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lpha 7 / A7 評測:最輕巧的全片幅 ILC 無反

正如我們早前的評測也提及過,Sony 在相機發展的方向上與其他廠商不同,定要創出比別的相機出眾的產品,繼全片幅的超高階 Cyber-shot RX1 後,發表全片幅的可換鏡式無反相機 Alpha 7 和 Alpha 7R ,讓一眾期盼已久的攝影愛好者有機會踏進輕巧全片幅數位相機的道路,可謂成為了攝影界的喜事。兩位雙生兒有著相同的尖頭軍艦復古外觀,Alpha 7 與 Alpha 7R 的外表只有標示上的不同,內在的主要分別在於 Alpha 7 搭配 2,430 萬像素感光元件並且保持低通濾鏡的規格,在對焦系統及最高連拍上則較 Alpha 7R 優勝些。看過 Alpha 7R 的評測後,還想了解其雙生兄弟 Alpha 7 嘛,請跳轉去看詳盡的評測吧!

目次

重點規格

  • 2,430 萬有效像素 35mm 全片幅 Exmor CMOS 感光元件(含低通濾鏡)

  • Bionz X 影像處理器(較 Bionz 處理器理速度快約三倍)

  • 感光度範圍:ISO 100 - 25,600、多框除躁可達 ISO 51,200,錄影則是 ISO 200 - 25,600

  • 最高解析度:6,000 x 4,000,支援 RAW 格式(14 位元)

  • 最高錄影畫質:1,920 x 1080 / 50p(因地區而異可達 60p);28Mbps 格式為 AVCHD

  • 支援 SD/SDHC/SDXC(UHS-I 相容)、Memory Stick Duo/Pro Duo/Pro-HG Duo 記憶卡

  • 快速混合式對焦(支援 AF-S、AF-C、DMF 與 MF 對焦):35mm 全片幅支援 117 點相位自動偵測,APS-C 支援 99 點相位自動偵測及 25 點對比偵測

  • 測光系統:1,200 區評價測光

  • 快門時間:1/8000s 至 30 秒(影片最低為 1/4 sec、支援 B 快門)

  • 閃燈同步:1/250s,設有可開關的電子前簾快門

  • 最高連拍 5 fps

  • 3 吋 123 萬點上下翻轉式螢幕、電子觀景窗解析度達 236 萬點(0.71x)

  • 有 Wi-Fi、NFC 無線連接機能,支援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

  • 支援 HDMI、microUSB(USB2.0),可藉由 HDMI 或 Wi-Fi 提供 4K 靜態播放功能

  • 支援音量顯示、外接麥克風、外接監聽耳機,並可擴充 XLR 收音設備

  • 內建立體聲麥克風、單聲道喇叭

  • 使用 NP-FW50 電池,CIPA 標準續航力約 270 張(觀景窗)/ 340 張(LCD)

  • 機身重量 474g(含電池),尺寸 127 x 94 x 48 mm

  • 單機身建議售價 HK$11,990 / NT$44,980

外觀介面

搭載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Alpha 7 / A7 揉合傳統菲林相機的外形與數位相機操作性的設計,黑色的光滑金屬機身配以凸出的梯形頂部,明顯突出的手把為長期操控使用者而設,讓其機身變得更獨特。A7 與 NEX-7 一樣設有兩個轉盤及一個方向轉盤,其餘的曝光值轉盤及模式轉盤上的模式也齊全,轉盤上的紋理使設定時更清晰。機側設有較完善的攝錄支援,提供了麥克風收音孔及監聽耳機孔,配合機頂的熱靴,就能支援 XLR 收音設備了。

手把那側設有錄影功能鍵及 NFC / Wi-Fi 標示,也是擺放 SD 卡的插糟位置,即使裝上三腳架也能對應 NFC 功能。在按鍵設計上,A7 提供了三個自訂功能鍵,也有 NEX-7 的 AF/ MF 及 AEL 撥桿,主選單按鍵則設在機身上方。機背又怎缺少 3 吋 123 萬點上下翻轉式螢幕呢?這螢幕雖然不能翻向前(應該不會用它來自拍吧...),但翻轉的角度在整體拍攝上算是足夠的。在螢幕上方設有自動感應的 236 萬點電子觀景窗,這解析度放在 0.5 吋的小螢幕上,可算非常用,反應也很好。

