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One M9+ 評測:雖然它意味著很多個 HTC 的第一次...


雖說常被大陸消費者吐槽訂價過高不夠貼心,但 HTC 一直以來對這個市場還是相當看重的。像是去年,時尚版 M8 - HTC One(E8)就是被拿到大陸首發,一年之後,不光這條產品線率先在同個地方推出了後繼機 E9、E9+,就連旗艦 M9,也多了一個大陸專供的「加強」版本 M9+。而這最後一台,就是筆者今天評測的主角,在它身上,HTC 實現了很多個第一次。那麼,這些第一次累加在一起是否讓 M9+ 實現了真正的突破,跳轉之後來尋找答案吧。

外觀、手感及做工




不出意料,M9+ 又是一款你一眼就能認出是 HTC One 家族成員的產品。它的整體設計跟 M9 如出一轍,不同的地方,在於稍大一圈的機身、螢幕下方的指紋辨識器以及背面靠近頂部的 Duo Camera 雙相機。和 M9 一樣,M9+ 也採用了雙色調工藝,側面看起來的確是比較特別,會給人以很上檔次的感覺。但遺憾的是,這款手機也從 M9 那裡繼承了被人從 M8 起就一路抱怨的長「下巴」,儘管 HTC 在虛擬按鍵設定上嘗試去做了些彌補,但請相信筆者,在意的人(比如在下)依然很難忽視其存在。

說到這裡,也不妨跟大家談談筆者對 HTC 這一設計的看法。個人覺得,與其像現在這樣讓正面下半部分臃腫不堪,還不如換回類似 M7 那樣的實體按鍵設計,反倒來得更加利落一些。這雖然只是減了一層「下巴」,但如此一來剩下的每層便都有對應的功能,去掉光看不能用的部分後,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而且 M7 已經證明這種設計並不會對 BoomSound 造成影響,那麼,哪怕是加了指紋辨識的 M9+ 理論上應該也能做到,更何況沒有這功能的 M9 了。


當然,這只是筆者自己的想法,就算有幸被官方採納,想看到改變也是明年的事了。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今年的這代依舊有著非常不錯的握持感。雖然雙色調設計帶來了側邊刮手、隔斷感強的副作用,但鑒於 M8 壘下的起點實在很高,就算減一點分,M9+(以及 M9)也依然能維持不輸對手的上乘手感。而在做工方面,筆者手上的這台找不出什麼可挑剔的地方,按鍵回饋適中,左右兩個卡槽鬆緊度也正好。自拍相機的位置還有一圈金屬環保護,應該完全能符合人們對一款 5,000 人民幣檔(約 HK$6,200 / NT$24,700)手機的期待。

螢幕




在過去兩年中,許多 Android 廠商都先後步入了 QHD 螢幕這一哪怕到現在仍頗具爭議的領域。而 HTC 卻始終按兵不動,一路靠 1080p 打江山... 直到筆者手中的這款 M9+(以及同時發表的 E9+)。和 M9 相比,M9+ 這個加號的一部分,其實代表的就是正面這塊 5.2 吋的 2,560 x 1,440 螢幕。它的畫素密度達到了 565 ppi,數值到了這個份上,畫面細緻度自然就無須多言了。

但問題是,在 5.2 吋這個大小上,QHD 是否真的有必要?看過先前 Moto X Pro 評測的人應該知道,按筆者的觀點,6 吋才是 1440p 和 1080p 之間的分水嶺。5.2 吋的 M9+、5 吋 1080p 的 M9 以及 5.2 吋 1080p 的 LG G2,個人看起來,顯示細節並沒有很明顯的差異。硬要衝上高解析度,其實只會平添續航煩惱。在 M9+ 發表以前,筆者一直以為 HTC 的 QHD 處女秀會放在 One Max 的後繼產品上,畢竟他們這兩年給人的印象都是不隨大流,無論螢幕、相機,其始終在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




但事實是,雖然作為正牌旗艦的 M9 仍堅守 1080p 陣地,但「加強」版的 M9+ 最終還是無法免俗。筆者猜測,這麼做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相對主要的因素,多半還是想增加賣點(彌補聯發科處理器品牌認可度上的不足?),讓名字裡的加號顯得更有底氣一些吧。

話雖如此,M9+ 的綜合顯示效果還是相當出色的。它延續了 HTC 旗艦機一貫的高品質,色彩還原準確度高,可視角度也保持得很不錯,只是亮度上稍有欠奉,算是一點小小的美中不足吧。結合正面的 BoomSound,其能提供的影音體驗在市面上可屬一流。兩個喇叭雖然沒了 Beats 的加持,但依靠 Dolby 的幫忙,依然維持了相當高的播放水準。聲音夠響且基本不爆音,放在桌上看片相當合適。

相機




筆者拿到的這台 M9+ 尚處在工程機階段,可能也正是出於這一原因,相機部份的調校感覺仍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首先,它的白平衡時常會出現跑偏的情況,而且奇怪的是,幾乎沒有規律可循。然後在低光環境下,細節被塗抹得非常嚴重,夜拍照片很容易就會呈現出油畫感。不過,有 2,000 萬畫素的感光元件打底,白天成像的畫面細緻度還保持得不錯。另外,從 M8 那裡繼承來的 Duo Camera 仍具有很強的可玩性,在雙鏡頭模式下雖然無法充分發揮主相機高畫素的威力(只能拍 3,072 x 1,728 的照片),但較上代其實已經有所提高了。


