7, 獨立顯示)

11:31 / 3:02 (平板)

MacBook Air (13-inch, 2013)

12:51

HP Spectre x360

11:34

Apple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13-inch, 2015)

11:23

Chromebook Pixel (2015)

10:01

Microsoft Surface 3

9:11

Apple MacBook (2015)

7:47

Dell XPS 13 (2015)

7:36

Lenovo Yoga 3 Pro

7:36

Lenovo LaVie Z

7:32

Microsoft Surface Pro 3

7:08

Lenovo LaVie Z 360

6:54



另外,在跑遊戲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風扇吃力許多。平常正常使用時,機器雖然算不上「冰涼」,但最多也就是微溫,不會有燙到手腿的感覺,但只要遊戲跑起來,風扇就會轉得相當大聲。至少微軟設計的散熱效率還不差,只要遊戲一關掉幾秒後風扇轉速就恢復正常了。

微軟的官方數據中,接著鍵盤底座的預估電量為 12 小時。事實上,這數字給的還太保守了 -- 主站編輯用內顯的版本跑出了近 14 小時的成績( 65% 螢幕亮度、持續播放 1080p 影片),而就算是配備獨立顯示與 Core i7 處理器的版本,使用時間也有 11 個半小時之多,與沒有獨顯的 Retina MacBook Pro 相當。如果使用較暗的螢幕亮度設定的話,還可以再擠更多的時間出來吧。

小小的問題是,大部份的電池容量其實是在鍵盤底座裡的,也就是說當 Surface Book 在平板模式下時,電力就要差上一些。Core i5 版的實測借能使用 3 小時 20 分鐘;而換成 Core i7 版時,就只剩下 3 小時了。

總之,這應該不是特別出乎意外的事:在平板模式上,它的總重僅有 720 公克,還要能推動 3,000 x 2,000 解析度的面板,總是會要在某處有所犧牲的。但微軟在 Surface Book 的產品設定上很明確,這本質上還是一台筆電,只是偶爾可以拿來做平板使用。如果你更常需要平板模式的話,Surface Pro 會是更好的選擇。

可選規格


主站編輯在評測 Surface Book 時,分別體驗了最低和最高規格的兩個版本。兩者之間除了 1,700 美元的差價外,效能表現當然也有著明顯不同。如果你準備購買的話,基礎款的價格是 1,499 美元,對應的配置有 Core i5 處理器、8GB 記憶體、128GB SSD 加集成顯示卡。再多出 200 美元的話,硬碟容量能翻番加到 256GB。

如果你需要獨立顯卡的話,最少也要付出 1,899 美元的代價,這個型號同時還將配備 Core i5 處理器、8GB 記憶體和 256GB 的 SSD。接著往上走,Core i7、8GB 記憶體、256GB 硬碟的版本售價是 2,099 美元,想要記憶體和內建容量加倍的話,則需再多付 600。最後,就到了 3,199 美元的頂配版,它擁有 Core i7 處理器、16GB 記憶體、獨立顯卡和 1TB 的 SSD,誰都想要,但估計買得起的沒有幾個...