手感操作

由於 A7 是在無反相機的機身內配置全片幅感光元件,暫時我們能選擇的全片幅 E-mount 鏡頭只有 FE 35mm f/2.8、55mm f/1.8 及 28-70mm 三顆。我們在使用較長的變焦鏡時,對於手持相機的平衡感要求也相對提高,廠方顧及到使用者手持這部無反相機的舒適度,在其蒙皮手把設計上加厚,機背姆指旁的突出位置適中,讓我們長期手持相機時也感到舒適,接上 28-70mm 鏡頭時的平衡感較預期好,單單在調到望遠端時有點前傾的感覺而已(看著這顆鏡頭與 A7 ,還是有點不合比例的感覺)。

機身的其他設計上,轉盤位置的擺放能讓我們直覺地使用,只是錄製影片時去按下拇指旁的按鍵有點不便。機背只有主選單按鍵放在左上方,需要進行更詳細的設定時,就要移動拿著鏡頭的左手按下這個藏在螢幕上方的按鍵,若在使用 28-70mm 鏡頭時要按下主選單的話,會有點笨拙的感覺。幸好我們可利用快速選單來調校常用的拍攝設定,配合三個自訂按鍵,免除經常移動左手去進行設定的麻煩。另外,觀景窗的感應器敏感度相當高,容易在腰前或蹲下來拍攝時感應為使用觀景窗拍攝,機身又不設 EVF / 螢幕切換鍵,我們只能在選單內設定使用觀景器或螢幕,有點麻煩啊!

對焦測光

A7 的對焦系統與 A7R 的 25 點對比偵測系統不同,在配上 35mm 全片幅的 E-mount 鏡頭時,便能使用 117 點的相位自動偵測系統,最高連拍速度也較 A7R 高一點,速度先決連拍達到每秒 5 張。A7 提供了多點對焦、局部、中央或細 / 中 / 大的靈活對焦範圍,我們在實拍對焦時能順暢地拍攝,只是以靈活對焦範圍拍攝的話,還是會有誤對較近主體的機會。至於在昏暗環境下對焦,其對焦速度跟日間使用的差別不大,整體拍攝也很順利。測光方面,當我們以多區測光在反差較大的環境下進行拍攝時,即使畫面大部分處於低光,也會因少數過曝的畫面影響其曝光判定,導致其曝光稍暗。

如果自動對焦的焦點不如你所想的話,只要按一下 AF/MF 切換鍵,便可調校鏡頭上的變焦環作手動對焦,配合峰值輔助對焦就能在螢幕上對準主體了(此刻讓小編想起觸控對焦的方便呢);如果想鎖定對焦的主體嗎,把 AEL 撥桿往下推就能鎖定對焦及該曝光。操作上跟 NEX-7 相同,使用時也較設置在機身正面的較直覺,用來拍攝移動主體也很順利。

提到移動主體,在開啟速度先決連拍及電子前簾快門(A7R 沒有此選項)後,按著那無段式快門連拍是非常暢快的事。在拍攝足球、籃球這些運動時相當夠用,若要拍攝生態攝影的話,最好還是先考慮主體移動的幅度才決定使用哪種連拍好。我們在環境較暗的情況下拍攝雀鳥的動態,若要捕捉牠們從起飛到飛行的過程,需要鎖定對焦的話,一般的 2.5 fps 連拍速度難以把每個細節拍下來。因此,自問在生態攝影上經驗豐富的攝影師,不妨一試此機啊!