老實講,這次不管是 M9 還是 M9+,至少在拍照部分,都給筆者以趕鴨子上架的印象。臨近發售但調校仍明顯不力的事情前面已經提過,而「放棄」耕耘了兩年的 UltraPixel(嚴格意義上說沒有,因為放到前面用來自拍了)直接轉攻 20MP 這樣的高畫素,毫無疑問,就是對大眾市場的妥協。當然,正常來說這並不算什麼壞事,但眼見曾經力圖破除「畫素等於畫質」迷思的那個 HTC,如今不光自己「啪啪啪」打臉而且照片可能都要靠 PS 來救,真心希望 UltraPixel 能走遠的筆者,心中也難免會有一絲憂傷啊。

如果 HTC 能拿出更高畫素的 UltraPixel 並且加回光學防手震的話... 如果...

軟體及指紋辨識




M9+ 所搭載的 Android 5.0 客製系統被稱作 China Sense,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為中國大陸打造的一套 ROM。除了閹割掉 Google 服務這一必須的改動外,HTC 還與觸寶、支付寶等公司合作,在系統中整合了類似撥號助手、指紋支付等功能。不過,以實際的體驗來說,筆者不覺得這些改進和單獨去安裝那些對應的應用有什麼分別。跟許多大陸廠商系統級的整合力度相比,Sense 想在在地化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還需付出更多努力。而其它的部分,則和國際版的 Sense 7 沒有太多不同,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的 M9 評測

至於指紋辨識,在 One Max 之後,HTC 終於又撿起了這項「技能」。而且令人欣喜的是,這次辨識組件還首次被放到了更易於使用的正面。另外,它也採用了如今已十分常見的按壓式掃描,手機內最多可儲存五組指紋數據,解鎖時無須先點亮螢幕,直接放上手指便能啟動。評測的這段時間內,筆者一次刷入的成功率應該不低於 80%,要求重新掃描的那些多數也是因為手指放置的位置不好,加上成功後進入主頁面的速度很快,所以總體來說可以讓人滿意。

效能及續航力




M9+ 是第一台配備聯發科處理器出廠的 HTC 旗艦手機,它採用的 MT6795 是一款八核心的 Cortex-A53 處理器,支援 64 位元,是聯發科旗下目前較高階的產品。其主頻為 2.2GHz,採用 28nm 製程,輔以 PowerVR G6200 GPU,發表前一度被傳作是高通 Snapdragon 810 的有力對手。當然,實際情況是,810 在效能(尤其是顯示)、功耗、基帶全面性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優勢,MT6795 的長處,應該還是集中在相對低廉的價格上。

等等,相對低廉的價格...?但 M9+ 不是一台要賣五千人民幣的旗艦機嗎?同樣有 MT6795 加 3GB RAM 組合的樂視超級手機 1 要價不到 M9+ 的三分之一,雖說有其它功能和品牌溢價的差距,但 HTC 這樣的訂價策略是不是也太自信了點啊(莫非是希望大家去買更便宜的 M9)?難道說他們在 4MP 相機行銷失敗的教訓中,得出的經驗就是拋出「真八核」、「高頻率」之類的詞就能讓乖乖人掏錢嗎?


HTC One M9+

HTC One M9

Galaxy S6

Quadrant 2

25,110

31,390

35,388

Vellamo 2 HTML5

1,980

3,005

3,347

SunSpider (ms)

972.5

833.1

1,103.8

CF-Bench

45,753

58,590

71,197

安兔兔

50,301

49,730

61,943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 使用 Chrome 瀏覽器



而具體到表現來說,這顆晶片也確實如我們預期的那樣,日常使用 M9+ 都可以流暢應對,但玩大型遊戲,就會開始間歇出現掉幀、卡頓甚至沒有反應的跡象。以旗艦機的定位來說,這樣的結果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加上續航能力也比較一般,4G 開啟所有 IM、郵件同步,一小時離線影片、半小時網頁瀏覽、半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遊戲以後,剩餘的電量不足 40%,中度使用最多撐到一天,基本上也是離不開「尿袋」的命。

結語




第一次用 QHD 螢幕、第一次為旗艦機配備聯發科處理器、第一次把指紋辨識器放到正面、第一次喊出 China Sense、第一次讓 Duo Camera 也能用上(相對)高畫素... M9+ 代表著那麼多個 HTC 的第一次,但老實講,一週多用下來,筆者並沒有那種新鮮、驚喜的感覺。依舊出色的外型、良好的手感、漂亮的螢幕再加上那些便於行銷的字眼,憑藉這些 M9+ 或許依然能吸引到一些人的目光,但那個曾經敢於創新並藉此起死回生的 HTC,今年卻只是為變而變,著實有點無趣。

三年了,還等不來一個 HTC One 的完全體。Apple 變大Samsung 已醒,機會已經不如過去兩年那麼好了啊,雪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