競爭對手


當微軟最初發表 Surface Book 的時候,許多 PC 廠商估計都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從此被搶掉「飯碗」,畢竟市場中筆電的種類各式各樣,並非所有都會受到來自 Surface Book 的威脅。現在的市面上注重輕薄、便攜性的產品很多,但相對來說他們的規格都沒有微軟的產品那麼強,而且在作為平板使用的時候,往往也都沒有那麼好用。如果你想要一台擁有獨立顯示卡、16GB 記憶體和 1TB SSD 的裝置,像是 Dell XPS 13(不低於 800 美元)、HP Spectre x360(不低於 900 美元)都無法滿足需要。但相反地,要是你注重便攜性更多過效能的話,上述兩款產品,可都比 Surface Book 來得更輕。當然囉,目前大部分有競爭力的 Windows 筆電,實際上都還達不到 1,499 美元那麼高的價位,而這一點在進行對比時,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那麼,如今能買到哪些相對來說定位更 Surface Book 更接近的產品呢?Dell 的新款 XPS 15 應該算是一個,雖然它的螢幕尺寸比 Surface Book 更大,而且不能拆下作為平板使用,但以 3.9 磅(約 1.77kg)的重量來說,還是可以拿來比一比的。關鍵是,XPS 15 因為採用了偏緊湊的設計,其實大小跟一般 14 吋的筆電相近,並沒有比 13.5 吋的 Surface Book 大上多少。而且它最高配的型號,採用了第六代 Core i7 處理器、4K 螢幕、16GB 記憶體、NVIDIA 960M 顯卡(2GB)和 1TB PCIe SSD,續航時間可達 11 小時左右(用 1080p 螢幕的話能增加到 17 小時),至少有潛力跟 Surface Book 拼一拼效能。


除此之外,Lenovo 剛剛發表的 Yoga 900(不低於 1,200 美元)也是備選之一。它 2.8 磅重(約 1.27kg)的機身比 Surface Book 要輕得多,而且也可以翻轉變為平板模式使用。規格方面,則可選擇第六代 Core i5 或 i7 處理器、3,200 x 1,800 螢幕和最高 512GB 的容量,相較之下沒有獨立顯卡、續航較短(最多 9 小時)是它的不足,但勝在輕薄、便於攜帶。

最後,毫無疑問 MacBook Pro 也是必須要拿過來對比一下的。13 吋的 RMBP,3.48 磅的重量(約 1.58kg),售價 1,299 美元起。這個價格可以買到 Core i5 處理器、8GB 記憶體、128GB SSD、Intel Iris 6100 集成顯卡和能用 12 小時的電池,其它同尺寸的型號,規格選擇空間也不是很大。而 15 吋的版本,獨立顯卡、16GB 記憶體這些配置是可以跟 Surface Book 抗衡,但 4.49 磅(約 2.04kg)的機身可就要重出許多了。而且,不管是哪個大小,螢幕都不支援觸控,同時使用起來也就只有傳統筆電這一種模式。對那些偶爾也需將裝置當做平板來用的消費者,吸引力就不如 Surface Book 了。

總結


Surface Book 並不完美,沒有產品是完美。但是,假如「終極筆電」只意味著提升筆電的水準的話,那它則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即使你並不稀罕它螢幕能分離的功能,單憑它最低 11 小時的續航力已值得推薦了,何況它亦能同時提供很多 13 吋筆電未能做到的表現和做工。另外,由於它可變成一部只有 1.6 磅的平板電腦,在使用時會比處於平板模式的 Lenovo Yoga 更為舒適;唯一缺點就是沒了鍵盤底座之後續航力會大減。

很正常地,世上總會有人不需要配備 16GB RAM 或強力顯示卡,不需要平板 + 筆電的組合。對於這些人來說,市面上大有其他輕量、便宜,或集二者於一身的選擇,Dell XPS 13 這款個人很喜歡的產品就是其中之一了。但若果大家同時重視表現、續航力和設計的話,那即使 Surface Book 不是最輕量的選擇也好,主站編輯仍會高度推薦它給大家。當然,選擇 Surface Book 這類明星產品所需付出的「代價」當然不少。

最後,原 Surface 的目標一向是結合筆電和平板的精髓,而現時 Surface Book 和 Surface Pro 均志於達成這個目標,前者在變身成平板後使用經驗出奇地舒適,而後者則變得越來越強悍,而且鍵盤手感變得更好,在大腿上使用也變得較容易。雖然兩款裝置的目標不同,但它們的方向相似。主站編輯相信終有一日會見到一款具有 Surface Book 做工、續航力和表現,但重量較輕和在平板模式下能續航較久的筆電。目前來說,Surface Book 只能在作為一部筆電的情況下做到最好,但這也是它本來的目標。

來源: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