續航能力

知道 A7R 的實測續航能力高於 CIPA 標準近百張後,在我們實測 A7 完畢後,小編有一點點的為 A7 難過。A7 與 A7R 相差的規格不算多,外觀而言更是雙生兄弟,但我們經過多日實測後,依照日常使用的習慣,間中開啟Wi-Fi,錄製幾段影片,間中使用連拍(與 A7R 相同,連拍到 20 張便開始變慢),A7 平均只能拍到大約 310 張照片及幾段影片而已。使用這顆 1,080mAh 的鋰電池完全以觀景器拍攝,CIPA 標準為 270 張左右,只使用螢幕的話則是 CIPA 標準大約 340 張照片,那麼為何只能拍大約 310 張照片呢?

分析後有下列幾點:當相機配上 28-70mm 鏡頭時,我們還是習慣以觀景器拍攝,相對耗用較多電量;相機預設前簾快門開啟,減低快門時滯,加上最高連拍 5fps,讓我們用多了連拍功能;A7 在全片幅的情況下使用相位自動偵測系統,與 A7R 的對比偵測系統不同,對焦耗用的電量難以互相比較。如果拿 A7 去婚拍的話,對焦快速準確是沒問題的,只是拍半天便沒電,即使接上 microUSB 外置電源充電,也不能一面充電一面拍攝,實在難受嘛!

Wi-Fi 功能

我們在 A7R 的評測中已將它們的 NFC 功能及透過 USB 線連接電腦遙控拍攝的重點,現在就來看看以 Wi-Fi 連接的重點吧!當相機連接到 Wi-Fi 存取點後,能連接到網絡來更新相機內的應用元件,因此提供飛航模式的設定。在使用手機裝置作遙控拍攝時,手機可操控的拍攝設定不多,需要開啟 PlayMemories Camera Apps 個人帳戶,把智慧遙控應用元件更新,才能在手機裝置的 app 內設定曝光值、光圈、快門速度及白平衡等,其他設定如照片的長寬比、對焦模式及相片風格等則要在相機的「內嵌智慧遙控」內預先設定。


實拍樣本


EXIF:f/5.6,1/400s,ISO 4000,自動白平衡,70mm 等效焦距

這部 A7 較優勝的始終是它那全片幅無反的輕巧特性,配上 FE 35mm f/2.8 鏡頭拍攝的靈巧性很高,加上不用變焦的關係,我們就能更直覺地進行拍攝。當我們進行連拍測試時,使用這顆定焦鏡頭的話,可以拍到些甚麼呢?於是我們換上鏡身跟機身長度相近的 28-70mm 鏡頭(笑)來到百鳥居進行拍攝。小編初時還不太習慣全片幅那不用換算的焦距(真是太久沒拿過全片幅相機了!),後來習慣全片幅帶來的影像質素和淺景深的散景效果後,實在愛不釋手啊!

大家可直接點擊實拍樣本的圖來觀看原大的照片,A7 所拍的照片主體都非常細膩,無論雀鳥的羽毛、拉麵上的蔥花及連著臘腸的紅繩,每個細節都表露無遺。景深以外的散景也很自然,尤其拉麵及臘腸那兩張,圓圓的光斑點綴了整張照片。在逆光情況下拍攝,反差導致主體邊緣有輕微的紫邊,即使我們使用低感光度,照片的暗部細節也稍為弱一點,其他部分的銳利度則能保持頗佳的水平。整體照片的發色鮮明,自動白平衡跟實際環境貼近,使用相機預設的拍攝設定,基本上也足夠應付生活用途。


EXIF:f/8,1/50s,ISO 6400,自動白平衡,28mm 等效焦距


EXIF:f/5.6,1/80s,ISO 5000,自動白平衡,70mm 等效焦距


EXIF:f/5.6,1/80s,ISO 400,自動白平衡,70mm 等效焦距


EXIF:f/4.5,1/800s,ISO 100,自動白平衡,42mm 等效焦距




感光度測試


感光度測試照片

剛才在實拍樣本內可看到 ISO 6,400 拍攝的原大照片,雜訊在稍為光暗分明的部分抑制得頗佳,照片多處的線條皆仍清晰銳利,但在光差較低部分的降噪則不太明顯,甚至出現色塊。我們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感光度測試,我們在相同位置分別設定一般「高 ISO 雜訊消除」及關閉,希望能從照片中光差較低的位置測試 A7 的降噪能力。在沒有開啟雜訊消除功能的情況下,感光度 ISO 1,600 的照片在亮部並沒出現雜訊,而欄杆稍暗的部分已出現雜訊,邊緣也變得朦朧;開啟該功能後的 ISO 1,600 照片較清晰銳利,暗部的雜訊並不明顯。隨著感光度提升,在光差較高部分的銳利度仍能保持一定水平,直至 ISO 6,400 才開始有輕微鬆散,但暗部的主體已因雜訊變得模糊起來了。


