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G Watch 評測


LG G Watch 是首批亮相的 Android Wear 手錶之一,相比後來推出的 Samsung Gear Live,LG 花了更多的心思去宣傳他們的 G Watch。不過站在外觀和規格的角度來看,G Watch 內涵跟 Gear Live 差不多,但外觀卻更加平淡,絕對不會有 Moto 360 那種一見就「wow」的感覺。想知道 G Watch 的使用感受如何,就要繼續閱讀了。

[這篇評測主要有關 G Watch 的硬體及其表現,如想了解軟體資訊,請看我們的 Android Wear OS 評測]

外觀及硬體


其實可以簡單地來形容 LG G Watch 的設計 -- 就是長相很沒特色,如果沒有說明的話,可能會有人以為它是 Google 送給廠商開用的開發參考裝置呢。它只是一個簡單的圓角長方形,旁邊有一個亮面的黑色邊框,與「酷炭黑」版本很相襯,但在「炫金白」版上則沒有那麼好看。它正面有一個解像度為 280 x 280 的 1.65 吋正方形 IPS LCD 螢幕,上下邊框都是對稱的,這樣的設計真的很難可以在現代的手機上見到的。螢幕的缺點就是在陽光之下的可視度普通,在 Android Wear 的設定頁中,螢幕亮度共有 6 級,1 為最暗,6 為最亮。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第 4 級才算是僅僅看得清楚,最好還是調至最亮,但要注意耗電量就是了。



內涵方面,G Watch 裡面有一個 1.2GHz Snapdragon 400 處理器、512MB RAM、4GB 容量、藍牙 4.0、9 軸感應器、400mAh 電池以及 IP67 的防水防塵規格,可以在 1 米的水深下待 30 分鐘。在操作上,Snapdragon 400 和 512MB RAM 應付 Android Wear 充夠有餘,沒有出現 lag 或當機的情況。雖然螢幕在沒有被碰到之後的 5 秒內會自動調暗,並進入待命狀態,但如果想即時將它調至待命的話,可以用手掌蓋著整個螢幕(其實只蓋著上半部份也是可以的),在感覺到手錶震動之時就代表進入待命狀態了。用戶必需依賴這個方法才可以即時把 G Watch 轉為待命狀態,但同樣的方法亦可以用在有實體開關鍵的 Gear Live 身上。




說到它的背面,就很簡單地有五個充電用的觸點以及產品型號等資訊 -- 對了,它要使用專用的充電座才可以充電的,如果大家要遠行的話,必需帶著它才行,而且一定要確保不要遺失,因為這個座不見了的話,暫時是不能額外購買的啊。幸好,這個座的底部跟 Palm Touchstone 一樣是有一個吸力貼(不知道這個技術是不是 LG 收購 Palm 時一起買下),在放在平面時可以貼緊,不會因為被其他東西碰到而四處跑,減低遺失的機會。另外有一點是要特別提醒所有用戶的,由於它的機身是沒有開關鍵,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沒有攜帶充電座之下把它關機(設定頁有關機鍵),因為接上充電座是唯一啟動 G Watch 的方法呢。




錶帶方面,酷炭黑版是用上深灰色錶帶,而炫金白用的則是白色的,它們的背面都有一排菱形的圖案,雖然為錶帶增添了一點色彩,問題是它們在背面看不到呢。如果大家不喜歡 LG 附送的錶帶的話,好消息就是它的規格為 22mm,所以市面上會有很多選擇的,自由度比規格自閉的 Pebble Steel 高。有些人會稱 G Watch 的設計為沉悶,有些人則會稱之為簡約,不論大家覺得它怎樣,它的設計總算正正常常,除了要用專用的充電座不方便之外,沒有一些地方可以讓你特別喜歡或是討厭的。


續航力


有讀過筆者早前的 Pebble Steel 評測的話,也會知道筆者日常會收到比較多的通知,WhatsApp 和電子郵件是最多,幾乎每小時都會有幾個,行事曆提醒則為第三位;所以算是一位重度的通訊軟體用者。LG 指出由旗下 LG Chem 所開發的高密度電池處理技術可以把電池效能提高,G Watch 裡的 400mAh 電池足以持續運作 36 小時。就筆者的經驗來說,持續收到通知,以及在期間設定手錶加一些出於測試功能的把玩,G Watch 最後支持到 19 小時左右,這十多個小時是不計晚上睡覺,手錶處於飛行模式的大約 7 個小時。當然地,這個時間只能作為參考,因為每個人的使用習慣都是不同的,只是作為一個有計劃的人,總不會每次等到裝置近乎沒有電才充電,所以即使手錶基本上可以支撐到 19 小時,也應每晚充電,不然就要帶著那個一旦遺失了就不能額外購買的充電座外出了。




防水能力


G Watch 有著跟 Gear Live 相同的 IP67 防水防塵等級,防塵的級數是 6,即完全可以防止塵土進入機身,防水級數是 7,即最多可以下潛至 1 米的水深。筆者無緣把手錶帶到泳池一試,但至少在家裡測試了一下它在浸入水之後的反應如何。測試顯示 G Watch 螢幕會對液體作出反應,在浸進水的一刻時會誤將水當作手指,進入可被操作的狀態,只是螢幕在水裡是不會對手指作出任何反應而已。

把 G Watch 從水裡拿出之後,即使螢幕上還有一些水點也可以正常地被手指操作。不過如果大家在洗澡時依然戴著它的話,水點或水柱也是會充當手指的角色,為大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所以,其實 Google 有需要為 Android Wear 加入一個不會大大影響方便程度的鎖定頁。

結語



在跟 LG G Watch 相處一個星期之後,筆者沒有對 G Watch 產生很大的感覺,因為它方方正正的外觀實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如文初所說,它就像參考裝置一樣。幸好,在跟對手 Gear Live 相比之下,G Watch 的缺點只落在外觀上,實際操作表現和續航力均是差不多的。現在問題來了:在 Gear Live 評測裡我們已經分析過,在跟 Gear Live 相比之外,G Watch 螢幕解像度較低、缺乏金屬機身和心跳量度器,US$229 的價格反而比 Gear Live 的 US$199 為高。加上,G Watch 在有較大電池下續航力跟 Gear Live 一樣只接近一日半、有獨立充電規格,平台不同的對手 Pebble Steel 四天左右續航力雖然不是完美,但總叫完勝 G Watch。

面對種種的相對劣勢,你會怎樣選呢?跟 Gear Live 評測所作的總結一樣,如果必需要二選一的話,Gear Live 會是一個相對好的選擇。這裡要強調的是,G Watch 只是相對地沒有那麼好,但不代表它不好。在這個條例下買它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個人對 LG 品牌的喜好或對 Samsung 品牌全無好感,或是那個可以重複貼在平面而不影響黏貼力,設計又優雅實用一點的充電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