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聲立馬開拍!支援一般鏡頭的 X-CAP2 開箱動手玩



買了可換鏡式相機,卻還是很懷念 DC 那種有基本保護作用,又不怕丟失鏡頭的啓閉簾幕片設計嗎?我們曾經專訪過的 Freemod 自由派模型工坊最近正式推出的 X-CAP2,將前代那種可以帥氣開蓋的電動鏡頭自動鏡頭蓋技術,延伸支援到一般的鏡頭之上 -- 只要輕輕用手推拉,在一聲清脆的「咔擦!」之後,便可開始拍攝照片!不用再去煩惱鏡頭蓋到底要放哪裡這種浪費時間的事了(撒花)。

好了,這種有趣而且保證是台灣設計製造的產品,豈有不立馬試玩的藉口。這次 Freemod 直接寄了市售盒裝的版本 -- 雙色,有上圖的銀黑還有全黑的版本,首批推出的是 for 46mm 濾鏡尺寸,之後將追加 49mm 與 52mm 的版本,如此一來就有更多鏡頭可以享有這樣方便的快速啓閉鏡頭蓋產品啦!繼續閱讀我們的搶先開箱動手玩。


都說是開箱動手玩了,自然要從盒裝開始看起。其實小編專訪時還沒有實際看到過 Freemod 的盒裝,直到這次,才發現這個盒裝其實設計的相當不錯。以相當簡潔的方式,穩固地包裝了他的產品,整體標示設計也很清楚明瞭 -- 更多開箱照片請參考我們這次的動手玩圖集。


拿出產品,必須說試用過前代產品的小編真的有切身感受到 X-CAP 的進步。首先,在材質上,可以馬上感受到 X-CAP2 的確如介紹所說的用上了更多的金屬零件 -- 向設計者 Evan 的確認過後,得知此產品在外框、門簾片(共六片,這個應該是這次產品可以比起前代開口更大的關鍵!)、接環都使用了以霧面陽極處理過的航太鋁合金材質。估計這次 X-CAP2 鏡頭外圈的推拉開關機制,的確是需要更為穩固的材質才能確保不會容易損壞。尺寸方面根據官方的資料 X-CAP2 的直徑為 55.5mm、厚 7.8mm。


X-CAP2 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它像濾鏡一樣直接鎖上鏡頭前緣,再將這個鏡頭蓋上的紅點對準鏡頭正上方的遮光罩安裝固定點(開啟 X-CAP2 門簾片時會比較容易看到)-- 這次因為對應的不只是一種鏡頭的關係,所以並沒有辦法去計算固定鎖定的位置,所以可能在不同鏡頭上會有著不一樣的固定緊度。不過小編將這次送來的兩個 X-CAP2 都有在手上的 Panasonic 14-42mm II 上試過,基本上鎖到很緊可以、稍微鬆半圈也不至於會鬆到隨便碰到就位置偏移,感覺基本安裝應該不太會有什麼大問題才是。裝好後便可直接向本篇首圖那樣,透過推拉 X-CAP2 外圍圓框的方式開啟 / 關閉鏡頭蓋囉,是不是超簡單啊!

不過使用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手去嘗試撥門片,因為這樣很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壞。而根據 Freemod 的測試,X-CAP2 是有通過三萬次的開關測試的唷。


是說,比起前代專用於特定鏡頭的規格,這次可以對應多款鏡頭的「手動啓閉」鏡頭蓋,也將面臨不同鏡頭上所可能產生的暗角問題 -- 太廣角會容易有暗角,像是 Olympus 12mm f/2.0 就沒通過測試。這點除了可以參考 Freemod 網頁上所標注的相容鏡頭頁面,想要購買又怕會不相容的消費者,則是可以透過又再度展露出 Evan 那讓小編佩服不以的 Maker 魂的「X-CAP2 測試用紙模型」,自己弄一個裝上手上的鏡頭試試看是否有令人難以接受的暗角出現囉。

以上這點就我們直接測試,是沒有在 14-42mm II 上感覺到明顯的暗角出現(畢竟它也在相容名單當中囉)。不過小編還是試了一下裝了 Pro1D UV 後是否可用,結果不意外地就見到暗角啦。此外,因為鏡頭前緣大上一圈的關係,所以 14-42mm II 原廠附的遮光罩就沒辦法在安裝 X-CAP2 時使用了。不過感覺這樣的鏡頭蓋開口設計應該也有一點遮光效果(吧)。


圖、X-CAP2 與 Kenko Pro1D 濾鏡的厚度比較(最左是開啟鏡頭蓋的狀態)


好了,文章寫到這裡,終究還是得要提到價格。官方定價為 US$57(約 NT$1,850 / HK$450)的這款二代產品,為了回饋台灣消費者(他很感謝大家的對 Freemod 創業的支持),首年的販售價格為 NT$1,450,並且將提供一年的保固服務。必須說,這價位乍看之下似乎不算便宜,但相較同樣 46mm 的鏡頭蓋甚至是 UV 濾鏡,具備了相當方便可快速開閉鏡頭功能的 X-CAP2,配合其做工,其實取捨之下小編是覺得這算是個值得入手的產品。更何況這可是標示著 Designed & Made in Taiwan 的產品啊!

最後,小編也詢問了 Evan 怎麼沒考慮推出更大尺寸的 X-CAP2?對此,他表示如果這次市場反應良好的話是會考慮,但也還是要考量加工廠機台的硬體限制 -- 尺寸越大、等級就要越高,有能力生產的工廠也更少,這也代表成本將會大幅度提升。Evan 表示,很可能只增加 10mm 成本就會有翻倍的情況發生,而且事實上這個二代產品的成本就已經比起一代要提高了 3 倍左右。也因此,相信大家也可以體諒他希望先讓成本回收再考慮更多款式的苦衷囉。其實小編也有提出可以考慮集資的建議,他也表示曾考慮,但考量到人手及不太擅長文案所以還尚未付諸實行。

只能說創業真的很辛苦啊... 真的祝福他還有台灣的其他新創公司都能有更好成績不斷成長茁壯,加油!

來源: Free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