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RX100 III 動手玩,一部成熟的高階隨身機(影片)


Sony RX100 III 的發表,雖然只能說是意料之內的定期升級,不算有很大驚喜,但很多時,一部機器是否出色,還是得實際動手玩過才知道的。在最核心的規格方面 RX100 III 有一點改變,鏡頭組改為等效 24 - 70mm f/1.8 - 2.8、影像處理器升級為 Bionz X,而感光元件則維持在 1 吋 2,010 萬像素 Exmor R 背照式 CMOS。至於翻轉螢幕、熱靴和彈出式 EVF 等等增刪的影響,就留待跳轉後和大家說明吧。


動手玩影片(廣東話)


在機身外觀上,RX100 III 和第一代在正面看的話幾乎是沒有分別的,都是方正加圓邊的設計,沒有了 RX100 II 的熱靴,讓機頂重新回到平整的樣子。本來安放熱靴的地方現在成為彈出式閃燈的位置,在開啓後可以向後扳作跳燈用途;而取代前之前兩代彈出式閃燈的位置,就是特色功能之一 -- 彈出式 EVF 的收藏位置。這個 144 萬像素 EVF 在彈出後可以自動將相機開機,但要使用的話,我們還是得將其向後拉一下,將鏡片對齊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一般使用時,這組 EVF 是頗稱職的,一來至少比 Panasonic LF1 的看得要舒服,二來其也配備了距離感應器,不看的時候會自動切換回螢幕取景。不過奇怪的是,當我們在拍攝途中,想將 EVF 收起來才繼續用螢幕拍攝,相機就會因為 EVF 收起來而只懂關機,這點有些不夠聰明呢。螢幕方面,雖然解像度和前代一樣,但翻轉的機關就有所修改,讓其可以向上作 180 度旋轉作自拍用途。

對於取消熱靴的決定,我們也又不同的渠道聽到很多意見,有的朋友說沒有熱靴就不能外接閃燈,也不能使用閃燈觸發器,對於拍攝的彈性絕對是致命的打擊;也有的朋友說在小相機上熱靴根本不必存在。而我們的觀感就會稍為偏向後者,因為在我們看來這部相機針對的市場有兩個,分別是攝影師用的隨身機,用來抓拍和拍攝參考題材;第二是一些同時注重輕便和影像品質,以風景和少量人像拍攝為主的假期攝影者。前者一定會有一部自己的單反,在認真攝影時一定會將之連同閃燈或觸發器等器材設置好,而不會用 RX100 III 做(要做也未必做得好)。



動手玩影片(國語)


而後一類的朋友更不會願意隨身帶備太多的器材,最好是一部機器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不用外接閃燈(這麼小一部機器卻接上又大又重的閃燈,要拿着閃燈拍照嗎?)。不過有一點是沒有了熱靴後很致命的:就是 RX100 III 空有高碼率的 XAVC S 影片拍攝支援,卻刪掉了可以外接麥克風或藍牙收音裝置的多用途熱靴,更不設任何聲音輸入端子,對於者新增的支援絕對是一種浪費。

雖然我們手上的機器並不是市售版本,影像品質不能作準,但簡單拍個照再在相機螢幕上放大,還是認為其細節處理不錯,雖然還是有點抹除雜訊的痕跡,但線條還算銳利,物件的紋理也保留的很好。要說拍攝相關功能上的唯一不足,大概就是其腳架孔沒有和鏡頭成日直線,對於全景拍攝時的效果會有一定影響了。最後來到其 HK$6,290 的售價,同級售價的非可換鏡頭相機大概就只有 Canon G1X Mark II 了,其實兩機可以說是各有優缺,G1X Mark II 感測器較大,成像品質會較高而且有熱靴可用,但體積較大也沒有觀景器;而 RX100 III 則以輕巧取勝,最大光圈較大,有觀景器,價格也較低。另外,在 RX100 III 面市的同時,上兩代還是會繼續留在市場上的,所以要考慮應該買這一代還是上一代的朋友,應該還是有足夠的選擇就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