左圖為一般雜訊抑制;右圖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兩者皆設定為 ISO 1,600 的 100% 放大照片


左圖為一般雜訊抑制;右圖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兩者皆設定為 ISO 3,200 的 100% 放大照片


左圖為一般雜訊抑制;右圖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兩者皆設定為 ISO 6,400 的 100% 放大照片


左圖為一般雜訊抑制;右圖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兩者皆設定為 ISO 12,800 的 100% 放大照片


左圖為一般雜訊抑制;右圖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兩者皆設定為 ISO 25,600 的 100% 放大照片




影片實拍

Sony 最近推出的 RX 系列相機對影片攝錄的支援充足,來到這部細小的全片幅 ILC 相機,除了 1,920 x 1080 / 50p 全高清 AVCHD 格式記錄,支援麥克風及外接監聽耳機,還在錄影介面及調校設定上也變得更貼近直覺。錄影介面上顯示的設定很齊全,甚至支援雙聲道收音的音量顯示,無論在甚麼模式也能按下錄影按鍵來錄製影片。錄影時更可作對焦鎖定,用方向轉盤來調校感光度及後轉盤調校曝光值,這就能在一段影片內錄製幾個不同光暗的環境了,只是白平衡不可調校,那用自動白平衡好了。


日間測試影片

在日間和晚間測試影片中展示了 A7 在錄影時的對焦速度,儘管我們在緩緩地變焦也好,主體不斷移動也好,相機仍能在不出三秒內重新對焦。影片的流暢度讓人滿意,主體動作配合雙聲道收音使影片更立體,我們更可讓相機接上 XLR 收音設備,製作出專業級影片。不過值得留意的是 A7 的機身重量較輕,因此要在防震上花點工夫,否則就如晚間測試影片般,有輕微的晃動了。


晚間測試影片

優缺分析

優點

  • 機身手握感良好

  • 支援麥克風及外接耳機

  • 對焦速度蠻快

  • 降噪能力高,高感光度表現頗佳

  • 錄影時的操作設定方便

  • 支援 NFC 與 Wi-Fi 功能實用

可改進之處

  • MENU 鍵的位置有點不便

  • 可直接使用的鏡頭不足

  • 電子觀景器的敏感度太高

  • 照片的暗位立體感可更好

  • 相機內的 Wi-Fi 遙控程式需更新才支援更多設定

總結

當 Sony A7 出現之後,小編身邊的攝影師們都在考慮應否購買它,後來 Nikon Df 也正式推出,他們幾乎沒考慮過購買 Df。其實原因易見,A7 對錄影功能的支援充足,而且機身輕巧,單機身價格( HK$11,990 / NT$44,980)又較容易接受,雖然暫時的 E-mount 全片幅鏡頭寥寥可數,但市面上已有不同的接環對應大部分的鏡頭。當然 Df 不是他們那杯茶,亦可能因為他們沒有 / 沒太多 Nikkor 舊鏡,對 Nikon 也沒有那份情意結而已。

從 A7 的外形設計到手感去評論的話,其實小編不太喜歡它那揉合新舊的方式,那凸出的梯形頂部和厚厚的手把根本就不合襯嘛!不過由於我們拿著手把後從正面看 A7 ,幾乎遮蓋整個手把的關係,就接受這設計好了(誰理小編接受與否?笑)。另外,A7 的相片畫質散景等,確實容易使人著迷(雖然無法與 A7R 的相提並論),對於還未加入全片幅大家庭的攝影愛好者,絕對是一部有衝動購買的相機。